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方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绚

  摘要:本文围绕医院经济管理开展研究,医院经济管理直接关联着医院能否正常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稳定、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本次研究在分析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医院信息化全覆盖经济管理、树立经济全过程管理、拓展医疗服务与区域医疗以及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观点,目的为进一步促进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具备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
  关键词:经济管理 医疗服务 预算管理 特色医疗
  新医改不断深入,医院‘以药养医’的时代一去不返,在医疗保险快速全覆盖的趋势面前,医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作为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院需要转变自身管理体制,创新经营理念,合理扩展医疗服务与区域,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够确保医院适应新医改下医疗市场的变动,保证获取足够的经济效益维持医院正常运作,为社会公众提供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形势分析
  在新医改推进、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医院收费模式被逐渐取缔,医患付费模式转变为医保付费,此举很大程度规范了医院的收入,同时在医保全国覆盖率超过95%的趋势下,医院收入相比新医改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始终依靠药品增加经济效益的方式、即通过药品差价获取利润的方式一去不返,特别是我国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生存基本是适应我国医疗市场的发展,在民间资本不断进入医疗领域的环境下,市场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医疗市场的变动,曾经的‘求医’已经变成医院之间的激烈竞争模式,作为社会公众医疗服务机构,医院必须通过自我经营、自我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有效迎合新医改的不断深入与医疗市场经济的变动,从信息化、思维、经营内容、内部管理等层面开展研究,在提升自身经济管理能力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1]。
  二、推动信息化经济管理全覆盖
  经调查,多数医院虽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但实际上大量医院信息化功能,仅应用于收费、划价等财务管理,并未全面覆盖到整个医院的经济管理体系中,须知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并非仅仅针对收费管理,若想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部分仍未全面覆盖信息化的医院,应建立加强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在医院基于原有的财务系统,建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信息管理模块,将医院的病房、药房、门诊、后勤、收费处乃至管理部门基于信息化加以联合,建立HIS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货币价值理论和经济手段实现对整个医院经济活动即医院开展的所有医疗服务所生产的现金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强力监督,并合理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源进行分配,以及让医院管理者能够利用HIS信息系统第一时间了解到医院的财务状况,以便于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
  三、转变创收思维、树立全过程管理
  在我国医疗保险未实现全国范围覆盖的过去数十年中,我国医院的收入除了药品差价,主要就针对患者诊疗的直接收费,加上过去数年中政府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我国医院普遍具有极高的创收积极性,然而在医保覆盖面迅速扩大、直至全覆盖的背景下,医院收入的规模从过去以服务人次计算转变为以服务人头数量计算,而很多医院仍旧沉浸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中,依旧仅将经济管理定义为财务管理,只注重结果,这种事后控制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迎合经济市场的转变,因此医院在经济管理思想上必须加以转变,树立全过程管理思想,对医院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期间的一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开展管理,从源头抓起,实现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贯彻医院全员经济全过程管理思想[2]。
  四、合理拓展特色医疗与区域医疗实现自我补偿
  定点医院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阶段,承担着社会公众医疗保障的重任,在构架对地方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尚不成熟、完善的情况下,医院需要积极转变思想,不能以‘等补偿、靠补偿、伸手要补偿’作为经济来源,应当积极寻求自我经营内容上的突破,尝试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阶段,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如开展特需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出医疗资源的尖端、精准、特色,高效、提升医院在地方医疗市场、乃至是全省、全国医疗市场的竞争力,通过特色医疗服务获取特色效益,在满足各阶层社会公众医疗服务需求、保健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自给自足’特色经营从而满足运营阶段的经费需求。
  与此同时,对于实力较为雄厚的三甲医院,应积极扩展区域医疗服务,同周边区域的小型医院、社区卫生中心联合组建医疗集团,建立机构互补优势,实现区域上门服务乃至是送医下乡机制,充分迎合社会公众对医疗的需求,站在患者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该医疗体系吸纳更多患者、扩大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五、加强预算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是医院提升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医院在开展预算管理阶段,应摒弃以往仅针对部分项目开展预算的模式,施行全面预算管理,贯彻‘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在日常运营阶段,一旦各部门预算经费下达,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立即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各部门实际需求制定预算管理方案,并对方案中的条文严格执行,原则上预算管理方案不得允许任何部门、任何人员进行调整,更要杜绝私自改变预算管理汇总项目支出内容的现象,或是擅自使用项目资金的问题,在特殊情況必须做出调整的情况下,必须填写必要的额外项目经费申请,经过上级领导批准后才可进行修改,同时针对上述管理内容,医院必须制定明文制度,并对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医院的预算管理可以顺利落实[3]。
  (二)加强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管理对于医院经济管理的具有重要意义,医院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人员,应配合领导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意识宣传中,同时将医院各部门的预期目标都纳入到整个医院的预算过程中,以实现单位总体预算管理作为最终目标,依据制度制定对应的奖惩机制,对预算管理中做出贡献或是长期严格落实预算管理的员工、部门予以褒奖,对违反预算管理机制的部门与员工予以严厉的惩戒,并将预算管理纳入到部门、个人绩效考核中,将预算管理同每个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薪酬、奖金挂钩,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对医院管理层、基层员工起到约束与激励的作用[4]。
  (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低水平的医疗服务,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社会公众不愿选择、患者数量下降、病人转院现象,同时更难以通过品牌效益来推动经济效益,医院若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合理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质量三者的关系,以服务质量为基础加强医院服务管理,定期开展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培养、服务质量考核,通过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提升社会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前来就医,将服务质量打造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六、结语
  经济是维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血脉,大量医疗机构都因忽略经济管理造成医院入不敷出,继而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不论是站在自身经济效益角度还是社会责任角度,医院都有必要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加以转变、创新,在保证自身经济足以支撑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为社会公众提供稳定的公共医疗服务。本文围绕医院经济管理开展分析,分别从信息化层面、创收思维层面、特色医疗、医疗区域层面以及预算管理、服务质量层面,提出完善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策略,确保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最后望本次论文可对医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5]。
  参考文献:
  [1]金俊花.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浅析[J].西部中医药,2016,29(9):59-61.
  [2]应亚珍,戴小喆.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状况及实证研究[J].中国医院,2015(10).
  [3]应亚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1).
  [4]石俊艾.医院经济管理的探讨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6).
  [5]郭志.基于新时期背景的医院经济管理的探讨与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7(8).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12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