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与原企业财务报表规定的比较分析,发现新财务报表体系中企业内部构成、结构设计及具体项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对其中部分进行解读以使用者正确使用,促进会计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 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所有者权益变动,全面收益
  
  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颁布,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现对新法规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告》的财务报表体系展开分析。
  
  ―、财务报表体系的组成
  
  企业财务报表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文件,反映企业在某―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等财务数据。
  新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部分组成。与旧企业财务报表相比较,取消了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且各报表中调整、变动的项目较多。最引人关注的是新增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从总体上看更为科学、适用。
  
  二、会计报表的填列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在新法规中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在资产、负债项目分类名称的使用上,将原“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三个项目合并为“非流动资产”一个,原“长期负债”项目更名为“非流动资负债”,从而使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彼此对应。
  从具体报表项目看,资产类项目增加28个(不含小计或合计项目),其中新增加项目13个(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款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长期应收款、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汽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取消(或合并)原项目10个(短期投资、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应收补贴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递延税款借项); 负债类项目减到19个,其中,新增项目7个(交易性金融负债、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取消(或合并)原项目9个(预收款项、预提费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其他长期负债)。同时,将原归入流动负债的“预计负债”项目调整到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仅在“资本公积”项目下增设了“库存股”子项目,以反映公司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新增资产类或负债类目的填报按“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X”的规定。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二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规定进行设置。原“短期投资”,由于其持有目的主要是近期内出售,因此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原“长期债权投资”,如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日,则归入“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否则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原“长期股权投资”,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从“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予以剔除,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
  对于“商誉”项目,可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将其从无形资产中独立出来,与无形资产并列。《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购买方付出的合并成本超过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初始确认后的商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后续计量。
  若处理“交易性金融负债”,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规定,“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反映第―类金融负债在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可以划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具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反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所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对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资本公积”项目下新增“库存股”子项目,反映公司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
  2.利润表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新规定中利润表仍采用多步式,分别反映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股份公司还需列示每股收益),但“营业利润”这一核心指标的含义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三项由原“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等项目合并而成。尽管在新的利润表中不再区别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但在日常核算时,仍需设置“主营业收入、主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2)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原“营业费用”项目更名为“销售费用”,而“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则继续沿用。
  (3)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将原分散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中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并成一个单独项目,从而更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资产减值状况。“公允值变动收益”项目反映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润或损失。
  (4)营业利润。尽管新旧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名称相同,但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①企业对外投资视为日常活动,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②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原计入营业外支出或投资收益,不影响营业利润,现直接作为营业利润的减项;③营业利润中新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
  (5)利润总额。从项目的构成看,原“补贴收入”项目被取消,补贴收入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贴》规定处理。
  (6)净利润总额。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所得税的核算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处理。
  (7)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其中,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严均数;稀释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存在具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如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情况下,以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为基础,对分子、分母做相应调整合计算得出。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新/旧现金流量表无论具体格式还是各报表项目均基本相同,只是在信息内容方面做了扩展,具体表现为:
  (1)增加附注披露的内容。《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中附注除“补充资料”外,新增“总额披露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和其他营业单位有关信息”和“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关信息”两项内容。
  (2)增加了上年比较信息的列报或披露要求。旧准则中的现金流量表及附注只披露反映当年数据,金额栏只有―栏;新会计准则不仅要求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上年的比较数据,而且在“补充资料、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有关信息”中也需披露上年的比较信息。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新财务表体系取消了损益表和财务状况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从名称上看与原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附表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相近,但实质上是―张全面收益表。
  由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以看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涉及两个方面:总量变动和结构变动,就总量而言,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有两项来源:一是所有者投入资本、减少资本或对所有者分配;二是企业的经营业绩,即全面收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能够反映企业―定期间的全面收益。收益与资本在理论上有着严格的区分。收益是―定期间内由所有者以外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切权益的变动,它等于会计期间内除所有者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外期末所有者权益和期初所有者权益的差额;而资本则是所有者实际投入企业的权益。故此,所有者权变动表可以将那些绕过利润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更系统地组织起来报告,从而为报表使用表提供真实而有用的全面业绩信息,同时也为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提供了一种报告工具。
  (2)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新会计准则将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在利润表中,而直接计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则在所有者权益互动表中予以反映。这样不仅还收益之本来面目,也使那些专靠“一次性攻益”包装起来的上市公司暴露无遗,也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做出合理的评价。
  
  三、结论
  
  在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与原企业财务报表规定的比较分析,新财务报表体系中项目的增减保证了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企业报告内部构成、结构设计及具体项目更加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参考文献:
  [1]何成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乔世震:最新《企业财务通则》讲解与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