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改进举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规范的基础财务工作、缺乏准确的财务预算、缺乏风险评估和控制力度、缺乏内部控制监督的薄弱环节逐渐地显露出来。事业单位若想更好地发展,就需要积极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效用。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薄弱环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环节的有效措施,希望有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效促使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内部控制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较为薄弱的环节。如果不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治理,极有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对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加大内部控制监督的力度,有效地防止以公谋私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更加稳定地发展。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
  1.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从目前事业单位的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并且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未能够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这样不仅使得单位资金缺乏安全性,同时还很难满足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制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1.2缺乏规范的基础财务工作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优质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整体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并且未针对新上岗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缺乏对其实际能力的全面了解,从而导致岗位分配难以按照其实际能力进行匹配。另外,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并未能够针对财务资料进行完善,致使事业单位后续的查账工作严重受阻。
  1.3缺乏准确的财务预算
  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预算体系,未能够针对财务预算进行细致的划分,同时还未准确地预算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经费。各个部门经费的制定,通常是通过以往的经验对其进行预估,这就导致预算的结果缺乏准确性。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经费预算时,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对其进行规范,致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很难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从而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和实际费用支出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1.4缺乏风险评估和控制力度
  部分事业单位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过于重视业务范围的拓展,在建设的过程中,投入的资金较大,但是缺乏对各项经营活动中存在风险的评估,并且对各项风险缺乏全面的了解,风险控制工作未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而且在构建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未能够充分体现风险评估与控制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自我防范和约束的理念,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完善性,而这些问题均极有可能引发风险,从而给事业单位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
  1.5缺乏内部控制监督
  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部分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并未落到实处,未能够针对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这将极有可能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实施。并且内部控制管理监督的缺乏,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情况不了解,并且很难确保信息的公开性,事业单位管理阶层只能够通过上报的财务数据来了解各个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的原因
  2.1内部控制分工不明确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但是,目前依然有一部分事业单位仍旧在沿用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这不仅不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同时还无法满足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这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分工,致使相关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为了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结构分工,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地设置具有独立性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有效地防止其在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依附于其他部门,从而阻碍内部控制管理部门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2.2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然有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落后,未能够全面地认识到先进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势必会阻碍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某事业单位管理阶层缺乏对财务管理的全面认识,片面地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局限于财务部门。正因如此,内部工作人员也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与自身工作并不存在任何联系,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配合,因此,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频繁地出现问题,严重阻碍了该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3改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环节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若想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的规范性和效率,就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非仅仅是事业单位管理阶层的工作,而是一项涉及整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因此,在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以及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准确地辨别分析财务数据,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财务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异,及时加以解决,并且准确地判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运行状况。事业单位在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透明性,并明确划分财务管理职责和权利,全面落实责任制,一旦发生问题,便可以及时找到问题的相关责任人,从源头上对问题进行处理。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登记制度,对每一笔资金的支出和收入进行详细的登记,这样更加方便于财务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单位的资金情况,并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除了要明确各岗位职责范畴外,还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并在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加强对协调机制的完善和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加大對各个部门的监督力度,以此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的约束力,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   3.2注重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和管理阶层的培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薄弱环节就是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建设一支优质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以此为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事业单位在聘用财务工作人员时应该对其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出严格的要求,并针对其背景资料进行全面地分析,同时判断其是否有能力和资格从事财务工作。对于新上岗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通过培训考核的人员方可正式上岗。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对管理阶层工作人员的深层次培训,因为事业单位管理阶层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效果,是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与效果的关键所在。例如:某事业单位定期组织管理阶层进行深造,以此不断地更新管理阶层的管理理念,并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因此,该事业单位管理阶层不仅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十分了解,因此,该事业单位内部整体工作人员在单位管理阶层的带动下,均十分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并且工作积极性较高。另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定期要求专业人士进行有关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促使管理阶层工作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内容,并能够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知识。
  3.3提高事业单位预算估算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预算估算的准确性,事业单位应该严格地规范预算编制,对预算的时间进行明确,并及时将单位年度预算传达到单位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及各个工作人员。如果有必要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那么就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对预算的调整进行上报。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该严格遵守我国各项法律法规,科学地、合理地制定预算规划,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预算估算的效率。并且,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对单位资金支出的范畴进行明确,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对预算资金的支出进行控制管理。保障事业单位资金的专款专用,并有效地防止专款在其他资金方面上的支出。一旦事业单位内部项目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进行中途调整或者中止,就必须严格遵照单位的规定进行报批。
  3.4构建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
  缺乏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地构建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该注重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事业单位若想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起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合理地评估单位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析引发风险的原因,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制定新的有关风险评估方面的政策,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相关风险评估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深入地掌握风险评估程序。在相关工作人员对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熟悉后,应该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估,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方案,进而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其次,科学地制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风险评估方法,针对单位内部各方面业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每年度至少一次的系统性评估。当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外部环境、各项经济指标和战略管理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时,必须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进行重新评估。另外,事业单位还应该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并由事业单位管理阶层担任小组长,同时明确各岗位的具体分工,构建其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
  3.5构建内部控制管理评价和监督机制
  首先,内部控制管理评价和监督机制的构建,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地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评价和监督机制,完善考评制度体系,并加大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评价和监督力度,同时扩大评价和监督的范围。针对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系统的、客观的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惩,以此充分调动整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为单位作出的贡献、职责的履行等均融到考评体系中,并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另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季度考评、月度考评的实施,以此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从而最大化地调动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加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定期聘请专业人士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以此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3.6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环境的优化
  若想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就需要事业单位管理阶层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提高单位管理阶层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首先,组建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力度以及获取的结果进行重点关注,以此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其次,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业务特点和管理经验,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相关规章制度、职能监督、处置评估、执行控制等。其次,构建内部控制管理考评机制,定期地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考评,以此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在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考评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改进,以此不断地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最后,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责任制,针对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而给事业单位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行为,应该追求最终责任人的责任。
  3.7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规划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更加及时地了解自身的财务运行状况,同时还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秩序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规划,并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可能引发风险的点,重点关注和监控风险点,以此有效地预防风险的发生。作为事业单位管理阶层应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尤其是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另外,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地突破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单位人力资源,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时依然存在薄弱的环节,这不仅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引起高度的重视,并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此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