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分析及实践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必须结合国有煤企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承担着管控技术工业开发、全程管理专项采购、推动职工队伍发展功能。对此,在工作中,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模式必须紧密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国有煤企 全面预算管理 功能 实践
国有煤企普遍面临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整,特别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以过剩产能和优化产能结构为首要任务。其中,优化产能结构不及要求在技术工艺流程上实施创新,还需要在固定资产重置中引入先进生产设备。从而,在“产出,投入”分析框架下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则显得格外重要。所谓“产出,投入”分析框架体现为,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需实现投入最小化目标。在国有煤企生产领域的投入可以分解为:固定资本投入、流动资本投入,且流通资本投入又由投入到原材料的资本和投入到劳动力的资本构成。因此,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在上述三个方面强化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在国有煤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进程中,需要开发出原煤产品的衍生品,所以需要在资本有机构成视角下展开主题讨论。
一、当前国有煤企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在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前,需要完成对国有煤企转型升级内在要求的认识。从实践中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内在要求可分析如下:
(一)实施技术工艺流程的开发
国有煤企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以原煤衍生品替代原煤产品,从而在满足市场需求结构的同时提升产品价值。这就要求,国有煤企需要有计划的开展技术工艺流程开发。实施工艺流程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组织资源,在价值层面则体现为应建立起合理的资本技术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决定资本有机构成。这里的表达式可以为:c~(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
(二)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
国有煤企转型升级的特征还反映在,智能化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一线。这里需要面对两个问题:(1)智能化设备的采购问题;(2)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的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而言,涉及到国有煤企专项资金的使用:针对第二个问题,则涉及到技术组织形态的演变,而这又将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从我国煤企生产经营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实现智能化生产应成为减能增效的重要手段。
(三)开展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
在技术工艺流程开发和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提升背景下,对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也成为了当务之急。煤企在开展在职职工培训时,需要投入师资资源和场地资源,而且在轮岗培训的过程中还将产生工资成本。因此,这里也就成为了国有煤企资金投入的重要领域。
全面预算管理所要求的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需要涵盖上述所提出的三项内在要求,并需要实现满意的“产出,投入”关系。
二、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分析
(一)管控技术工艺开发
煤企所实施的技术工艺开发工作,关系到企业转型升级的前途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会充满着失败的风险。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应定位于管控技术工艺开发的功能。“管控”在这里首先体现为事前控制,即需要参与到技术工艺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而这也反映出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在要求。随着技术工艺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煤企对不变资本的投入将持续加大,不变资本的物理存在形式为设备与原材料,所以管控在这里又以资金约束机制来展开。
(二)全程管理专项采购
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已是业内的大势所趋,这将使煤企对专用设施设备的采购存在需要。企业专用设施设备在采购和应用中不仅将产生会计成本,即以专项资金投入而形成的显性成本,还会产生因专用性损失所形成的隐性成本(沉没成本)。需要强调的是,沉没成本的形成将会制约煤企生产经营战略的调整。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在这里则需定位于全过程管理专项采购的功能。全过程管理包含了对专项采购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三)推动职工队伍建设
如上文所述,煤企在职职工队伍需要适应新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趋势,并能在掌握新技术的同时形成自组织学习能力。这就要求,煤企在寻找内涵式发展道路时,应重视对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工作。由此,全面预算管理还定位于推动职工队伍建设的功能。
三、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模式
(一)科学统筹和规划企业的预算资金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企管理层需要以战略眼光科学统筹和规划企业的预算资金。这里不去讨论煤企获取外源性资金的途径,而是对存量资金的统筹规划问题进行阐述。从资金结构划分,需要将预算资金分割为发展基金、积累基金、福利基金等三项。就三项资金间的数量比例结构而言,在短期内应增大发展基金的权重,在积累基金存储周期内可按比例划拨为发展基金来使用。
(二)在专项实施中开展资金效益评价
煤企的产品技术工艺开发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在完成,且开发成果还需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需要防止在资金投入过程中出现系统性风险。笔者建议,在专项可行性分析环节,财务部门应做出投资回报率分析,并结合企业资金资源动态分析专项实施中对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的影响。在专项实施中则需根据技术节点来对资金效益进行评价。由于市场评价缺位,所以这里主要针对资金节约使用效果展开评价。
(三)对专用性资产经济性能进行分析
为了防止在对专用性资产采购中出现非理性冲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需要對资产在投入使用中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对经济性能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为,引入“产出,投入”分析框架,在供给侧管理要求下应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在价值层面评价投入的数量。这里需要建立对照组,而对照组则是未使用专用性资产时的历史数据。投入的资金可以分解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其中,固定资本以折旧作为转移价值,流动资本中的原材料作为转移价值。
(四)强化培训绩效考核提升资金效益
在对在职职工开展岗位培训时,需要重视对培训效果所开展的评价工作。在评价结论的基础上,再间接评估该专项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水平。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需要对该项工作实施事前控制,即财务部门参与岗位培训的方案制订,并按人头经费建议每批参与培训的职工人数。随着培训结束,则需要对单位工效的提高幅度进行测算,进而在整体上掌握岗位培训工作的质量和资金效益水平。
四、结语
国有煤企普遍面临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整,特别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以过剩产能和优化产能结构为首要任务。从而,在“产出,投入”分析框架下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则显得格外重要。国有煤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可为,管控技术工艺开发的功能、全程管理专项采购的功能、推动职工队伍建设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从预算资金的统筹规划、资金效益的专项评价、专业性资产经济效能分析以及培训绩效考核四个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