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心血站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血站是公益性采血、供血卫生机构,为了保证采集和输送的血液符合医疗机构使用的要求,需要稳定的人才支持。在现代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强血站的人力资源管理,确保配置人力资源合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内血站人力资源配置概念及其相关法规,其次分析血站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血站;激励机制;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開始,为了规范化管理血站,卫生部颁布了《血站基本标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多次修订,为血站相关工作提供了操作细则和法律支持。近几年随着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加大,人们的社会意识有所提高,血站的采供血量基本保持安全、稳定的态势。但现有法律法规没有对血站人力资源管理有太多要求,使得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1血站人力资源配置概念及相关法规
1.1血站人力资源配置概念
所谓血站,指的是进行采集、储存、运输血液,并根据医疗机构需要生产和处理血液制品的卫生机构。血源主要来自社会无偿献血的公民,主要用于临床全血、成分血、血液制品生产的原料血浆。由于血站的安全敏感性,对于其人员管理有更严格的要求,随着西方采供血机构的先进管理科学理论引进国内,为我国血站人力资源管理开拓了新的领域。
针对血站的人力资源管理,确保其能够解决辖区临床输血,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采供血服务,对于这一套服务和工作流程所需的医生、检验技师等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实现最优人力资源配置。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针对血站不同专业、年龄、职称结构的员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1.2相关法规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要求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占血站单位的75%及以上,并且新招聘的员工必须符合《血站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资质要求》。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学历也有硬性的要求,在某一血站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不低于总人数6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到一定的比例。
除了以上硬性要求外,血站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遵循《献血法》《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不违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血站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员结构不合理
部分血站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没有符合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缺乏专业性、规范性的人才梯队安排。对于新招聘的人才,没有考虑长期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不利于人员调配和合理配置。部分中心血站不够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这是因为其自身资源限制,加之管理层对相关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予以相应的资源支持,使得血站人力资源管理出现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2.2人才缺乏
血站是专业性极强的医疗服务机构,对于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组织业务范围的单一性,使得员工发挥空间相比医院更小。因此大部分的医学院学生不愿意到血站工作,难以吸引高素质医学人才,从而降低了血站的专业水平,处于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状态。严重的人才供需矛盾,还与血站有限的编制有关,配置的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从业执照,还具有独立的签字权,才不会在具体工作执行时出现纠纷。但血站缺乏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加之低学历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工作人员,不能独立展开采供血业务,由此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为血站运营埋下安全隐患。
2.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血站采供血方面,由于秉持着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没有从全局角度考虑人力配置的问题,设计更合理的方式让员工发挥才能,在业务进行过程中创造性弱。同时,人力资源规划方面存在随意化的问题,对于人员安排没有根据血站的实际岗位情况进行分析,使得某一岗位持续缺编,一些岗位超编。法律法规对于血站的岗位人员比例有硬性的要求,对于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没有经过严谨的调研,随意配置员工到相应岗位。
此外,对于血站的人员培训设置不够合理,没有根据员工的专业、学历层次、负责领域安排针对性培训计划,而是采取统一的培训活动,使得教育内容不够深入、针对性弱。在人员绩效考评方面,由于考核内容和指标不够科学,因此未能形成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在考核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平均主义倾向,造成绩效考核不得力。
3改进中心血站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3.1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将人资管理工作提高到战略性高度,从全局考虑影响中心血站运营的不利因素,科学、合理地组织和控制人力资源,确保血站运营获得充足的人力支持,提高竞争优势,实现最终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对于血站的性质,应着眼于医疗服务机构的角度,相关工作要围绕着这一点展开,包括人员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人员培训管理等。随着采供血技术的进步,技术人员工作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相应的人资管理工作方式也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调整相应管理方式,选取最合适的方法为血站运营提供支持。例如,血液采集、运输和储存各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为了避免因为技术人员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需要科学、合理利用血站人力资源,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随着血站技术工作方式的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当前环境。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根据卫生部、社会对于血站管理的要求,结合采供血工作的实际特点,在了解血站的服务目标和人资管理体系后,综合各种因素制定符合血站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例如,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岗位责任制,根据中心血站不同部门、领域的岗位,分析其岗位性质和特点,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明确员工的职权。基于岗位责任制,建立规范化的血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严格遵循岗位设置的原则,提高血站服务水平。
3.2构建人才培养和招聘机制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中心血站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充足的人才支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切实提高服务竞争力。对于血站缺乏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问题,需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招聘制度,通过网络、传统手段,提高信息招聘的可见度。提出以知识、诚信衡量人才的标准,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对于新招聘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发挥才能空间;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拓宽血站人才发展的范围,提升血站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对于血站的已有人才,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采供血工作环境,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活动,满足相应技术人才需求。对于员工而言,通过参与培训活动,能够获得丰富的技能和高级专业知识,提升个人岗位竞争力,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环境。对于人才选拔要大胆突破,基于能力而非资历选拔人才,对于在日常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年轻员工,根据一定的评估,提拔至相应岗位,避免血站人力资源浪费。
随着《献血法》的颁布和落实,有效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但法律法规提出的技术性、行政性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血站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与不断增加的血液需求量和献血人数减少有很大关系,以及血站员工综合素质降低。为了预防上述问题,需要将血站专业培训制定成周期性工作计划,使得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更大程度提高无偿献血的服务质量。
由于血站的敏感安全性,除了要求员工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在常规专业培训内容中,融入道德素质教育,从而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秉持着严谨、负责、认真的态度完成工作。
3.3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优秀人才是中心血站持续运营,保持高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员工素质。通过选取合理的管理工具,加大员工培养力度,保证采供血工作能够稳定进行。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留住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用感情留住人才。平时加强对员工的情感关怀,多站在员工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具体业务存在的难题,应尽可能为其解决,使其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发挥岗位职责。若是领导不够关心员工,则会打消其工作积极性,具体技术操作敷衍了事。为了避免此问题,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注入人性关怀,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第二,用待遇留住人才。针对绩效考核不合理的部分要及时修正,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使得设置的考核指标,准确地评价员工实际工作成果。结合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促使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同时也是消除绩效考核平均主义倾向,以更公平的薪酬分配留住人才。第三,用政策留住人才。基于血站自身的特点和行业性质,建构灵活的用人机制。在工作任务安排方面,采用岗位轮流、双向选择的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实施,为员工提供更大的才能发挥空间。在待遇方面,落实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制度。对于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采取协议性工资方案,创新薪酬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人才供应的稳定。
4结论
综合上述,中心血站服务水平的决定因素是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其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机制,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采取合适的激励手段,为血站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