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大数据下传播信息的载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使教学活动由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另一方面,新形势下高等数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革新也迫在眉睫。学科融合与校企合作双管齐下,了解行业需求与专业需要,重应用、强素质,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及职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 数据驱动 数学建模 教学理念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经、管、农、医等众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既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又在培养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上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应用日益广泛,社会各领域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数学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应用,重逻辑、轻直观,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及社会需求相脱节,高等数学成为许多大学生学习中的“鸡肋”。地方院校产学研融合的发展趋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其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下传播信息的载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教学技术。“互联网+教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新颖的授课方式的出现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以“雨课堂”为例,和传统讲授式课堂相比,它更好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方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把学生低头看手机远离课堂的消极局面转化为学生拿起手机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获得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数据反馈,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由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将“课前一课上一课后”、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释放教與学的能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课前,教师将学习材料打包推送给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针对预习材料中的不懂内容通过手机端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则实时看到学生的预习反馈数据,课上则可以针对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课上,学生通过“扫一扫”进入虚拟课堂,可以在手机端实时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课件,避免因着急记课件内容错过老师讲课内容,如果对课件内容有疑问,可以点击“不懂”按钮,向老师反馈;如果认为课件内容重要,可以点击“收藏”按钮;在课堂答题环节,学生通过手机端答题,教师可以即时掌握学生答题效果,错误率,并可以通过红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弹幕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在课后,教师可以下载课堂数据,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然而,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不可否认其对教学效果的辅助作用,但如果只是跟风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忽视最本质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革新,那么所谓《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依然只是空架子,流于形式,不能深入,达不到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行业,真正了解专业所需和行业对人才数学知识素养的需求,将其反馈到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合理删减和增加,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数学思维及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应用。
  在经济学类专业中,适时适当地引入供给、需求与物价的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平抑物价的微分方程模型、物价的差分方程模型、物价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等,以问题带动知识的学习。在理工科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注重傅里叶级数、微积分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如周期脉冲下转子的微分方程模型、催化反应Flickering振颤现象的方程模型、航空航天器翻滚控制的微分方程模型、两个物种在同一生态龛中的竞争排斥模型等。跳出学科自身局限,寻求其他学科与高等数学“互动”的案例;展示高数思想和方法在专业领域中的指导作用及所取得的辉煌成果;通过开设选修课如《数学的语言:化无形为可见》、《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古今数学思想》、《蚁迹寻踪》进行科普教育,介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前沿学术成果和科研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各类数学竞赛、学生的自主科研项目等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高等数学在非数学专业中虽不能像专业课程般直接与未来的职业技能相联系,但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它让感性思维变得理性,让数据来说明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4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