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围绕金融业提出了四个愿景,大湾区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机遇,因此产生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大量需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探索新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金融机遇进行分析,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人才需求的特点,最后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人才;绿色金融
基金项目:2019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JG22)。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围绕金融业提出了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四个方面的愿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得到明确。金融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与血脉,随着大湾区金融融合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湾区的金融行业的互联互通会产生更多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的需求,人才需求的方向也将发生大的改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改变以往陈旧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行业所需求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金融机遇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中心发展空间大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大湾区金融业实力比较强劲。随着亚太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发展也将会不断缩小和欧美传统金融中心的差距。金融中心带动金融业的发展,这必然给湾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实行“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这种制度上的差異,有互补,未来成长非常可观,这将给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PE、VC以及新兴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与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将完成两个转型,一是从单一的城市向城市群转型;二是从原来的金融中心、服务业中心、制造业中心向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转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将造就大量的金融机遇,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建设融资需求
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十三五”期间要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万亿元。规模庞大的基础建设将会带来巨大的基建融资需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及金融服务机遇。
2.政府基金业务相关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大湾区的建设与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政府将会投入更多的产业基金来支持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比如:广东省发改委推进5000亿元省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发起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基金。大湾区在未来将会产生大量与政府基金业务相关的金融服务需求。
3.跨境资本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要实现互联互通,其中一个重点是突破现存的离岸在岸业务的束缚。在广东自贸区政策等框架下,资本项目开放措施将会在大湾区内推出,这将带来跨境资本的高速流动,这必然会推动货币离在岸业务的发展。金融业的互联互通需要大湾区的金融基建、绿色金融、跨境人民币等金融领域合作与创新。
4.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大湾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级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区。未来大湾区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湾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投资到湾区的绿色金融领域。这将推动大湾区内绿色债券、绿色资产理财产品和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跨境交易。随着大湾区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更多地绿色金融产品也会不断产生,这也会产生大量的绿色金融服务需求。
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金融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首先,大湾区涉及到不同关税区的金融活动,使金融监管的难度大大提升。大湾区税收制度复杂,如何为湾区的居民提供相应的金融品种,这是比较大的挑战。然后,大湾区将通过深港通、债券通、自贸区等渠道连接起来,大湾区建设会逐步缩小境内境外的金融市场差异,金融体系一体化进程将加深加快,内外部风险同步与风险交织的特征会逐渐显现。最后,在大湾区,同时熟悉法务、会计、税务、金融、资产管理的人才非常短缺,金融人才储备及人才培养远远不够,尤其是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二)国际化金融人才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市场。另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对外开放力度的提升,外资银行也会纷纷进入大湾区,大湾区未来几年将迎来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高峰。因此可沿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来培养储备熟悉融资、结算、清算、理财、投资及其衍生品业务的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队伍。
(三)金融科技人才需求
将来不断出现的量化交易、机器学习、智能投顾等科技词汇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高频词,这也显示出未来大湾区对金融人才需求也随之升级。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备受关注,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应运而生,这个学校是腾讯与香港高校合作筹建成立的。
(四)绿色金融人才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大湾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在绿色金融领域,大湾区领先探索了改革创新试验区、国际金融中心等,大湾区具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优良基础。可以预见未来大湾区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大量既懂环保又懂金融的人才。随着大湾区绿色金融的加快发展,优秀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是保证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一)根据大湾区金融人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不太符合目前大湾区金融人才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大湾区的金融人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必将产生大量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离岸业务等,高职院校可据此增设 《跨境人民币结算》、《商业银行离岸业务》等课程。另外,还可以根据大湾区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情况开设一些具有大湾区特色的专业选修课,例如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专业选修课。应打破专业限制,保证学生能够跨专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二)加强金融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金融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然趋势,这样的师资队伍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的金融应用型技能人才。在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模式中,随着金融知识在不停的更新换代,教师需要具备理论研究基础。另外,教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以突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拥有邻近本地金融产业的资源优势,应深入推动高职院校与大湾区内金融企业共建实践基地,鼓励教师进入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参加实践。
(三)加强学生的绿色技能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绿色金融,将来对绿色金融人才需求很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绿色技能。绿色技能是劳动力支持并促进工商业和社区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而需要的技术、知识、价值和态度,既是专业技能,又是通用性技能。因此,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绿色专业技能,这需要对金融专业进行“绿化”;第二,要培养绿色通用技能,这需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线上讲解、线下实践等方式向学生普及,让全校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在国内高校中,目前很少有学校设立绿色金融相关的专业,这显然远远满足不了将来大湾区内的绿色金融人才的需求。
(四)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培养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金融业的互联互通将使得大湾区金融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这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人才,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培养。大湾区是连通世界的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英语教育,使学生灵活使用英语语言。另外,高校可以增加学生的国际流动性的方式加强国际视野的培养,比如可以开设暑期海外夏令营,还可以定期选派学生去海外学习。
(五)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推进教育协同发展
广东省的高校要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1.与港澳地区协同培养金融人才
首先,广东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和港澳地区的高校进行合作培养金融人才,开拓湾区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实现大湾区人才的互联互通。其次,高校可以和腾讯金融学院(香港)联合培养金融科技人才,针对大学生提供金融科技方面的培训、竞赛和实习。
2.广东省内实行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高职学校的学历教育满足不了需求。在学历教育方面,高职院校需要打通学生的升学通道,努力推进广东省内高职和本科一体化协同发展。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可以尝试与本科院校的协同培养,打通学历上升和发展的通道。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开展2018年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工作的通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已累计和7所高职院校在8个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和“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其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管理专业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金融学实行“4+0”模式协同育人。
四、结语: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建设,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带来机遇与挑战。大湾区的金融融合发展带来了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金融人才需求也出现了新的特征。高职院校应该以此作为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契机,针对大湾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特点,即时调整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粤港澳大湾区需求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9
[2]刑毓静,丁安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研究(2018)[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3]亚洲金融智库.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2018)[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4]陆祉亦.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机遇挑战及策略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5]肖 营.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路径探索[J].金融天地,2019.
[6]邓裕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金融人才蝴蝶效应[J].广东经济,2011.
[7]许一帆. 金融国际化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
[8]閆怀艳,褚霞,吴莹. 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教育时空,2019(10).
作者简介:
高 燕(1978-),女,河北武强,金融学硕士,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4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