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被广泛利用,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增长。从无形资产内涵和类型、无形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三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中的先进性与不足性,希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无形资产;无形资产评估;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5-0158-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angible assets are widely used, the propor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enterprise assets is increasing, and the role they play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paper sorts out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scholars from three aspects: intangible assets, intangible assets evaluation and the method of intangible assets evaluation. It finds the advanced nature and deficiencies, and ho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Intangible Assets; Intangible Assets Evaluation; Evaluation Method
   [作者简介]周丽俭(197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无形资产评估;胡晓佳(1994-),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无形资产评估。
  一、国内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
  (一)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
  1.关于无形资产内涵的研究
  汤湘希(1997,2004)从无形资产的存在形式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带来长期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获取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价值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并进一步将无形资产的范围扩展至知识资本、智力资本及人力资源等。
  于玉林(2011,2016)指出无形资產是一定主体拥有的或控制的,无实物形态,长期使用,预期能带来效益,以文书形式反映其存在的资产(资源),并进一步提出了无形资产是大无形资产的观念。
  2.关于无形资产类型的研究
  朱太华(2002)在无形资产的分类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企业是如何取得、开发和利用出发,将其分为主观形成和客观形成的两大类,主观形成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自创的、培育的和利用的,客观形成的无形资产包括自然形成的和国家政策形成的。
  喻晓宏等(2005)将无形资产的内容分为三类:(1)市场资产,包括品牌的信誉,与客户的关系,合同,有助于生产、销售的资格认证;(2)知识产权资产,包括专利权、版权、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等;(3)组织管理资产,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
  袁蒙菡(2016)根据新型无形资产存在形式将其分为四大类:网络类、资源类、文化类与关系类。与互联网相关的网络类无形资产主要有域名、电子邮箱等;与自然环境、政府政策相关的资源类无形资产有排污权;与文化产业有关的文化类无形资产有版权、冠名权、世界遗产称号等;关系类无形资产则是企业与外界建立的良好关系,具有代表性的是客户关系。
  汪海粟(2013,2017)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对无形资产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六大类:常规无形资产与非常规无形资产;技术类无形资产与关系类无形资产;账面无形资产与账外无形资产;外购无形资产与自创无形资产;确权无形资产与争议无形资产;企业无形资产与政府无形资产。
  (二)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研究
  吴贵生(1995)首先提出资产的概念,进而说明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同时指出在资产评估界,“资产评估”是“资产价值评估”的简称,理解其中的“价值”时必须要考虑资产评估的目的、功能,资产评估是为经济活动中资产的价值做出的判断与评价。
  姜楠(2001)指出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其获利能力的资本化,无形资产评估是在特定条件下,评估人员通过模拟市场对无形资产内在的且能转化为现实的获利能力资本化的一种价值估计。
  曹洪军(2005)指出无形资产价值的内涵是依附于无形资产并产生相应的超额附加值,对其价值评估是基于无形资产自身的获利能力以及无形资产得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条件。
  庞淄镡,张煦(2015)提出无形资产评估是指以无形资产价值形成理论为基础,考虑影响无形资产价值变动的各种因素,最终选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企业无形资产在一定时点上的价值进行量化的过程。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特点有弱对应性、虚拟性、增贬值性以及价值构成与一般商品有所差别。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影响因素包括成本、效益、技术以及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
  (三)关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
  1.关于无形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研究
  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但是天津大学张彤教授(2002),中央财经大学陈守忠教授(2004)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同律副教授(2005)等学者都指出了从无形资产的特性考虑,在评估时收益法应该作为主要方法和首选方法。   汪海粟,吴祺(2013)指出目前对品牌权益评估时基本还是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但是在运用时这些方法时更加注重优化分析工具,同时提出可以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例如平衡计分卡、斯堪的亚导航器模型以及无形资产检测器。
  卢洁琼(2013)认为在确定收益额时,应将无形资产收益额=净利润-净资产总额×行业平均净资产净利率,修正为无形资产收益额=净利润-净资产总额×本企业近三年平均净资产净利率,因为行业平均净利率代表的是整个行业平均水平,而本企业近三年平均净资产净利率在剔除非正常因素后,能更加客观合理更具有代表性。
  梁美健,周阳(2015)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利用成本法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时,成本、贬值额都难以精准的测算;由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和市场的不健全,市场法不能很好地用于评估知识产权;利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时,净现金流、折现率预测困难。
  2.关于无形资产评估新方法的研究
  骆正清,陈艳辉(2001)提出了成本收益双折现法,即历史成本双折现及超额收益现值法,是指在无形资产评估时,按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折现值,加上其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和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减去应扣损耗或贬值,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方法。
  张坤(2003)提出复合成本法,即在评估一项无形资产时,不仅考虑其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还要考虑其稀缺性及其效用的大小。他认为计算公式应该是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效用系数/稀缺系数×劳动量。
  陈引,郑明川(2005)指出实物期权无形资产并非是创新资产,而是长期被忽视的企业客观存在的一部分资产的价值。对于实物期权无形资产的价值估计,可以分为资产价值和期权价值两个部分,其中资产价值可以用一般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而期权价值可以用期权法进行评估,例如托宾的Q值法和期权价格理论。
  孙玉艳,张文德(2010)提出评估专利的新方法,即修正收益法和收益分成法。修正收益法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一个纠偏系数,以此对利用收益法求出的评估初值进行修正;收益分成法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意见调查法确定收益分成率,分成率乘以评估初值即最终评估值。
  张鹏凯(2016)指出成本与收益法从理论上说,适用于大多数较易获得历史数据与预期未来收益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对历史成本与超额预收益进行折现,可以兼顾历史与未来对被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避免在传统成本法与收益法下,只关注成本或收益这一个方面的弊端,尽量做到兼顾、合理。当对商誉进行评估时,成本与收益法也是适合的。但对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进行评估时,成本收益法是有缺陷的,因为成本收益法站在出让者的立场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不易为受让方所接受。
  周盟农、黄校徽(2016)指出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包括常规价值和实物期权价值两部分,实物期权价值体现在给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入的机会。在评估方法上,常规价值应运用传统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实物期权价值应运用实物期权法。
  谢如松等(2017)分析了收益法中传统测算方法在具体评估参数选取上还存在许多不足,评估的准确性不够,引入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可以剔除主观对结果的影响,使评估结果更加精确、科学。
  二、国内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的简评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无形资产评估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无形资产内涵上都强调了无形资产的无形性以及超额收益性,无形资产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变化呈现不断扩展以及不断延伸的态势,而且无形资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产类型,新的类型不断出现。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上,国内学者研究了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这三大基本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并且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优化完善;在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基本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国内学者借鉴了其他领域的相关方法,将这些方法有选择的引入到评估方法中,研究其如何更好的为无形资产评估服务,提高无形资产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例如成本收益双折现法,复合成本法以及实物期权法等。但是由于我国无形资产评估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的研究时间还比较短,研究的深度以及广度还不够,而且还存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因此国内学者在对无形资产评估理论研究时,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以及深入实际工作是有其必要性的。
  [参考文献]
  [1]汤湘希.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1):72-75.
  [2]于玉林.基于无形资产发展趋势的相关概念比较[J].财会通讯,2011(25):6-8.
  [3]汪海粟.中国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界定和评估[J].人文天下,2017(19):6-11.
  [4]姜楠.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决定理论的重新认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6):52-55.
  [5]汪海粟,吴祺.关于品牌价值评估基本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资产评估,2013(4):19-25+1.
  [6]骆正清,陈艳辉.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探析[J].经济师,2001(12):21-22.
  [7]张坤.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复合成本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3):34-35.
  [8]周盟农,黄校徽.基于实物期权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J].中国资产评估,2016(1):42-46.
  [9]谢如松,李晓伟,谢肖琳.无形资产评估中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7(17):17-19.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9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