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财务体制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三角债”的困扰,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困难。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作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同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通过认真学习邯钢经验,不断探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对于正确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将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企业财务 体制改革 特点 措施
财务体制的改革,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也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已经感到,如果总是像过去那样,仅将企业财务体制的改革局限于分配环节,试图通过调整分配关系搞活企业,解决不了企业深层次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对国家的行政依附关系,而且容易产生诸如企业行为短期化等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财务体制改革需要有新思路,必须紧密结合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方向进行。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从外部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无法得到稳定的改善和提高:一是非明细化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企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大多放在放权和减税让利上,结果是因没有从根本上考虑企业的改革方向而造成了行政干预多而经济调控少的现状。在体制上更没有形成国家与企业的规范关系,特点是分配关系上尤其如此。二是频繁的经济被动造成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忽紧忽松,很难保证企业按既定的方针从一而终地经营。三是不断调整不合适的价格。首先是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为之间进行调整,造成了经营业绩不能准确反映的局面,引起各个企业相互攀比;其次是调整引起了常规的物价上涨或通货紧缩,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从企业理财工作的各项内容及其变迁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有两个重要特点: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如资金筹集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尤其是近几年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保险管理和税金管理等内容有所增加。②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主要工作上比较薄弱,日常财务管理一直是资金管理的“主旋律”。从总体上看,流动资金管理和结算比例很高。应收账款、存货和采购付款管理等占相当大的比例。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除了与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有关外,可能与认为投资、筹资以及收益分配等是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大事,单单依靠财务部门很难完成的因素有关,因而只注重零散管理,不注重系统管理。另外,也可能与有些人把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混淆起来的因素有关。
从横向上来看,比较一下中西方企业的理财环境。西方国家由于有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财务不仅很少受到政府的干预,而且由于追求的是一种实效性的财务管理方式,因而财务管理中能够用足够的力量去处理筹资、投资和股份分配等问题,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也将财务作为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有关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重大财务活动都由国家财政去统一规范,无需企业思考。
即使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国有经济仍然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因而国家股仍然在绝大多数股份制企业中占控股地位,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仍然是处理企业与国家等之间的财务关系。而且,由于中国二元制结构的存在,企业自主理财虽然由于政府的努力与企业的争取扩大了许多,但这种权力是相对的,或是非主体性的。
综观中国几十年的企业财务体制,一直只在被动地处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形式,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大部分在集中财务与扩大企业财权上下工夫。事实上偏离了财务的本质,使财务被动适应国家需要,被动执行国家政策。企业财务活动中不时以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去牺牲经济目标,造成了我国财务与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合二为一的局面。这样,在企业财务中探讨自主理财、优化资源配置等无疑在很长时间内是纸上谈兵。在西方,国家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会计准则与公司税法的脱钩等,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上存在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因此,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完全有必要借鉴西方之经验,取其所长,克已之短。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整个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率先改革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改革过程中,革除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这是我国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这一基本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经济指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即提高投入产出比。我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在有效节约人、才、物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趋同性。因此,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财务管理体制,必须建立民主的、科学的财务决策程序。
2.正确处理企业各方面关系人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片面强调维护国家利益,而忽视其他关系人的利益,结果企业财务部门维护的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利益,以维护政府部门自身利益取代维护国家利益,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目标被遍面维护某些政府部门利益的目标所取代。受企业管理体制制约,一些企业财务部门无法参与企业投资决策,企业财务部门成了为企业偷税纳税的工具,这些都表现出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背离其目标的问题。在财务体制改革中,必须真正使企业财务部门在处理各方面的分配关系时,做到依法办事。
3.确保企业资本的增值保值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数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后,虽然在产权关系上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但所有者虚置问题却是普遍现象,在这种前提下,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对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负有更重要的责任,在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赋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这方面的责任。
4.维护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财务部门既是财务活动的实施部门,也是财务信息的输出部门。可靠的财务信息,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后,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不仅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投资决策的依据,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就要有效控制财务造假现象。要建立起财务造假行为受控制、虚假信息报不出、危害有人查的机制,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建立起人有民主性、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实现财务管理体制由专断型向民主型科学化方向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应沿着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给定的方向进行。
1.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指导
我国的企业财务改革,陆续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方法多,理论说明少。企业财务改革是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部分,而国有企业改革本身就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改革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几经变换,但不论是放权让利还是承包制,都没有做出过“为什么要这样办”的认真论证,更多是靠试点经验,因而难免带有非理性的特征。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企业财务改革也就表现出缺乏总体思路和整体规划,而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实用主义的办法。进行放权让利的改革,是基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管束太多,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的判断;后来转向推行承包制,则是为了克服前一阶段改革产生的弊端和防止经济滑坡。虽然说改革中出现了问题,必然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但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以改革目标及其转换的就事论事的做法。一场改革,如果无法从前一步预想下一步的走向,就不能不说这场改革缺乏战略安排。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领导
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传统上分属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各行为主管部门,国家经贸委也经常参与干涉。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财务关系的复杂化,中国证监也较多地参与了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和调控。管理部门的多元化,造成了财务改革的多头领导。多头领导的一个弊端,就是凡事谁都管,但谁都不负全责。企业财务改革与会计改革相比,这一问题就很明显。改革总体思路和整体规划不清的问题,也部分地由于缺乏统一领导所造成。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能进行了充分的转变后,国有企业的财务是否还需要有人主管,由谁代表国家或受托管理国有企业,需要继续探索。
3.改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思维方式
以简单的思维方式看待企业财务改革和处理改革事物,不善于从根本上上认识国内与国外、本地区与其他地区、本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区别和差异,习惯于用僵死的眼光、教条主义或简单“拿来主义”的方式看待国内外已有的某种思想、理论或经验,热衷于推广“典型”,缺乏保持平衡的批判思维。
对试点地区、试点企业的经验推广,也往往不太顾及经验的适用条件,而寄予着过高的期望。简单思维方式极易产生偏执,造成始料不及的矛盾,给改革带来损失。这是需要从思想上加以纠正的。
参考文献:
[1]吴叔平虞俊健:《股份激励―企业长期激励制度研究与实践》,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
[2]师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国致公出版社,2004年1月
[3]程干祥:《企业理财目标新探》,《财会月刊》,2001年2期
[4]杨超 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财会月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