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采用常规的内部审计,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措施进行内部审计,并将某院两年的审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措施后,某院的2018年因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率和损失经济均低于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措施能显著降低因风险因素带来的经济损失,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医院内部审计
由于我国医院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相对落后,导致大多数医院都面临的经营风险,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能有效的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提升经济安全[1],因此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措施在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行分析,具体观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具体资料
某院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采用常规的内部审计措施,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措施进行内部审计,本院两年中收入为123万元和133万元,正常支出为87.74万元和90.32万元,本院两年内收入和支出的基本资料在进行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风险导向审计措施
1.建立SWOT分析法
S(长处)W(不足)0(机会)T(威胁),某院立足于自身,及时了解外部社会环境中医疗行业的相关变化,制定审核计划,对所有部门进行工作质量和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资源进行要求与分配,促使各部门按照计划和目标进行工作,发扬自身的长处;在这个过程中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原有不合理的措施或实际中有缺陷的方法进行改正,并在审计计划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各部门也能不停的寻找自身的缺点进行补足;完成后可以将审计资料内容对全院进行公布,使各部门都能明白医院的投资-收入-成本的运作关系,明白自身部门在医院投入和收入中的占比,从基础上促使各科室部门努力改进,积极抓住外部机会进行发展,并对自身或外部产生的威胁进行预估和预案。
2.编制本院的业务风险表
根据以往已发生和医疗行业已发生过的风险事件进行汇总,按照其发生概率、发生后损失程度编制为风险业务表,按照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将所有风险事件进行1-6级风险,其中5、6级风险为可接受风险,根据具体情况对风险进行管理;3、4级风险为部分可接受风险,尽量避免,一旦发生便进行控制;1、2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和防范。
3.建立本院专业的风险管理培训班
由于风险导向审计需要时刻对风险进行管理,这对人员的风险管理技能要求较高,一般的医护人员只能凭借多年的經验进行趋利避害式的风险规避,无法科学的规避风险,因此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简单甚至中等难度的风险管理培训课程,且通过对各科室的档案人员和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还能对风险进一步追踪和管理,有效的从第一步对风险进行防范,降低医院的风险。
4.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
由于常规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质量不高、审计效率极差,因此需要在常规的审计制度上增加风险预测因素,并完善为整体的风险导向审计制度。
详细步骤分为(1)风险预测,审计人员通过对周围和医院本身的抗风险措施对医院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2)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在发现风险影响因素或风险征兆后,立即根据以往的相似例子对风险可能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采用医院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估风险会对审计产生的影响,检查医院本身的抗风险能力。(3)风险预演,审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院内员工进行风险预演,观察风险对医院的收入、支出、资产的影响,并模拟调整自身的货币资产方案是否能有效抵抗预演风险。(4)风险防范,在进行预演后,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将预演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医院管理层,有管理层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风险审计计划,针对行性重新调配审计资源,按照预演中审计工作的短板方向进行加强。(5)风险降低,具体的实施阶段,根据预演的结果将风险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对短期风险则加强审计工作中对收入、支出、货币资金的方案的审核,对长期风险则加强对往来账簿、固定资产、长期持有票据的审核。采用审计措施提前降低风险发生率。(6)继续预测,在完成一次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后将全部过程记录在案,并在一段时间后参照此次记录进行风险识别和检查;另外再次对医院运行过程进行风险检查,通过每一次循环持续降低可能风险出现率,提高审计安全。
(三)判断标准
在年末将本院本年度因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与当年年收入进行损失率比较,再将两年的损失率比较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对比后,损失率越低则证明风险因素对经济收入的影响越小。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两年年末经济数据对比,2017年某院收入为123万元,因为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为15.3万元,损失率为12.44%,2018年某院收入为133万元,因为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为5.6万元,损失率为4.21%,比较结果为(χ2=4.438,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比较结果说明在使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措施后,我院因风险损失率大幅降低。
三、讨论
以往我国的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偏低,且风险控制环节仅凭经验进行,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为低效。
因此,某院采用风险导向模式编制年度审计计划,部分特殊项目在实施阶段采用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经两年运行,某院的审计部门独立性更高,业务能力更强,原因是医院管理层的授权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和计划制定,人为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减少了[2]。
由于减少了人为的控制,审计部门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在审计期间将的内部审计资源、人员进行优化组合,极大的提高了审计效率,溢出的审计资源能将重新根据风险大小对自审计划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控,并再次提高效率。
这其中经过医院领导层安排,一部分溢出审计资源被投入在风险因素的规避和降低上,因此在2017年审计计划中提出更多的风险管理建议,并在2018年实施后提高了全院的抗风险技术水平,增加了全院风险管理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需要对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优化,注重对已有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更新现有的审计教材和知识,注重对新加入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其审计事务的实操经验[3]。增强管理方面和信息化方面人才的引进,建立本院自身的信息化审计平台,再次为各科室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后,发现反馈的基础信息资料更为细致,审计人员所做工作也更为精准[4]。
两年的时间表明,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措施对医院内部审计效率和精确度进行了极大的提升,降低了本院的审计风险。成功的改变我院以往的以审计为主要目的审计模式,形成了一套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预演-风险防范-风险降低-风险消除-继续预测的完整风险导向的审计程度,成功的培养了一批具有风险意识和抵御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在医院内部审计中实行风险导向审计方式能显著增加医院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高了医院在行业里的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城市公立医院的应用研究[J],财务与审计,2017,9 (365):64-65.
[2]张彬彬,陈灵巧,严佳璐.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 (17):170-171.
[3]李毅芬.公立医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 (12):7-10.
[4]赵炳志.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 (13):86-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5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