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舆情对在华留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舆论现象,其具有明显的难控性、隐匿性、突发性等特征,对在华留学生学习态度与心理动态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本文重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产生及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在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在华留学生;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具有明显的双刃剑效应,人们利用网络媒体获得实时资讯的同时,对传统新闻载体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影响因素。因此,可以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角度,重视网络舆论的思政导向作用,将其作为正能量传播根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现阶段,越来越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对于这种现象,高校应充分合理地应用网络舆情力量,让在华留学生获得中国国情、习俗文化、汉语言文化等宣传及教育。
  1 高校网络舆情产生及表现特征
  1.1 高校网络舆情内涵
  校园网络尚处于建设阶段,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大学生是接受时代发展信号最直接的群体,善于运用各种网络接受载体发布与传输自己的见解,形成以大学生群体为依托的舆情格局。高校网络舆情利用网络发布空间,大学生对自身利益或感兴趣的事件保持一定的观点、看法与态度,同时其也会夹杂着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与职业愿望。
  高校网络舆情在本质上不能将民意完全划等号,其也是代表着高校师生团体的价值判断与社会认识的现实反映。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是基于筛选加工处理,结合人工判断的人防与技防结合模式,技防途径需要通过设计舆情关键词,利用计算机软件初步分类与抓取重要信息,人工对其整合判断舆情热点方向。收集且設置舆情网络关键词,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构建与大学生利益相关的高校教育教学、交流学习、校园报道或突发事件等话题方向;二是高校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新闻或话题,例如国内外热点、爱国抱负、社会制度、留学生政策等;三是能够主导或影响在华留学生心理的文化舆情,包括流行元素、饮食文化、语言文化等。高校作息时间也会影响舆情爆发的呈现特点,通常情况下,每年三月份和九月份的开学季,以及六、七月份的毕业季等相关教育政策、后勤保障服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舆情特征明显,其他时间段的兼职、民族、国情文化与社公安全舆情较为显著。
  1.2 高校网络舆情表现特征
  网络的虚拟性与开放性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特征表现,其中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主体形式的隐匿性,网络媒体平台属于虚拟,但又是客观存在的空间范畴,网络使用者可以通过隐匿自身身份参与网络在线活动。第二,主体形式的特殊性。高校在华留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由于语言的互动性与文化价值的判断力较为缺乏,对一些敏感事件或新闻导向常做出错误价值选择或判断。第三,舆情内容的丰富性。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内容广泛,覆盖面较广,关注性范畴随之增加,其中不乏负能量的社会舆论或热点内容传播,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形成复杂庞大的网络框架。第四,传播的突发性。高校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体系也没有达到成熟标准,尤其是在华留学生由于存在明显的文化认知偏差,再加上语言交流障碍,难以进行正确判断,盲目跟从舆论,产生社会舆情的恶性循环,这种突发性的网络舆情难以从各层面加以控制,信息负能量随即爆发。第五,舆情传播的难控性。第六,形式的复杂性。网络舆情在形式内容上呈现出传播的多元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等特点,网络舆情复杂性明显增强,从内容形式上看,其涉及的社会热点与事件,可以对在华留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产生影响。网络时代的开放性较为明显,每一名本土大学生和在华留学生都可以充当新闻制作者与传播者,一些热点问题能够引起校园轩然大波,对网络舆情的控制是难上加难。
  2 网络舆情对在华留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在华留学生的汉语文化认同感与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对促进汉语言思维学习与方式变革产生影响,帮助在华留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网络环境为高校在华留学生提供了丰富、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良好高校网络舆情会引导在华留学生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丰富日常生活娱乐,更好的体验在华留学感受,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方式与资源获取渠道也更加广泛。在华留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国事、中国文化等,能够更加适应中国环境和了解中国,产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汉语言学习,是一种思维学习与变革,借助于网络在华留学生可以从事态发展中,不断塑造与培养汉语言表达、分析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华留学生在日常与人交流沟通中,学生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不同文化思想的碰撞下,开始尝试用中国思维表达汉语意思。对此,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在华留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判断,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汉语言及中国文化。
  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借机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试图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与判断能力,这种受污染的高校网络舆情环境,严重影响了校园秩序,对在华留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与汉语言文化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高校网络受到信息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筛选与发布中,对于一些错误信息或具有非法性煽动言论会误导判断,出现错误思想或行为,甚至是过激行为。如果这种事态不加以控制,会给在华留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一旦形成这种混乱的舆情校园环境,留学生很难融入到中国文化进行语言学习,也会影响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3 高校网络舆情对在华留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策略
  3.1 网络舆情监管与教学引导
  首先,从中国网络舆情整体情况上讲,高校网络舆情作为舆情管理的重要部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华留学生被动接受舆情管理,作为被监管对象,仅从留学生角度进行判断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应多主体共同协作从多角度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正确引导在华留学生的思想行为。对此,应借助于网络舆情传播平台发布积极的言论,高校网络是留学生了解中国的窗口,网络平台建设中应筛选传播针对性的价值内容。按照在华留学生网络舆情管理,采取留学生能接受、愿意接受的管理方式,从高校网络环境角度进行分析,传播正能量舆情信息,注重培养在华留学生的汉语言和汉文化学习热情。   其次,留学生指导教师应专门对留学生开展正确网络舆情教育引导。从对外汉语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教师方面落实该项工作,专任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中国社会热门网络话题,让留学生参与网络舆情或热门评论,不同学生主体之间的交流碰撞与正确引导,间接影响留学生的舆情判断能力,避免留学生厌烦学习汉语言文化。
  最后,引导留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判断观。在华留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判断观,面对复杂众多的新闻媒体事件,采取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逐渐形成良好的深度理解与信息甄选能力。与此同时,管控自己的网络自由发表行为,面对消极信息保持辩证、冷静的处理态度,善于调节自我情绪。
  3.2 构建网络舆清监管队伍与实施方案
  在新媒体时代,一部分高校针对网络突发舆情事件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与方案,但是相关责任部门尚未明确标准的规章制度,大多数情况下,舆情监管應急处理方案停留在形式上,实施效果不明显。对此,高校应组建以本土和在华留学生相结合的青年监管队伍,相关工作者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媒体敏感能力,青年教师起到辅助协调作用,构建完整的青年教学与青年学生监管队伍。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与学生参与舆情话题讨论,围绕高校网络舆情走向、预警机制、舆情解决处理机制,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现状,制定与高校办学相契合的公关方案。首先,建立稳定公关处理团队,选用人员应具备端正的思想意识、理论知识、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高校职能部门与发展运行情况较为了解。其次,制定健全的公关应急处理方案,其涉及舆情控制的整个流程环节。高校网路舆情发展初期,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调查事件的真实性,及时跟进舆情发展动态,并向学生或相关事件群体做出解答。高校应做出严肃处理与表态,将事态发展的恶性结果降到最低,把控舆情话语权,周期影响性较长的事件,应做好在华留学生的心理安抚与引导工作,尽量避免影响留学生的学习态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大国形象的树立,越来越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国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网路成为在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汉语言和文化载体的最直接形式。在华留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网络使用能力较高。对此,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与控制上,需要立足于在华留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学习特点,注重舆情引导方式的创新。从日常教学、网络平台监管、留学生行为引导等角度统筹实施,为在华留学生营造健康的汉语言和汉文化学习环境,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对中国语言文化产生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赵宁,黄广芳.高校网络舆情对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9(07):187-188.
  [2]黄英.网络舆情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57-G0.
  [3]沈悦.新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与管理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7):43-44.
  [4]陈瑞涵,刘柯.高校来华留学生存在的网络道德伺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09):32-33.
  作者简介:蒋濛(1981-)男,汉族,籍贯:江苏南通,学历:硕士,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来华留学生管理、对外国际交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9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