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难点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事业单位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各项业务,减少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事业单位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组织,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是当下单位发展的重要任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以及廉政建设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就以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现状来看,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难点,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难点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作用
  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单位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管理作用,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规范会计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岗位职责,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1]通过制度约束管理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开展,其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清晰明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趋于公开透明化,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管控会计信息,若是出现纰漏,则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第二,保护资金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监管,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其收入来源大部分是政府财政部门拨款,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严防管理人员出现不规范操作,避免资金浪费和资产流失的情况发生。
  第三,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通过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方式,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严格管理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加强内部管理,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难点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内控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和落实的基础要素,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若是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则有可能会使单位的工作文化氛围受影响。针对事业单位的现状来看,内控环境基础薄弱,單位内部的部门设置还有一定的欠缺,未能针对预算和审计工作设立独立的机构部门,制约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2]少数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缺少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从而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缺少人才培养机制,内部人才团队建设不足,内控人员的工作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产生阻碍作用。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足
  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内控制度的文字性描述较为详细,但是缺少与之对应的流程图表,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对自身的职能与内控体系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不足,不利于内控工作的展开。事业单位的职工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其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环节的积极性不足,制度落实进程缓慢。
  (三)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重要难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一是事业单位缺少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的内控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税务、财务等领域的知识了解程度不足;二是事业单位的内控人员大部分都是老员工,单位内部缺少新活力,内部岗位安排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不能敏锐的察觉内控工作过程中的风险,缺少风险防范意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三是缺少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在进行重大决策或者是投资项目时,相关人员容易带有过强的主观意识,对所需要决策或者投资的项目未能进行全面评估,为单位带来较大的风险,而且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及时展开风险评估工作,增加了事业单位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四)信息化建设不足
  目前事业单位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部分事业单位中出现权、责利不一致的现象,一个岗位负担多个责任,成本支出环节往往会选择先审批,后核实的流程;其次,监管制度所覆盖的范围较为片面,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仅仅只针对自身以及上级部门,使得展开监管工作的部门不能获得完整的数据信息;最后,未能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在不断成熟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预测评估风险以及应对都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对接,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可靠依据,但是目前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信息化平台仅仅满足单位内部的需求,无法实现与外部信息对接和接受外部监督功能。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环境
  事业单位要全面提升内部控制意识,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基础环境,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首先要重视管理人员的意识提升,让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程度,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良性发展,进而改进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合理分配各个岗位的职责,构建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另外要注重培养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需求,有针对性的培训内控人员的工作能力,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团队。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已经正确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内控体系,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足的情况,需要事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事业单位内部要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并且安排专业人员就职,使其清晰认识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再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能够得到发挥。
  (三)加强风险防范,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强化内控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且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在单位内部设置独立的风险评估机构,由专业人员负责相关评估工作,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指导要求,定期展开。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单位内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风险管理人员需要立即做出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过书面文字形式反馈给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事业单位在风险评估环节需要设置相关目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内部管理、人员管理等进行风险评估,利用构建的风险管理系统,实时收集单位的各项财务预算数据、資产数据、单位项目数据等,精确识别事业单位内部的潜在风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事业单位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监督管理,在进行监督过程中,应当建立上下级联动管理制度,针对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项目,要建立相关的反馈机制,数据信息的审核应当由事业单位、财政监督部门以及审计监督部门共同展开,同时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的共享,强化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建设功能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内部信息传递效率,为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投资和重大决策时,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3]加强与外部信息的对接,以便于外部监督工作的展开。另外信息系统需要有一定的预警功能,指导相关部门排查与防范风险。
  四、结语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内控意识,综合分析当前的市场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单位现状以及政府政策要求进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全员积极参与,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全面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大同市永泰广场)
  参考文献
  [1] 刘娜.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当代会计,2019(5).
  [2] 陈芳.运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交通财会,2017(6):20-22.
  [3] 刘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在单位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19(6):227-2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83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