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化,相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重视,对于审计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企业。本文主要分析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如何依据企业经验发展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演变
1.1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在早些时期,我们是用账项导向的审计模式来进行审计的,它的目标主要是检查会计错误和揭示舞弊行为。随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账簿的数量和长期证书,以及各账的对账单之间的对应关系,使这三个账户相互匹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趋势向于复杂化。账项审计模式对人力、物力的耗费,抽样误差的增大和在这种复杂情况下难以发现的各种舞弊等缺点随之而来。
1.2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经历了各种的审计实践,可以看出公司部门的内部控制和公司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有很大关系。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在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欺诈风险是非常低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很高,相应的审计范围小;相反,就要扩大审计范围,调出更多地样本来进行证明。因此,账项导向的审计模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账项审计模式满足不了当代发展的审计模式下,催生出一种制度基础的审计模式,它主要是检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与实时性。审计主要是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而且采用了系统抽样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下存在的抽样误差,通过了解、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将薄弱之处特定的进行重点审计。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的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审计的质量。
但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它也存在着缺点。第一,内部控制的评价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能十分客观的评价,对未来的审计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很难绕过这些审计风险:误报,欺诈和经营失败。第三,当一个企亚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很完美,但是执行能力很差,这将导致在审核会有较大的偏差。然而世界经济快速的发展,这些漏洞也越来越明显。2002年1月21日,蓝田股份的股票突然停牌。在1993到1995年,蓝田股份主营业收入分别为133725.7万元、84039.7万元和308284.1万元,它的税后利润分别为14101.4万元、23686.5万元和27437.2 万元。一个十分漂亮的营业数据,而且以后几年保持着不断地上升,从上市时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28.38亿元的巨幅的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蓝田股份存在很多舞弊和造假行为,而作为审计方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么严重的错误呢?从审计方来讲,这绝对是审计人员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职业谨慎态度,没有严格的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在另一方面,审计采用了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下,运用传统的抽样方法,更加扩大了它的风险。虽然相对于账项导向审计完美的多,然而,当时的情况是复杂的,证据的采样是不均衡的,或其他新的问题,审计结果会不准确,导致审计失败。
1.3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由于对管理者应对业务时所做出的行为不能准确确定,而且不能确定管理者是否有过舞弊行为,使得内部控制无效,或者交易余额账户的错报等,才导致审计部门把内部控制作为主要的审计手段,那么审计风险就会很大,使得这次审计有很低的公信力。因此,新的审计方式破土而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原有的审计风险上增加了检查风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不是单独存在于社会上的个体,企业与社会紧密相连,使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往往忽略了行业的监管环境,以及忽视了企业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企业融资和投资的本质因素的状态。恰恰相反,被忽略的这些最终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的影响。此外,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很难准确测量所固有的风险,简单地将所固有的风险分类为高的水平,并把大量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这样的审计方式有点像管中窥豹,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深入考虑财务报表隐藏的信息,仅在财务报表本身着眼,不能对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中得到合理的结果。当管理者涉及欺诈,内部控制是无效的,因此,如果不扩大审计的角度超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很容易因为这些问题而犯错。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风险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的不同。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更像是“顺藤摸瓜”,顺着企业每笔的经济交易来对企业进行审计,而这样的审计方法是对审计资源的浪费。
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更像是“顺瓜摸藤”,先对报表进行预测判断,依据企业的经营风险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外部整体环境进行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审计證据方法更为广泛,但大部分的审计工作至今仍保留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结合系统论和经营策略,更加注重企业将来要面对的风险,企业经营和未来风险的评估,使注册会计师充分掌握被审计企业的风险,以及对相应的审计程序进行采用。这不仅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同时也保证了审计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所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对数据的收集也越来越全面,注册会计师的复合型人才也越来越多,我国正逐步的发展探索出适合国情的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问题与应用
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间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能进行广泛的推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种模式下对于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要求太高,不仅要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也要对审计企业的组成,对企业的业务,宏观的经济环境,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做出有效的评价,以及对计算机的应用和数学统计的计算与应用进行掌握,对风险的分析利评估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对审计人员这方面的教育也不够完善,这些都是阻碍现代风险审计模式发展的绊脚石。 审计的成本费用过高,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也是追求经济效益,在众多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如果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审计,就需求较高能力的人,增加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扩大企业需要的审计范围,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但是相应的收费也要增加,很难使效益与经济达到一个平衡,就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丧失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制约一个模式的发展不仅仅是它本身的问题,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应的法律制度,完整的法律体系是构建一个模式的基础。目前我国关于断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国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刑法》等法律法规,但是这些力量对于新的审计模式下来说过片面,因为我国这一新的模式起步和发展都相对较晚,对这一审计模式并没有出台针对性的法规,使得其模式下的判决太依靠判决者的水平,没有详细的法律法规相依靠,加大了审判的难度。
政府的监管目前也是依照老一套的监管方式,并没有针对新的模式出现而改变,依然是对具体的交易或者是账户余额上面的监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对审计的理念和方法的改变,而我们并没有对新的获取审计证据的方式加强监管,也没有对获取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断定。没有法律法规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限定,也就没有对于这一模式发展推广的基础,想要发展不仅要对这种模式的内部发起改变,也要对它的外部基础力量进行改变。
2.2 应用与对策
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传统的审计模式,并不能真正的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宏观的经济环境以及对应社会中企业的发展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我们在不熟悉新型模式的发展与演变情况下,先对已经十分成功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分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成立近百年,有坚实的经济后盾作为基础,以及公司有丰富的人才聚集。相对来说可以接受较多的分析工具来对企业进行评估和分析。
也许我们会认为,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有丰厚的财力作为支撑,才能使得事务所进入良性循环,而我们恰恰忽略的一个最重要的点一一变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懂得了变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普华永道审计方法飞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BEAT”;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AS/2;还有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BMP”。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创造出属于符台自己企业特色的审计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力和财力无法达到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的标准,所以想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审计体制,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现代互联网的应用更加普及,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据库,运用计算机对财务分析、企业战略分析、经营分析,利用数据库进行核算,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对任职的审计人员加强继续学习,对行业的综合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创新的学习。国家政府也可以对我国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扶持;各个监管部门也要改变监管的侧重点,对宏观的审计进行把控;在我国众多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中,可以进行合并、归纳,使得人力和财力聚集,使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更加规范、有效的管理。
总之,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依据我国的行业状况发展适合自己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这不仅是国家政府的工作,也是各个部门、企业应该积极参与的事业。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审计学:实务与案例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李曉慧.审计学:实务与案例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9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