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雷曼兄弟银行的破产事件使风险管理再次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上万家从事外贸的企业造成灭顶之灾。然而面对周期性的危机,我国企业鲜有关注金融风险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致使企业盲目面对风险,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意在分析我国当前在金融管理方面出现的缺陷,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我国企业能预防非系统性风险对自身的影响,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 企业运营 金融风险
  一、引言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经济起步晚于西方国家,但在改革开放后成高速发展态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金融行业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效的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在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近年屡次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众多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这意味着市场主体进行金融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因此,了解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并分析我国现阶段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应对风险、化解风险的对策。
  二、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一)国外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最早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此时德国的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研究企业风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出现,其出现标志为《企业的风险管理》(1963)、《风险管理与保险》(1964)的出版。从此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企业运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由于发展历史悠久,国外的风险管理诞生了许多成熟的理论成果,如早期的马科维茨(Markowitz)均值——方差理论:运用统计学中的期望和方差,分别来度量风险和预估收益。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投资组合问题,即如何利用组合投资,将风险分散,并使收益最大化。马科维茨又引出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这一对立概念,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风险的跨越。在早期理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适应时代变化的整体风险管理理论(TRM)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理论(ERM)
  (二)国内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新问题,我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但并未深入進行研究。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理论和成果陆续进入中国,有些甚至被借鉴应用到大型工程中。
  尽管专家学者针对风险管理研究的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我国的风险管理总体尚属于特殊案例分析的阶段。普适性较弱,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其次,在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小微企业融资难,企业金融工作不到位等。此外,我国相较别的国家有较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历来在我国金融企业中占据主体位置,而近年来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渐渐有存量大增速快的趋势。尽管目前各界为解决金融企业的风险提供了许多有理论依据的思路,且各类金融风险管理制度也被各类型金融企业广泛尝试,但仍未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办法。如何形成一个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仍是目前中国企业的大难题
  (三)小结
  国外的风险管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系统的体系。风险管理包含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企业风险管理等诸多分支学科。借助于发达的教育体系和频繁的学术交流,风险管理成为了金融学重要的子学科之一。
  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晚,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存在许多欠缺,体系还不尽成熟,但近几年有较大发展。因此,在面对全球化浪潮带来日益激烈的竞争时,我国的企业应重视风险管理的意义,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优化风险管理模式,才能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尽量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保持优势。
  三、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金融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还不够成熟,而这些风险管理机制的缺陷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企业上来说,当今大部分国内企业在发展中没有选择科学化、系统化的风险分析工具,也未将现代的风险管理理论(如整体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或风险偏好,情景分析,风险承受能力等工具实践于风险管理工作中。因此,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盲目面对金融风险,且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力量弱,自身盈利有限,无法负担相应风险管理人员的薪水,没有精力和时间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因而只能被动面对金融风险产生的冲击。另一方面,从金融体系上来说,金融内部体系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以银行为主要代表,金融机构发生利益、业务上的矛盾时,降低了金融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此问题虽可利用国家发行债券的方式降低风险,但不排除出现金融交易的不平等,企业非法融资、洗钱等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对国家证券交易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加剧了国家金融的不稳定性,提高了诱发金融危机的几率。
  (二)风险管理意识欠缺
  我国金融行业起步较晚,重利润而轻经营。我国经济在19至20世纪长期被西方列强操纵,建国后又长期执行计划经济,忽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致使我国的金融行业起步晚于西方。当前金融行业处于发展状态,有关金融风险的教育体系不尽完善,故而部分企业管理者欠缺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导致其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尚未重视风险管理这一环节。许多管理者认为盈利是企业的第一目的,往往不会对风险管理投入过多的资源,而是将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弱化了企业面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金融危机传染性极强,企业管理者应培养敏锐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并辅以必要的管理手段,才可以使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人才外流与相关专业人才缺乏。首先,我国金融类高等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2017Qs世界大学会计与金融类专业排名显示,排名前十均为英美大学。中国仅有5所大学进入前五十,其中仅两所大学在内地。其次,国内外金融行业有相当的发展差距:西方金融行业发展早,与国内相比相对成熟,体系更健全,制度更规范,机遇相对较多。因此我国许多大学生选择海外留学并在海外工作,造成了我国高端风险管理人才的短缺,金融风控人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有所不足,限制了企业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能力。   (三)风险管理秩序混乱
  第一,从企业管理制度的层面来说,我国部分企业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能混乱、权责不清、管理效率低下。在风险管理方面,往往出现多个管理部门对同一件工作进行管理的局面,造成工作上相互牵制、相互推诿。如此一来,不仅可能降低管理效率,使企业缺乏对风险的预见性;还可能出现因管理流程繁琐造成的纰漏,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二,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各部门的管理者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容易产生分歧,因此可能会发生因部门或一己之利故意夸大或隐瞒金融风险的危害性,进而误导企业决策层对风险的判断。第三,我国部分企业将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第三方金融机构。而第三方机构出于对利益和企业风险管理核心地位的追求,加之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尚不成熟,部分机构往往会选择夸大或隐瞒风险真实水平,从而造成企业对风险的误判。这种情况,不仅危害企业进步,还会增加金融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不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运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制定风险控制具体对策的信息来源。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建设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除了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立风险预测及预警体系,做到提前预防金融风险,并依此做出相应预案,从而降低和减少损失。
  合理利用金融工具,有助于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可引入国外的先进分析工具,如情景分析、压力测试、风险承受能力等。利用各金融工具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派与各部门工作方向相同的風险管理任务。在出现风险时,企业各部门利用金融分析工具,对风险进行评估,将结果上交给管理者。这一点需要管理者有极高的风险管理素养和意识。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素养
  我国企业在发展时,往往因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进而让企业面临风险,产生各种问题。所以,提高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素质和意识尤为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提升管理者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必须要有一支出色的师资队伍。对于教师的选拔是培训成功的保证。优秀的教师授课时不应拘泥与书本知识,而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开拓学员视野。第二,培训资源和教学方式应该与时俱进,企业必须顺应风险管理的前沿成果,适时革新教学手段,保证管理人员所学习的技能能适应最新的市场局势。第三,以考核辅助培训,考核有利与管理人员熟练运用其技能,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对于一些无力做到上述对策的中小企业,其企业决策者可以采取与大型企业进行交流的方法来增强风险管理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从业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也能使小微企业接触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实力,更加从容的面对金融风险。
  (三)加强企业同第三方机构的协作
  即使企业管理者有一定的风险管理基础,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专业性相当强的学科,再加之企业日常管理事务繁多,管理者的精力有限,因而有必要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随着我国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但由于其经济实力、市场定位的限制,中小型企业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建立长效的、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同第三方机构协作,可以减轻中小型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负担,使之将精力投入到市场运作中,获取利润,形成良性的循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针对可能遇到的第三方机构为获取利润而夸大风险的问题,有以下方案提供参考:第一,需要政府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促进金融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第二,该问题的根本在于第三方机构的诚信,为此,我们需要建立金融诚信道德体系,对诚信经营的金融机构,可适当的予以表彰;对违法失信的金融机构,应按法律严格惩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第三方机构的信用水平,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市场乱象。
  五、总结
  总而言之,当今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开放、更加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传播条件;在竞争中,企业通过兼并和重组,能有效带动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不仅如此,我国的企业应具备良好金融风险管理的意识和素养。希望上述方式,为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效提升我国的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并以企业为媒介,将风险管理的优势和不足在学术、教育上传播,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风险管理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