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GYB培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GYB课程是由全球ILO创办的名为改善你的企业(SIYB)项目系列中的一个服务型项目。GYB创业培训旨在针对那些具备创业意向而无可行性企业想法的人进行系统化创业培训。GYB 培训中运用的游戏教学法有其独特的“高度参与性”,但该培训也存在培训周期安排受限、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欠缺、学员层次不统一等问题。建议高校开展该类型培训时,SIYB创业培训讲师可借鉴游戏教学法,合理调控培训周期、课程设置、师资学员安排等因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创业培训。
  关键词:高校 GYB 创业培训 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128—02
  GYB(Generate Your Business)意为“产生你的企业想法”,是SIYB中的第一个项目。GYB创业培训的目标受众人群是那些具备创业意向但没有具体企业想法的人,学员们可通过GYB培训树立相对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产生企业想法,并正确分析想法,通过培训中学到的方法和工具对自己的企业想法进行筛选,从而进一步产生几个最具有吸引力、对环境负面的影响最小且最适合该创业者自身情况的企业想法,是GYB培训的最终目的。课程培训的学习结束之后,学员们对于自己的创业素养及创业能力会有一个相对客观而全面的评价,产生具有强可行性、与个人情况相符合且与所在环境匹配度较高的企业想法;与此同时,学员的创业热情也能得到激发,在具备自主创业的基础条件,了解政府对于鼓励、支持创办小微企业的有关法律条款规定和优待政策的情况下,学员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创业。
  一、高校GYB创新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课时安排受限
  GYB课程的培训安排相对集中,但高校有正常的教学安排,大学生在按时上课的前提下抽出较长且集中的时间段参加集体培训尤为困难。并且,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培训的小部分,要想真正地树立创办企业的意識,需要学员更多地在实际运用中接受GYB培训的相关指导。但高校GYB培训的时间安排大都十分集中,这样短期的时长紧凑而任务繁重的入门级培训对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的培训是十分不利的;并且,短期的GYB培训结束后,学员很少与培训老师联系,短期内学习的内容很容易遗忘,因此培训效果往往不很理想。
  2.课程设置与学员筛选存在不合理
  就目前看来,高校在进行GYB培训时并没有编写出适合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有关创业培训的书籍资料,选用的是国家规定的一般教材。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限制,针对性不强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唤醒和编写创业计划书的指导作用不显著,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创业培训教育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前期的筛选准备、教学中质量把关控制,后续跟踪巩固等环节,而在高校GYB培训实际进行中,这些环节很难得到很好的系统化实现。目前,高校的创业培训以GYB为主,少有涉及SYB的相关内容,这没有使大学生对创业培训有一个整体上的宏观认识,对后续的培训会产生一些影响。此外,由于高校开展GYB培训时基本没有进行适当的学员筛选,导致学员层次参差不齐,有的学员甚至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不仅可能影响其他学员的培训体验,还可能因此影响整体的培训效果。[1]
  3.师资力量欠缺,实践训练缺乏
  高校GYB培训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是院校内负责招生、就业的人员,他们大多没有管理学背景,尽管具备资质,教学经验丰富,但大多局限于哲学、文学领域,缺乏经济、会计、管理、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创业而言,理论与实践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并且缺乏企业工作、管理、经营方面的实际经验,更没有创业经验,仅通过对大家所知案例的分析很难鲜活有力地对学员进行创业指导。目前,高校开展的GYB课程仅停留在理论指导的层面,缺乏相应的后续实践机会,没有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比赛或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等,使得大学生的创业学习只能局限在理论知识培训上。
  二、提高高校GYB培训效果的相关建议
  1.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以游戏为教学方法或手段,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与学员进行游戏,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及创造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同时也能灵活地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集教学性、自愿性、娱乐性、规则性为一体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其教学性能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游戏环节中自然而然地摄入知识;其自愿性在于学生大都积极主动自愿地参与学习;其娱乐性显而易见,学生在参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约束,更少了压力和负担,在游戏环节中全身心得到放松;其规则性在于一切的游戏都是在明确的规则下进行,有底线和范围。游戏教学法能在GYB培训中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趣味的游戏暗中激发其竞争性与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将游戏教学法引入GYB创业培训,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教师更加灵活形象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更显著地实现。然而,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须明确教学的目的,不能因游戏教学法而违背正常的教学规律,因此游戏的选择要遵循教学大纲和设定的教学目标,让游戏适应教学,让游戏为培训服务。当游戏的开展与培训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时,教师应该以教学培训为重。同时,在开展游戏教学法时要控制好时间及课堂纪律等多种因素,明确培训目标与教学任务,注意潜在危险,确保教学效果不受影响。[2]
  2.合理安排课程,对培训学员进行适当的筛选
  在保证培训课程较为集中的前提下,尽量避开学生的正常上课时间,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适当的筛选,一方面筛选出真正需要参加GYB培训,对创新创业有较大兴趣,渴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创业素质且有创办企业想法的目标学员;另一方面,筛选出层次较为接近的学员划分班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建议参考GYB学员筛选的标准,采用“创业培训学员入学登记表”和“创业培训学员的选择与认证标准”,严格按照筛选的流程对学员进行系统化筛选。对于筛选出来符合要求的学员,再根据需求和要求分别安排培训时间,分时段进行培训,并且定期开展学员考核,这样能更好地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积极性,也能督促学员独立思考及开展一些必要的务实类型的访谈、调研等实践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学习要求,准备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培训力度
  要加强创业意识、撰写商业计划书等课程的培训。在GYB培训课程中,起引导、启发作用的教师应充分强调发挥参与式教学法的优势,合理使用如小组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综合练习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员更灵活地学习到理论知识,更大限度地融入培训课堂。课程设置中,不仅要严格进行理论培训,更要加大实践培训的力度。教师不仅要立足课本,使学员对课本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全面激发学员的创业热情,在实践中让学生有更为强烈的创业感受。理论学习培训结束后,适当安排与外界社会、企业有联系的学生参与实践环节。有条件的尽可能让大学生学员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建议除理论课程的常规教学外,可适当增加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3]
  4.强化师资力量,提供后续实践支持
  GYB的创业培训提倡学员通过模拟创业的方式来初步体验创业,了解认识实际创业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因素,并在体验中形成对自我创业的初步认识,以师生互动为主,提高短时间内的授课效率。对于经济、管理、法律方面专业知识欠缺的教师,首先,应该加强他们有关创业的相关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接触最新的创业资讯,选拔有能力的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并鼓励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参与企业工作,从而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创业素质,有利于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业指导。其次,高校可以引进一些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相关雄厚背景的培训教师,强化教师结构,鼓励具有创业经验及企业运营知识的教师优先加入高校GYB培训的教师队伍中。另外,可聘请社会各界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或专业学者作为培训的兼职讲师,以授课或者开设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们上课或提供咨询等,拉近学生与创业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创业,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效果。培训结束过后,高校可增设一些大学生创业基地,为有想法的大学生提供进行创业的场所,鼓励大学生切实参与企业创办,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与机会。同时,开展一些创业比赛也是激发学生创业兴趣的不错选择,学生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除此之外,高校可设立相应的导师指导团队,建立鼓励创业机制,以便学生更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于对企业创办真正感兴趣的学员,学校可为其联系后续进一步的学习培训,建立学员档案,鼓励学生深造企業运营知识,培养新型优秀企业人才。
  三、结语
  高校开展GYB创业意识相关培训,能有效帮助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意识,积累专业创业实践知识,为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参与企业创建或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GYB进高校校园,不仅为SYB课程提供了传播的路径,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道路。此外,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希望今后开展类似课程时,能做到合理安排课程学时,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配置好教资力量,做真正对学生有切实帮助的创业培训教育。
  参考文献:
  [1]杨曙光.SYB模式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2]赵虹.基于SYB模式创业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2).
  [3]张祎.基于SIYB 理念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建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13(2):134-139.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77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