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石油贸易信用证项下的风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范璐 李霄

  摘要:石油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国际结算中通常采用信用证的方式。由于国际石油贸易中货物体积达、涉及金额多以及油价不稳定等因素,致使石油贸易信用证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国际石油贸易信用证项下的风险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如何对风险进行把控,让信用证更好地服务国际石油贸易。
  关键词:石油贸易  信用证  风险把控
  一、国际石油贸易的现状和特点
  从2015年开始,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现贸易价格出现暴跌,虽然当前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国际石油市场总体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供需关系缺乏新的指引因素。特别是一些新兴清洁能源和技术的兴起,对传统的石油贸易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虽然目前欧洲的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但是难敌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庞大亚洲市场对需求的收缩力度;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石油减产协议对油价的下跌以及石油的过量生产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由于两个OPEC减产豁免国叙利亚和尼日尔加大了对原油的开采力度,造成石油产量持续大幅度增加,抵消了其他成员國石油减产的积极影响。加上美国持续增加页岩钻探数量和产量,使得国际石油供应依旧过剩。
  国际石油作为大宗商品,其贸易呈现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一是在国际结算中,交易条件多为FOB(船上交货),卖方负责装船运输,买方负责运费和保险费用。卖方负责将石油运送到指定的港口并装船,随即风险转移给买方。二是货物体积大,交易金额大。国际石油贸易多采用海运的方式,一次石油贸易可以成千甚至上万桶石油,金额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数量大成本高,对应的贸易风险也大。三是交易链条长,价格波动频繁,多采用背对背交易。一次完整的石油交易时间可能达数月,期间需要经过多次转手。在这种转口贸易和多个贸易商存在的情况下,石油贸易多采用背对背的结算方式。大宗商品比较能够反映一国的经济运行以及国际贸易现状,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涉及一国经济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商品,因此其价格走势受国际政治因素与市场供需作用共同影响,波动十分剧烈。
  二、石油贸易信用证的特点和风险
  在国际石油贸易中,信用证结算是一种重要的结算方式。石油贸易信用证相比其他商品或服务贸易的信用证,有部分特殊条款。
  第一,延期付款方式。大部分信用证的付款采用“见票即付”“见票之后30天付款”等。而石油贸易的信用证主要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石油贸易在国际惯例中通常为提油日后30天付款,信用证中选择”延期付款“(deferred payment),在付款期限一项中也相对应的为”提单日后的30天。
  第二,信用证中自动增额和减额条款。国际石油贸易在订立合同时,合同金额根据预估油价和预估提油量进行计算。国际石油信用证在其他条款中会对信用证金额可进行自动增减额进行规定。形式发票可接受。
  第三,形式发票(performa invoice)又称非正式发票。石油交易发生在月初,卖方须在提油当月月底完成发票开立和交单工作,即保证提油日后30天,即此月月初的正常收款。因此,会包含形式发票可接受的条款。但最后到单中,会出现发票上会显示final invoice 来确定这是定下价格的最终正式发票。
  由于石油贸易信用证诸多的特点,导致其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
  第一,价格风险。石油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合同履行期限往往较长。特别是“石油美元”体系的存在,使石油的价格依赖美元,受美元汇率浮动的影响,在石油贸易信用证往往出现价格浮动条款。当石油价格上涨是,可能出现开证行迟迟不开证的情况,从而产生纠纷,将开证行卷入基础交易的纠纷中。同时“石油美元”体系的存在,使石油的价格依赖美元
  第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指债务人到期无法按时偿还本息的风险,主要可分为融资和流动性风险与套现风险。融资与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方客户自身生产与销售能力低,而到期无法偿还融资。石油交易金额较大,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度很高。在进口方流动资金困难时,常会采用进口押汇的融资方式,向开证行抵押进口货物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由开证行代其先行垫付货款,然后根据与进口商之间的进口押汇协议放单给进口商,进口商便可凭单提货,到期偿还贷款及利息。从资金流动性方面看,如果到期进口方企业资金流出现问题,无法按时归还开证行的到期押汇款项,开证行就会遭受客户融资与流动性风险。套现风险是指利用虚假交易套取银行信用,通过大宗商品套现。由于石油为资源性商品,易变现、易储存、不易损坏、通用性强,一些企业通过转口贸易、保税区贸易等方式套取银行资金。企业往往以同一批货物的货权在不同银行抵押获得贷款,形成重复融资与套利。或是企业先向开证行申请开立远期信用证,报关进口抛售现货,利用时间差,将通过融资获得的资金投放到其他市场赚取利润。如果融资银行没有及时注意到骗贷风险,企业将资金挪用会导致银行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升高。
  第三,单据风险。石油进口贸易所开出的信用证条款复杂。需要提供的单据每一项都关系贸易方利益。同时也包括形式发票和索赔保证等等特殊单据。开证行以“单单一致、单证一致”为原则审单,不对货物质量负责。基于信用证这种单据买卖的特性,受益人在货物不存在或货物不符的情况下,容易蓄意以伪造的单据使开证行因表面上的单证相符而承担付款责任,进行信用证项下欺诈。
  三、银行的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价格风险防控。防范价格波动的风险,首先从支付货币类型选择的角度出发,选择汇率稳定的国际货币作为结算货币,避免汇率震荡对价格所造成的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常态化,提高了贸易融资业务市场风险防控的难度。国内商业银行应提高业务人员对市场行情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来防范市场风险。针对价格风险,在石油贸易信用证融资前期,银行要全面的了解商品的行业信息,科学预测商品价格走势,充分分析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融资后,科学预测商品价格走势或分析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根据市场的变化幅度,实施跌价补偿机制,及时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或压缩信用额度,确保质押率达到监管要求,防范质押商品价值不足风险,控制风险敞口。
  第二,信用风险防控。信用风险控制主要是对客户风险的有效控制,其关键在于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需要客户条线、信贷条线与单证条线的人员共同配合来完成。事前客户部门要严格审核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客户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信贷部门做好授信管理;事中业务人员要及时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事后要全面分析业务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总结方法和经验。各条线人员均需提升自身风险判断能力,严格遵循行内的相关业务制度和指导,加强风险意识,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实务操作中企业掌握着自己的全部信息,而银行却只能被动的掌握企业所提供的部分信息,这就很容易使得银行在办理业务之前便处于信息方面的劣势,陷入外部欺诈的困境,引发操作风险。如果银行能第三方非机构积极合作,取得企业更真实的信息,就能逐步建立其完整的客户信息档案。例如,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查询企业的财务报告,通过物流公司了解货物的运输情况,通过仓储公司核实货物的存储状况,或是与专业的资讯机构建立联系,随时向其查证客户材料的真实性。
  第三,单据风险防控。提高银行单证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单证人员的专业培训。在开证和单据审核环节应审慎严谨。尤其注意石油贸易特殊条款和特殊单据的把控。在开证环节尽量将贸易条件单据化,确保信用证条款清晰、合理,杜绝带有风险隐患的条款,以免卷入贸易纠纷。
  四、结语
  国际石油贸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石油贸易项下的信用证结算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在信用证结算中,银行无论作为交单行还是开证行,都应该严格把控,注重价格、信用、单据风险的防控。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指导,加强风险意识,规避潜在风险,让信用证更好的服务国际石油贸易。
  参考文献:
  [1]刘翔峰.国际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及中国的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9).
  [2]卢俊峰,刘伟华.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风险及防范措施探析[J].经济师,2011,(3).
  [3]袁永友,柏望生.进出口单证实务案例评析[M].中国海关出版社.
  (范璐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李霄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6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