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作为金融交易工具之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随后得到快速发展并迅速传至世界各国,并以它独特的优势备受国际市场好评。我国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健全,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尤其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关监管部门出于安全性考虑甚至暂停一切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的业务开展。直到2015年5月,出于金融机构转型、金融深化改革的需要,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试点才被重新启动。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安全性 金融机构转型
  一、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转型升级,银行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热潮。但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率增加、受利率市场化冲击利息收入来源不断缩窄的情况下,银行的资本金来源、盈利能力等受到影响。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难、现金流管理等多种问题,对其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定义,Rosenthal(罗森塔尔)、Ocampo(奥坎波)(1988)将资产证券化定义为对各类应收款项等进行结构化重组,并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出售的过程[1]。李曜(2001)从独特的视角对筹资方式进行了划分,一般意义上的直接筹资方式是传统证券化,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一种新型的筹资方式,它通过组合、打包等流程,将各类应收款项证券化,然后出售给投资者。这其中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最终实现了低成本筹资,是一种“二级证券化”[2]。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信用贷款组合进行打包,存放入大的资金池中,以所在资金池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向投资者出售该证券的一种融资行为。
  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据统计,从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达到3505单,总金额达到69656.46亿元人民币。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单数702单,累计发行总额32709.28亿元人民币,占总发行规模47%;企业信贷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2496单,累计发行总额33020.07亿元人民币,占总量发行的47.4%;企业支持票据累计发行307单,累计发行总额3927.11亿元人民币5.6%。总体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与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是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主力军。
  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整体发行单数逐年增加,总体发行规模逐年扩大。2012年至2013年发行数额及金额较少,究其原因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在2009-2011年暂停此项业务试点,直到2012年开始恢复并稳健进行相关引导;2014至2016年,缓慢发展;2016年至2017年间,资产证券化产品迎来发展黄金期;2017年至今,在一个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中蓬勃发展。除此之外,随着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整体发行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作为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开展,更普遍地走进公众的视野,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三、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
  (一)满足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需求是商业银行随时可以满足客户现金提现的一种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从中赚取利息差为主[3]。在大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一般会吸收较多的短期存款而发放较多的长期贷款,这就造成了资金的时间错配问题。不利于银行进行资金的日常运营,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如果商业银行没有过多用于账面的流动性资金进行周转,无法满足公众的流动性需求,会产生流动性风险,严重者将面临倒闭的危险。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将固定的贷款转化为证券方式进行出售,可将从中获得的资金用于日常的经营管理,流动性需求将大大得到改善,提升资产周转率的同时,又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资金运转使用率。
  (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将原有的属于银行本身的风险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转移。随着违约现象的不断出现,不良贷款率的不断增加,银行的坏账准备逐年升高,致使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下降。从而银行可能会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等,对银行未来的发展构成威胁。进行资产证券化后,可将由银行承担的风险一部分转移到此类证券购买者身上。商业银行在获得融资的同时,优化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降低了相关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防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
  (三)提高盈利能力
  在未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前,商业银行只能收取发放贷款所获得的利息作为利润的来源。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商业银行不但可以从发放贷款资金流进行二次放贷。这里的二次放贷的资本金要按照证券化后融资总额比例进行抽取,不可多于融资额度。另外,二次放贷的贷款期限要以短期、中期为主,进而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除了二次放贷外,银行还可将获得的融资在短期货币市场进行同业拆借。由此可见,信贷资产证券化使得商业银行在保证资本金相对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多种盈利方式使得利润率大大提升。保证了资产的高速运转,提升了资本的运营效率,增强公众对此银行的信用力,银行整体实力运营得以体现。
  (四)强化信贷管理
  对于银行信贷方面的相关监管,以前主要受到银行本身即内部与外部即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两大部门的监管,在更多数情况下是商业银行自身内部进行有效监管。一些商业银行为了与其他银行进行竞争、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来源,故意放宽对信贷方面的监管,没有形成完整的信贷资产审核体系,一味地追求盈利效果,致使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一旦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证券化业务的开展,由于第三方评级机构要对此业务进行评级,这就要求银行要加强对信贷资产的审核,严控信贷资产质量。假如出现内外部审核结果的不符,公众会对此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疑惑,进而可能会影响证券的发行与后期的销售。
  在开展证券化业务后,因为会受到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多方定期、不定期的审查,对于信息的披露也将更加严格,进而更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监管下。从侧面强化了信息的透明度,推动了商业银行以更为主动的姿态进行经营模式的变革,同时与证券市场的紧密联系程度会大大加强,提升了整个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信贷管理的能力得到加强。
  (五)扩宽融资渠道
  在进行信贷资本证券化后,银行不但作为发起者,也作为此项业务中的参与者与管理者,这有助于银行中间业务的扩展。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冲击,传统的利息收入来源越来越少,银行不得不进行创新升级,大力开展非利息收入的相关业务。而中间业务作为风险低、利润高的业务项目,受到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的推崇。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赚取服务费来增加收入,以此促进银行的全面转型升级。
  四、结论
  随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开展,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正是因为有了满足流动性需求、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强化信贷管理等动因,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经济下行、资产结构转型、经营模式转变等一些列的冲击后还能依然挺立在金融市场中。并且在其业务开展中,不断调整资本结构、提升经营效率,进一步确保了资本流入更为高效的部门,增强了整个社会资本流转与资本运用效率。
  参考文献:
  [1]James A.Rosenthal,Juan M.Ocampo.Securitization of Credit:Inside the NewTechnology of Finance[M].John Wiley & Sons Inc,1988.
  [2]李曜.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金融创新[J].世界经济文汇,2001(1):29-34.
  [3]肖航.我国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18(15):191.
  [4]李彤曈.信貸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吕怀立,林艳艳.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与经济后果:一个文献综述[J].上海金融,2017(08):54-60.
  (作者系渤海大学经济学院2019级金融专业在读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88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