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评价供应商的方法、选择供应商的原则与流程两个方面实际阐述了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通用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对现有合作供应商的评价管理目标,希望可以给大家做参考。
   关键词:运筹学;供应商;评价;选择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如何选择一批值得信赖的供应商进而与之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已成为必须积极和有效面对的战略性问题之一。本文拟就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评价方法、选择原则与流程、合作评价管理目标作一简要探讨,冀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评价供应商的方法
  传统的比较常用的供应商评价方法主要有财务核算法、目标管理法、对比法、审计法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主观性强的缺陷,以至难以获得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结果。由于受到财务指标固有滞后性的影响,利用财务核算法方法获知的结论很难切实地反应供应商现有状态。目标管理法的突出问题则在于无法有效体现供应过程的水平和质量。至于对比法和审计法,前者由于较大程度上受到选取对象特征的影响故具有片面性,后者则过分偏重于指标考核的合理性而相对忽视供应商本身的绩效。随着供应商管理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数学方法日益发挥关键作用,这里所说的数学方法是指以具体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方法,不仅可以客观展现出供应商的工作绩效,更便于处理一些复杂的评价问题,其主要优势是在于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想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类数学方法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简要介绍三种比较常用而重要的数学方法。
  (一)运筹学类规划法
  该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很多人所熟悉的線性和混合整数规划、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供应商要获得企业认可,需要在多个方面战胜竞争对手,如产品价格、快捷的交付能力、质量控制、信息技术等。运筹学类规划法的突出优势就在于能够确保多约束条件综合最优化,从而基于评价结果较为可靠地预测供应商的行为进而预防供应风险,促进竞争优势。
  (二)模糊集法
  一种观点认为,供应商绩效就是计划规定的供应目标与实际供应达到的具体目标的程度比,其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基本方面,前者的评价是可以通过有效度量而较为客观,后者的评价则往往需要加以估计因而主观性相对较强,比如一些指标的采用等级制来评价(如“优、良、中、差”),另一些则可能采用打分制(如5分制、7分制),还有些则是通过一些专业化的具体数值来表示。模糊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综合处理多种模糊语义属性,从而为同时处理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指标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模糊集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对风险的预测以及不确定性的防控能力偏弱。
  (三)大数据分析法
  评价供应商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复杂而烦琐。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采取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程序的大数据分析法不仅是便捷途径,更是大势所趋。大数据分析法可以动态地从大量的历史交易数据中总结出用以辅助商业决策的信息,同时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找到潜在规则从而增强预测能力,这对于提升供应商评价的有效性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选择供应商的原则与流程
  供应商选择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一环,选对供应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防控运营风险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很多企业的运营实践都表明,能够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蒸蒸日上。通常来说,企业选择供应商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流程,下面分而论之。
  (一)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原则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选择供应商时既要着力发展自身核心业务,也要力图与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如果企业想获得长远发展,就不能只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一种单纯的、一般性的买卖关系。但是,通常情况下企业可选择的供应商无论是在层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较多,不可能与所有供应商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首先应对其进行合理分类,有选择地与之建立合适的合作关系,这也就是常说的“区别对待原则”。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基本而重要的原则,如半数比例原则、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等。前者是指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一半,一般不选择全额供货的供应商,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全额供应商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体供应链;后者主要指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选择一般控制在2—3家,并合理划分主次,其目的是在确保供应稳定的基础上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管理效果。
  (二)选择供应商的一般流程
  1.分析内外环境
  企业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核心驱动力是市场需求,分析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是供应商选择的首要一步,是建立供应链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基本前提。对此,有必要通过市场调查及其他有效途径切实了解当前阶段客户对产品的内在而真实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从产品的具体类型和特征出发来考虑供应商的选择及开发供应链的事项。
  2.确定供应商选择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对一家企业而言,供应商的选择会采取相对固定化的机制,对外展现出某种程序化特征。在通过供应商选择机制选择供应商时应从战略高度确定供应选择目标,基本要求是与企业的整体化和长期化目标及战略规划相适应,这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必由途径。
  3.确定供应商评价标准
  企业选择供应商需要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综合性评价,而评价的基本依据就是预先建立的供应商评价标准,即各项较为具体的指标评价体系,它体现着企业本身和市场环境所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是一种依照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理想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应具备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稳定可比性、灵活操作性等诸项基本特征,从而为供应商评价提供便利。   4.成立评价小组
  选择供应商对于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故决不可对其掉以轻心。在选择供应商时成立专业的评价小组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一般来说,评价小组的成员构成要涵盖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较为密切的部门,组员要具有较为熟练的专业技能,以便有效控制和實施供应商的选择。此外还应注意,评价小组必须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支持,从而保证其顺利发挥职能。
  5.供应商参与
  当企业启动供应商评价机制时,评价小组应在第一时间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这一阶段接触的主要任务是评判和确定其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可能性,此外还应确定其对于获得更高业绩的信心度。如果经过初步评判认为对方较为合适,则应尽可能早地让对方参与进评判过程中来。
  6.评价、选择供应商
  评价供应商需要首先调查、收集和整理有关供应商生产运作、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等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全方位信息,而后以此为基础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加以评价、筛选,最终确定最符合企业利益的供应商,将其纳入到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中。
  7.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与供应商确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举措,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属于最后环节,同样不容忽视。企业领导层要基于企业客观情况和当前市场态势及未来变化,确定能够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供应链合作关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优化。
  三、加强定期对现有合作供应商的管理及评价
  企业对现有合作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把现有合作供应商纳入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范畴,建立一种能促使其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开发、控制、评价、评定及重新确定双方合作关系等多方面进行跟踪,保证企业供应链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作。企业对现有合作供应商的管理有以下具体目标。
  要准确记录供应商产品供货是否及时,还有供货质量的批次,是否经常存在延期供货,或者供货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企业在与选择的供应商确立供需关系后,都必须将以上几点作为评价供应商的根本原则。
  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并非从一而终的既定关系,双方都会不断地审视和衡量自身利益是否在和对方的合作中得以实现,摈弃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合作伙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评价供应商的几种常用方法、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流程以及对现有合作供应商的评价管理目标。实际上,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话题,一方面需要理论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田宇.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03,(05):49-53.
  [2]韩瑞珠,曹国,鲁邦旺.基于FAHP的应急物流外包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11):348-3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6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