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基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市场有大量的需求,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就业却不容乐观,这说明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对于高校来说,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的现状出发,将其对人才的培养立足在满足当前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主要对当前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基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工商管理;供给侧;教学体系;人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5. 08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5- 0199- 02
  1      引    言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对高校教育提出的重要内容,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社会对此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不断增持,怎样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发部分的学者都将其研究的焦点关注在当前的产能过剩等方面,并且对产生该结果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还加强了对新形势下的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相应的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改革理论进行对比。然而当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较少,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将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人才培养进行一定的分析,基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方面提出实践教学方面的改进方法,改变师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传统认识,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专业学习及日后就业的重要促进作用,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促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蓬勃发展。
  2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的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类应用学科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工商管理能够高效地提高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率,同时还能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一直以来社会上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都是大量的。實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改革提升高校的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的发展时间还较短,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使得目前高校仍然处于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阶段,其实际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高校的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专业定位,这对毕业生毕业之后进行工作的选择以及高考之后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还不是足够的完善。其次当前的教师资源还不够完善,不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的指导。再加之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师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上向来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在学习中更是以应试为主,实践教学中还停留在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的浅表层,互动体验的环节少之又少,即便有也是一带而过的走马观花,这就造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大势要求。重视实践教学,形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3      传统教学方式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之间有一定的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人们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解已经与之前有较大的差别,并且实际的工商管理专业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如果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采取过去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存在较大的矛盾。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工商管理知识的教育,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如果仅仅拥有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是不能成为合格全面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还应该在其专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其实际的实践素质培养,使得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适合未来的相关的行业需求。然而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目前高校主要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实践类以及技能类的课程,并没有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之实验项目过于陈旧,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投入方面,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较少,使得其实际的实验器材及环境不能完全符合实际的学生需要。上述原因的综合结果就是使得学生在完成高校的学习之后进入社会是不能适应外界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客观上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差。毕业生走上岗位之后,一切又从零开始,因为在校期间所学所用过于陈旧,在校的实践教学设施及环境与社会岗位上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不利于毕业生顺利融入工作角色。
  4      专业改革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对其实践技能以及课程建设进行一定的改进
  在对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发现,目前的高校课程主要分为通识类以及专业类的课程。综合前文可知,培养全面的适应社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对其加强创新技能方面的培养,使得其适应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在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的情况下使其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相关技能得到培养。例如在其实践课程中加模拟仿真的部分,使得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能充分理解,更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上体会管理学的精髓,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真实的工作环节及场景。   依托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创建三位一体工商管理教学模式。首先,应该对其课程体系整合,根据目前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的实际背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所侧重,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更加着重的培训,其专业基础是其进入社会之后发展的基础,任何的拓展都应该是建立在其扎实的专业基础上的。其次,应该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为其今后的实际工作进行一定的规划。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团队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对其团队合作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
  4.2   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
  由于当前的工商管理发展较为迅速,因此目前对于经验丰富且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的需求也十分显著,因此为了保证教师的实际教学素质以及教学技能能够满足当前的实际的教学需要,就需要加强对其教育模式的改进,使得教师的教育更加适应当前的实际环境。高校在进行教师的培养,应该鼓励教师在大型的一线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企业进行实习,并且对其中实际的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还可以在该企业中担任访问学者,使得教师的知识体系得到更新,并且对当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事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解,之后再通过其理解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思考。
  5      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方法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现,有必要建立一个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部分学生会高级成员组成的专门的实践教学研究小组。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和规划实践活动,而学生则被引导实施实践活动。同时,要做好专业师生的思想宣传工作,提高实践意识。实践教学需要软件教学、专业管理与操作软件采购、思维训练工具与教材、实验教学辅助环境建设等教学基础设施的支持。通过收集教师意见和专业意见,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加强校企联盟,校企联盟作为学生實践的重要场所,包括基本访问、增进理解、争取核心工作领域的实践机会、角色转变、成为企业成员等。校企联盟有助于形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双赢局面。让学校与企业充分联系,以便学校在培养方案及教学体系的制定中充分了解市场对具体人才类型及所需技能的需求,促进学校为企业提供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体系既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要。根据我国高校实践体系的现状,改变传统思维即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想法,增强实践创新意识,道路总是迂回曲折的,想要改变传统的束缚,必须勇于走出创新的开始,但是完善本科生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
  6      结    语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共同改革,从人才工商管理人才供给侧出发,以适应社会的变革为基础,及时创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设备和环境,进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度。高度切合市场需求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保障工商管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让工商管理专业从传统的老牌专业变成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王牌专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炯. 工商管理:预警专业 如何规划[J].成才与就业,2016(s2):26-27.
  [2]张希.关于推进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思考[J].学周刊,2013(17):4.
  [3]周易.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分析[J].时代金融,2016(24).
  [4]蒋钛博.浅谈工商管理教学方法现状及改革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29).
  [5]刘永,赵洪明,柳红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2(4):87-89.
  [6]陈思源.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与“四种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90-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4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