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恒等式的作用及其与经济业务种类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会计各个要素之间数量和逻辑关系的平衡公式,是企业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理论基础,并且可以作为经濟业务的划分标准,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划分为九种类型。本文对会计恒等式的定义、形式、发展、作用及其与经济业务种类的关系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并举例说明了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严格遵循关系。
关键词:会计恒等式 作用 经济业务
引言:会计恒等式是会计学习和会计实务的理论基础。许多初学者会认为会计恒等式中的恒等就是永远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意思,因此,形成了会计恒等式“放在任何空间、任何时间都不会有所改变”这一误区。其实不然,会计恒等式并非如此简易的一个公式,其复杂在于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形态都会导致不同的变化程度。只有正确理解会计恒等式的发展形态、作用及其与经济业务种类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大程度地健全会计核算基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一、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的定义与形式
我们通常将反映会计各个要素之间数量和逻辑关系的平衡公式称为会计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式。
在我国各个版本的通用教材中,会计恒等式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是资产等于权益,即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时间、空间都是恒等的,这一关系也是会计恒等式中基础性的关系表达形式。其二是资产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这一关系实际上是从前一个基础表达式衍生出来的。譬如说,企业要正常运营,就需要一定的现金流、生产物资和固定机器等,这些就是企业的资产,而这一系列资产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投资人和债权人处取得的:投资人可以向企业注入资本,债权人可以通过借贷的形式向企业提供资金。上一个基础关系式中的权益指的是企业的运营成果和所得收益,在这里这一部分收益就归属于投资人和债权人,归属于投资者的收益我们称之为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收益我们称之为债权人收益,也就是企业承担的负债。因此,我们可以将会计恒等式写作资产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这两种形式的会计恒等式不仅符合会计恒等式的定义,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还是企业进行复式记账以及编制会计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会计恒等式的发展
在我国,会计恒等式也发生过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国民政府是以英美会计为样本,采用其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股本+损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参照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建立了我国的会计制度,此时的会计恒等式为: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此时我们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后文我们将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阶段,对会计恒等式的作用及其与经济业务种类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会计恒等式是会计学习和会计实务的理论依据,具体来说,它作为会计科目、复式记账法、财务报表以及试算平衡的理论基础,对会计理论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一)会计科目的理论基础
由于会计恒等式的关系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所有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资源和义务总结为资产、负债和权益三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中一定要设置三种类型的会计科目。一是资产类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二是负债类科目,例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科目:三是权益类科目,例如实收资本、留存收益等科目。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论依据就是会计恒等式中存在的关系,由于这些关系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企业所有的交易和事项,会计科目的设置只有在符合这些关系特征的条件下,才能全面、精确地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内容进行分类。
(二)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复式记账法的确立,是由于人们认识到了每一项经济业务总是满足资产等于权益这一关系,因此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按照相同的金额同时进行记录。举例来说,企业收到一万元设备的投资,则企业既要在“固定资产”账户,即资产类账户上借记一万元,又要在“实收资本”账户,即权益类账户上贷记一万元,资产和权益才会相等,从而形成复式记账。正是会计恒等式呈现出来的等式两边同增同减、等式同侧反向增减的数量关系,决定了复式记账法的账户结构以及登记方式,并得到了借贷记账法的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
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就是建立在会计恒等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理论基础上,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其资产总额总是等于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和。实际上,财务报表的成立就是基于上述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复式记账法的确立而成立的,在会计科目合理、复式记账法使用正确的基础上,财务报表方能平衡。因此,追根溯源,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其实也是会计恒等式。
(四)试算平衡的理论基础
试算平衡包括了两种类型的平衡方式:发生额平衡和余额平衡,其中,发生额平衡则代表了在期间内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之和与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之和相等,余额平衡则代表了任意时点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之和与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之和相等。对于余额平衡,我们可以认识到,企业最终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之和即资产余额,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之和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余额总和,因此,也完全符合会计恒等式中资产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的关系。对于发生额平衡,则需要引入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的概念对会计恒等式进行动态的变换,但事实上,正如收入和费用最终在期末会转入所有者权益,发生额也会最终形成余额,因此,发生额平衡实质上与余额平衡是一致的,同样符合会计恒等式中的关系。 三、经济业务种类
(一)经济业务定义
经济业务也常被称为会计事项或者交易事项,是指会计主体与信息用户相关,且会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例如:向供货方购买原材料、向银行归还借款、支付工资、缴纳税款等行为都属于经济业务,其中企业是会计主体,供货方、银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都是信息用户。
(二)经济业务类型
对经济业务进行划分,需要先确定划分的标准。基于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组合以及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关系式,经济业务可以被分为九种类型。下面我们以企业不同经济业务情况为例说明这九种经济业务种类。
1.会计恒等式左侧变动
(1)资产要素内部各项目发生等额增减。例如企业购买生产用原材料时,可以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会计恒等式右侧变动
(1)负债要素内部各项目发生等额增减。例如企业用应付票据抵偿应付账款时,可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2)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各项目发生等额增减。例如企业用盈余公积增加实收资本时,可以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负债要素增加的同时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例如企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可以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
(4)负债要素减少的同时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例如企业债权人将长期借款转为投资时,可以借记“长期借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会计恒等式两侧同向变动
(1)资产要素与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例如企业从银行处取得借款时,可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2)资产要素與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例如企业支付尚未支付的货款时,可以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资产要素与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例如企业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资产时,可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4)资产要素与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例如企业归还投资人投入的资产时,可以借记“实收资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结语:综上所述,会计恒等式是企业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的理论基础,并且可以作为经济业务的划分标准,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划分为九种类型。当然,目前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不少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研究者在考虑到收入因素和费用因素的基础上划分出更多的经济业务类型,但实际上,这些都可以作为以上九种经济业务类型的延伸,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改变,其实质是相同的,都绝对遵循了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6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