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央企内部审计路径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背景以及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央企内部审计路径优化途径对策,展现内部审计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所做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内部审计 优化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所延伸的央企内审,为了适应内审与环境的发展,要把内部审计工作放到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也赋予了内部审计更高的要求。对于广大审计人员来说,如何提升审计能力,适应内审高质量发展对审计工作要求,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
  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公司治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理论为内部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内部审计主要是面向内部服务,主要包括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资产的安全等。在大力推行降本增效、精益管理、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背景下,内部审计必须探索自我转型之路,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
  二、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分析
  内部审计的现状是由初期的查错纠弊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发展到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价值增值审计等,力求充分落实审计全覆盖,内部审计工作己有了质的变化。但是,纵观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方面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一是个别地区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无法满足全覆盖要求。二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三是个别地区存在往往侧重于事后审计监督,缺乏事前参与、事中监控的审计意识,导致内部审计全过程监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个别地区审计的整改落实工作不充分等现象。
  三、高质量发展下内部审计路径优化对策
  (一)内部审计程序的优化。高质量发展下的内部审计,需要从基础做起,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化内部审计流程、标准化审计痕迹化表单、标准化审计工作底稿、标准化审计报告。通过规范内部审计程序,精益化内部审计工作,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
  审计准备阶段:确定审计项目后,选派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向被審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等。制定详细、标准的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等模板由于各个审计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被审计对象的情况复杂性不同,在实施审计时就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小组进驻被审计单位(部门)后,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面谈,说明本次审计项目审计计划的内容,并征求意见,争取配合与协助审计工作的实施与开展。通过调查和内控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等具体步骤。审计工作底稿应制定统一模板,形成标准化。
  审计终结阶段: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具有标准模板,每个审计项目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审计组应就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进一步沟通。此次审计工作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归档,归档标准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
  后续审计阶段: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就在于后续监督阶段,有责任对其出具的审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持续提高被审计单位管理效率,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二)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优化。在完成财务收支审计、内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审计等常规审计工作项目之外,探索审计空白,充分落实审计全覆盖。一是开展价值链视角下的价格审计工作。为充分落实降本增效,审计人员结合实际,积极寻找监管空白点。采购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最繁琐的日常工作之一。面对企业采购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将取得合理的采购价格以及优质的服务,将零星采购价格审计作为落实行业政策的重要落脚点,真正的落实了“降本增效”。二是结合时代特征,开展重大政策跟踪落实审计。为进一步了解公司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相关重要会议精神、相关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了解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发展规划、重大措施、领导决策部署情况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是否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制订政策贯彻落实措施,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可行,执行效果如何等开展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工作。三是基于内部控制审计,开展日常流程审计监督。具体分为流程前置化审计监督、流程跨部门衔接工作审计监督、流程事后审计监督等。审计目的则是为避免文件制度缺失,各部门是否按照工作流程要求对跨部门衔接工作或交接工作是否及时、准确、妥善衔接或交接,做到工作流程顺畅,责任明确、痕迹清晰。事后文件落办情况、项目全过程的关键节点、痕迹化资料进行复核,出具审计意见等。
  (三)后续审计工作的优化。一是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会接收到来自被审计单位各种反馈意见。内部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分类,能够直接反馈的即时反馈,否则可通过进一步明确,结合实际,酌情考虑,帮助他们从其他方面完善工作。二是增加现场追踪审计。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影响重大的审计结果,应进一步测试。内审人员可以采取询问、观察、检查等形式进行现场追踪审计。对关键环节的证据及时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审计工作底稿,装订留档。三是重新评估控制风险。重点关注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的风险点及重点风险区域,从不同层面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以有效降低和防范风险。
  (四)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的优化。内审人员虽然对企业内部了解,但其接触的业务有限。内部审计面临新兴的技术和工作要求,需要掌握科学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具以获取有效信息,需要持续优化内部审计人员资源。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人才招聘、加强内审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内审人员考评机制等,优化内审人力资源,提升内审质量。
  四、内部审计路径优化实施的预期效果
  内部审计小组应遵循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重新构建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内部的位置,形成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6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