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匠精神视域下土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培养的过程也是立德树人的过程。立德树人与思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这是立德树人大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重大突破。然而课程思政的推广进度较缓,高校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之一,需要深入挖掘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结合实践,树立思政教育的观念,从细处入手,将思政教育贯彻到专业教学与实践中。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育人;工匠精神
  高校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树人”以“立德”为先,要将立德深化到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协同推进,进而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文化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与“解惑”是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只知道“授业”与“解惑”的教师是不完善的。韩愈将“传道”放到第一位,突出了“传道”的重要性;“传道”即,传授道德和道理,也就是“立德”。思政教育是立德的重要手段,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结合是大思政背景下对于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高校专业教师有意识地改变自身观念,努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自上而下地影响学生。对于土建类这样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言,教师更应该多参与到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积累经验,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化实践中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课堂及实践中以自身的实际经验影响学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打基础。
  对于《房屋建筑学》这门课而言,课程主要分为三块。一部分为建筑建设理论及设计部分,一部分为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另一部分为建筑设计的实践部分。整个课程结构与建筑、生活及人文联系紧密,同时对于创新思维的要求较高,因此,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建筑数据及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带领学生体会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和对生活的体会与理解。
  课程建筑设计理论的学习,涉及到很多建筑学的空间尺度问题。而空间尺度的设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而言,《房屋建筑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进入大学以来,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不同的空间尺度及尺寸对于不同的场所及不同的使用者略有不同。例如:窗台的高度设计,传统的设计高度是900mm;但是如果是厕所等私密性将强空间,则需要做高窗的处理,一般在1800mm左右;对于幼儿园儿童使用的窗台,高度则为600mm。通过这些类似知识点的讲解及展示,一方面帮助学生知识点的记忆;也帮助学生理解土建类专业对于尺寸等数据精确把握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将学生从高中对知识点多以背诵学习为主的基本认知习惯中解放出来,充分鼓励学生对于人文的关注,也帮助学生树立多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识。这些细小的知识往往需要循序渐进的积累与记忆。各种细微知识的记忆将工匠精神对于细节的追求体现到极致。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例子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细微尺度差别的理解。同时,也可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人文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关注。
  课程关于建筑构造部分的学习,是透过表象看本质的学习过程。然而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理论部分相互比较,更枯燥也更难懂。因为理论及设计涉及到更多的人文、艺术学及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是学生每天能接触到、看到的实体,因此,趣味性更强;而对于建筑构造而言,往往是隐藏在建筑内部的构件,平时很难注意到,并且在設计中涉及到更多的是材料本身性质的研究,与建筑设计相比,细节更多,需要考虑的内容也更多。例如,处于地下部分的建筑,我们表面无法看出和地上建筑的不同,但是在构造中,地下部分建筑需要考虑防水、防潮以及对材料的保护;因此,在构造中,需要选择耐久性及耐候性好的防水材料等。每一个构造知识点都涉及到很多细节构造层次的设计,而不同的构造层次设计均为了建筑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例如,对于屋顶部分的处理,需要考虑到排水、防水及保温防热等方面的构造设计,而在不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如:出入口处、伸缩缝处、雨落管处等。在讲授构造知识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人类对于抵制环境所做的努力,帮助学生体会人类战胜自然的伟大决心和毅力,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付出的努力;同时,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体会工匠精神。
  建筑实践部分是对整个课程综合的应用与理解,也是对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一种检验。此过程才是真正工匠精神的综合体现。在此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体验设计的过程,由浅入深,通过一遍一遍地反复修改,让学生体验设计优化的过程,体验设计师在完成一个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各种细节问题。与此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正确对待困难的心态。设计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与培养,这也是《房屋建筑学》这门课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之一。创新思维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大量案例的学习及模仿等创新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内化,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行业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真正做到协同育人,提高学校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水平,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实现确实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浅析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专业课育人深度融合路径[J].李超.教育教学论坛.2019(22)
  [2]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高德毅.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作者简介:
  门丽君(1990.07-),女,汉族,山西太原人;职称:助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1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