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种子课的意义在于教师将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有意识地在学生经验与知识之间搭建桥梁。种子课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它用生长替代了重复。长度单位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的种子课,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厘米的认识》又是长度单位的第一课,因此《厘米的认识》这节种子课非常重要。
  关键词:种子课 厘米的认识 实践 思考
  种子课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基础课,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点,并能提供该知识发展的节点,是本知识体系的关键课。同时,种子课是将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有意识地在学生经验与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因此,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种子课用生长替代了重复,让学生以后学习类似结构的知识有迁移的能力。种子课的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因为有了“种子课”的深刻,就有了后续课的简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有前期生活经验且随时都在生长,只有给他们生长的力量,他们才生长得健康,才能可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涉及到的计量单位有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角的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重量单位等等。其中,长度单位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厘米的认识》又是长度单位的第一课,因此称《厘米的认识》为“种子课”。《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我巧设多个问题给学生的知识系统埋下种子,让学生以后学习角的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重量单位等有迁移的思想和能力。
  一、设置认知疑问,引发思考
  为什么要有统一单位?不能说这块布的长度是2柞长吗?学生回答说,每个人的l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不同的人说的这块布的长度是不一样的。设置这个认知疑问,学生经过头脑风暴及讨论,知道了计量单位是一种标准比较物及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提问这支笔的长度是什么?有的学生用一只手一指,说明这位学生认为这支笔的长度是一个“点”;有的学生用一只手任意一划,说明这位学生对这支笔的长度概念模糊;有的学生用两只手任意一比,说明这位学生对这支笔的长度有概念,但对长度的表述不准确。通过以上学生的描述可知,学生虽有了长度的生活经验,但对长度的概念和准确描述是不准确的。通过设置认知疑问,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前认知,激发求知欲,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二、制造问题冲突,辨析本质
  怎么知道这支笔有多长?如果我知道这块橡皮的长度,能不能利用这块橡皮来知道这支笔的有多长?有的学生说,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这支笔有多长,说明这位学生认为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唯一工具;有的学生说,用橡皮去量一量这支笔,有多少块橡皮那笔的长度就是多少,说明这位学生认为可以用其他已知长度的物体去衡量笔的长度。通过这次问题冲突,学生知道了尺子只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其中一个常用工具而已。用尺子量着的这支笔有多长?这支笔是6厘米,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学生说,用尺子量一下,笔的末端对着尺子的数字几,那笔就有几厘米;有的学生说,这支笔之所以是6厘米,是因為这支笔的长度是由6个1厘米组成的。通过生活中看似常见的现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此次的问题冲突使得学生形成认知反差,学生明白了单位长度这个概念。最重要的是,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几厘米就是几个1厘米,这是计量单位的“种子”。
  三、引申相关问题,铺垫迁移
  学习了厘米,以后为什么又要学习毫米、米、千米等单位呢?有学生说,毫米可以用来测量更短的物体,米可以用来测量更长的物体。《厘米的认识》这颗种子种好了,当此时提前问学生对毫米、米、千米的认识时,学生就能答出一二了。二年级的数学只学习长度单位一厘米,而毫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是小学阶段中高年段才学的知识,此时引申毫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让学生明白计量单位的适用性,为以后学习毫米、米、千米等单位长度进行铺垫,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这个内容时,老师问到核心问题“为什么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时,学生能把《厘米的认识》这颗种子的内涵迁移到时间单位,他们认为分针走一大格时走了5个小格,每个小格是1分,所以分针走一大格本质上是走了5个1分,结果就是5分。小学数学除了低年段有种子课,中高年段也有种子课。角的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也可利用《厘米的认识》这颗种子进行迁移。为什么某个角是30°?因为30个1°构成了这个角,所以这个角是30°。为什么这个图形的面积是50m2?因为它有50个1m2。为什么这个物体的体积是100m2?因为它有100个1m3。运算也有种子课,包括《自然数l的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分数的认识》。
  “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在小学数学中,每一块知识都可以描述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内在联系,将这种联系延续进每堂课中,就可以提高数学学习。老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孩子发现这颗“种子”,赋予数学课“种子”的力量,把它种进孩子的心里。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砍好柴”,必须花时间和精力“磨好刀”,即上好“种子课”。同时种子课要设计数学思考,让学生学习产生疑惑,越学越有问题和有兴趣,让种子渐渐地生长和成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5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