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字化校园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促进高校发展的有益手段,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战略需求,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能够直接反映高校决策水平、办学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等。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提供了新的资源支持,本文针对数字化校园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4.088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4-0-02
  0     引 言
  在新的时代,创新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在时代发展和实践需求下,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重要任务,对于高校而言,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来调整方针,协调好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将两者密切融合,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创业。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校园构建也是各个高校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今,数字化校园构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突破,也为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提供了新的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也要积极利用好数字化校园的契机,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
  1     数字化校园的推行背景和意义
  1.1   背景
  数字化校园即应用各类信息化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以实现学校内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教务管理、校务管理、教学评估管理和科研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并应用信息化手段对上述资源进行整合、集成,控制权限,实现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工作之间的有机统一,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建设工作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全面实现学校全部资源的数字化,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数字化资源可以有效运转,更好地为校园建设提供服务,最终的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面向社会的虚拟化组织。
  关于数字化校园,最早由美国提出,1990年,克莱蒙特大学教授Kenneth Green发起了“信息化校园计划”,首次提出关于“数字化校园”的理念;1997年,美国教育部提出“要走教育信息化路线”;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数字地球”演讲,引入数字地球的理念,再次提出了“数字校园”,自此之后,数字校园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熟知。而我国邻国日本在1995年也开始着手构建数字化校园,为了促进数字化校园进程推进,日本政府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制订了教育信息化计划,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都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如今,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够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挖掘学生的学习规律,创造全新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教师沟通。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表现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国内数字化校园建设,比国外稍晚,在近几年才开始实施,大多数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已经构建了独立的应用系统,但是,还缺乏明确、统一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也没有完善的建设标准,导致很多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沦为了信息孤岛,给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障碍,系统服务水平、应用水平偏低,可靠性和安全性还有待提升。
  1.2   意义
  建设数字化校园,有助于学校的社会性发展,目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如何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提高人才整体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以往老套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也被大众所诟病,数字化校园能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为学生配备合理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将新型科技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获取到最新的技能和知识,同时,数字化校园也是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改革的必备条件,根据国家对于高校建设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行数字化校园,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行政管理等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内部教学过程、办公事务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保障。
  2     數字化校园对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在创业教育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的资源有限,在指导模式上,也是以选修课的方式为主,往往只是象征性地开展几门课程或者讲座,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学校也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还是围绕传统的行业,成功率不高,缺乏完善的师资队伍支持,无法对学生提供包括资金场所和政策等在内的支持。通过数字化校园,能够打通内外资源,占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地,将各种优势资源整合起来,打破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类束缚和限制。数字化校园建设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在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搭建起了一架桥梁,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线上+线下”的指导,再通过专业教育、校企合作配合,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积极性。
  3     培育数字化校园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3.1   建设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信息管理平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师生提供便捷的创新创业资源服务,目标是要做到数据一致、准确完整,能够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应用和管理,为师生提供统一的信息门户,构建身份识别系统,确保用户身份的唯一性,便于后续的集中管理,并建设数据交换系统,促进各种创新创业数据、信息可靠和安全共享,并构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系统、教学评估系统以及科研管理系统在内的支撑体系。在建设原则上,需要遵循先进性原则,应用当前成熟的技术方法进行构建,促使数字化校园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创新创业平台的使用对象包括教师、学生、部门工作人员、领导等,在建设上,要做到简单易用,确保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在平台基本结构上,包括功能架构和技术架构,技术架构上,优先选择当前常用的J2EE结构,根据“集成层”“业务层”“客户层”“资源层”来设置,通过Web Service技术、XML技术来集成系统,负责身份识别,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来交换、共享创新创业数据和信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需要对各类结构化数据做出统一管理,规定格式,满足系统数据同步更新的要求。在数据整合上,中间件、XML技术十分重要,XML是一种依靠内容的跨平台技术,也是处理信息、数据、文档的主流技术,该种技术易于传输,扩   展性能好。
  3.2   开设线下课程,夯实创业理论
  在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毕后,即可利用平台来开设线下课程。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仅仅依靠简单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涉及诸多内容,对学生各项能力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对此,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并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进行创新,根据创新创业内容的需求开设包括创业基础、创业精神与实践、企业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训等线下课程,课程制作要融入趣味性元素。学生可以随时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来开展线下学习,而教师则能够顺利看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完成情况。在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中,还有沟通板块,学生可以留言,由教师一一解答,同时,对于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平台还能够将他们匹配起来,推荐他们相互认识,成为好友,一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传统创新创业指导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3   开辟第二课堂,锻炼创业技能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背景下,不能忽视第二课堂开设,对此,高校应该与其他学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骨干教师队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研究智库、导师团队以及精品课程,引进国内外认可的证书和课程内容,与大型企业开展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合作。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将学生安排在第二课堂中,提供培训、实践机会,这是锻炼他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必经渠道。同时,定期举办创业计划研究、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研讨会以及创新创业竞赛,这样,能够在数字化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并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创业视野,通过实践模拟等方式,让他们能够将在校园中获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丰富的实践技能,从而实现活学活用。
  3.4   强化数据安全,关注资金保障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数据安全尤为重要,在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之中,存储着大量学生的创新创业信息,如果数据安全无法保证,那么引起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高校教师要定期组织信息安全会议,让学生知晓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违规操作。同时,在校内配备中心机房,定期备份平台中的数据,构建数据安全预警机制,确保重要数据在破坏后可以及时恢复。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小组,负责学校服务器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条例和防范機制,将岗位与责任相关联。此外,还要关注资金保障,与外部运营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提供政策、场地支持,运营商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在关于创新创业的资金业务上,由专门的金融机构负责,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资金问题。
  4     结 语
  数字化校园是当前高校建设的主旋律,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推进信息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与此同时,数字化校园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利契机,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需要借助数字化校园的资源支持,将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相结合,丰富现有的创新创业资源,并做好安全保证工作和资金扶持工作,通过多管齐下的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翟继友.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6(6).
  [2]梅伟惠,孟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8).
  [3]辛玲.“互联网+”下新创业素养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7(1).
  [4]欧阳国庆,王游,李永华.“中国特色”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探析[J].教育评论,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86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