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断深入,财税体制改革对其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行为,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和其治理能力。本文将从剖析当前预算存在问题,探讨全面预算解决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深入改革,不断完善其全面预算管理,此过程中既要体现这一方法原本的共性:全面覆盖,全额计入,全员参与,也要结合这一特殊主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注意了共性与特性,预算管理效率才能得到保证。此外,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也有利于财政收入与员工绩效的有效衔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然而,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问题频繁出现,这不利于财务管理效率及预算执行效率的提高。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对目标单位进行内外部分析后,利用预算这一方法对单位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组织、控制的一种组织规划方法,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和监督四大步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主要是各个单位设定预算目标,确定预算工作重点,分配预算工作任务,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合理、先进的预算管理体系。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参与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许多职能部门只管报账,并未提前做好预算,这就导致全面、全额、全员成了空口号。其次,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这使部分单位财务人员尚未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这使预算环节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主体责任不明确、部门配合不协调,必然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财务收支预算是单位综合预算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但是目前编制财务预算通常只被当作一个财务部门的工作。因此,各部门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很低。
  (二)未能建立专门的预算部门,缺乏专业化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管财政要预算,不管资金的具体用途,未能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考察、评价,未能确定资金是否落到实处。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被动地接受了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组织方法,认为预算问题就是财务问题,并未建立起专业的预算部门,殊不知许多财务人员还未具备相应的能力,大部分的全面预算仍只是浮于形式,并未意识到预算全面的要求,这样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大效用,无法更好地与事业行政单位的改革相适应。
  (三)全面预算编制过于粗放,缺乏细致化
  全面预算必然对预算编制的细节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仍然停留在编制一个简单的收入支出表。预算的粗放式处理,缺乏细致的工作态度,未严格按照预算的需求推进工作,造成了大量财政拨款的浪费和财务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未把资金适用范围明确清楚,造成资金使用不当、资金浪费等问题。
  (四)全面预算执行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全面监督
  预算的执行人员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的淡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级的监管力度不够,无具体的问责制度,缺乏科学的制衡体系,未能对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全面的监督,资金的监管也就未能做到全面覆盖,即使预算出现了问题也不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负责,这样就使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无法使预算朝着一个更加良性的前进道路发展。
   (五)全面预算事后评价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全面的绩效评价
  全面预算事后评价考核流于形式,未建立标准的预算制度,预算规范化管理程度低,预算事后评价操作无章可循,绩效评价也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標、打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申请和财务绩效评价未直接联系,从而导致了预算无法得到重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很多地方财政局未组织第三方事务所进行全面评价,这会导致预算评价不够客观公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评价,但并未对评价进行总结,将经验进行总结,评价和结论并未很好地利用起来,那么评价也就无法发挥本来的效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加大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的传播力度,加大参与度
  政府应该加大全面预算管理知识的传播,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入手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部门进行相关知识的再教育。对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定期考核,不断更新全面预算管理知识。同时,要出台相关的责任制度,对于全面预算这一方法责任到相关部门,具体到个人,对于未能完善这一方法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问责并且及时整改。用这样科学且具体的手段不断强化行政事业管理部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二)建立专门的预算部门,深刻理解专业化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财务部门要做好本身的预算工作,同时也要建立起专门的预算部门,对于预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专业化处理。在预算的事前做到准确的预判,在事中做到资源的合理运用,在事后能够及时解决存在预算未能发现的问题。只有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朝着专业化的道路前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会更加科学的适用于事业行政单位这一特殊主体,从而更好地整合、优化资源、将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
  (三)精细预算编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
  细化不仅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同时也是资金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除了之前最基础的收入支出表外,还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考核,每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款项进行全面预算。这个细致化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以细致严谨的态度处理。在事前这一环节要充分考虑当时的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形势,使预算紧跟实势的发展,在事中,对于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一定要落实到实处,编制具体的财务报表,每一个款项进行专项分类,在事后,对于每一笔款项的运用要实施监督,并且对于每笔款项实用情况进行实时反馈,为之后的全面预算吸取经验教训。   (四)依托财务共享模式,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程序
  信息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一大潮流,而财务共享是这一潮流下的必然产物,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想紧跟时代潮流发展那么就必须依托财务共享这一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在预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的积极作用,将预算与信息化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不仅降低在预算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预算的每一个步骤更加精确化,能够将全民预算管理更好地融入电子政务当中,最终达到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各项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五)将全面预算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保障全面预算效益最大化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预算定额,预算定额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次,还需要构建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全面预算的事后评估的每项指标的考察具体化,细节化,以准确的数据进行考核。再次,还需要明确考核形式和打分方法,考核的形式应该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这一实体,不能随意改动,考核的主体应该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只有将全面预算与绩效评价做到有机结合,才能保障全面预算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使全面预算朝着更加良性的道路发展。
  结语
  总之,运用好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组织管理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前进的“基础设施”,其不仅可以使资金能够合理地运用,同时还能防范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抓好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王华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探索,2017(02)
  [2]陈艳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7(11)
  [3]李红彩.关于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26)
  [4]张惠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可行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1)
  [5]张转丽.行政事業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浅析[J].经贸实践,2018(01)
  作者简介:
  曹强(1997-  ),男,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15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
  杨怀宏(1972-  ),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6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