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营改增改革对制造业的影响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趋于成熟,我国制造业企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传统制造业市场产品整体的利润呈下滑趋势,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将目光放在转型和改革上。“营改增”政策的推进和全面实施给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只有积极采取措施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本文以“营改增”为背景,探讨制造业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营改增”;制造业;影响与对策
  一、“营改增”基本概述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企业以前所缴纳的营业税项目改为增值税缴纳。“营改增”的出现减少了各行各业的重复征税,从而也减少了企业的税务负担,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营改增”实施的具体意义可以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营改增”的实施完善了我国流转税制度,在分税改革不够彻底的基础上,地方财政收入不均衡现象严重,“营改增”的出现弥补流转税弊端,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支打好平衡基础;其次,“营改增”解决了兼营、混合销售等引起的征税问题,更好地区分了销售货物所要缴纳的增值税,以及提供劳务所要缴纳的营业税,成功解决了二者征税问题;最后,“营改增”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减少征税涉及的流转环节,解决了营业额全额税中双重计税的问题。“营改增”的税务制度推行在短期内降低了企业的税負,同时也拉动了内需,拓宽了外来投资渠道,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1]。另一方面,“营改增”明确了不同税种的划分和核算问题,减少了税务支出,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二、“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制造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
  制造业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国家政府要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首先就要加快我国制造业行业的转型与发展。但我国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存在着起步早、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营改增”制度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对制造业企业内生产的各类产品征收增值税,从表面上看对制造业企业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制造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涉及到交通物流、技术咨询等环节所产生的业务合作,可能间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影响。
  (二)“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
  制造业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输、宣传等流程与设计行业、广告行业、物流行业、交通行业有着莫大的联系。企业与这些行业后进行交易合作时必然会产生资金流通,在税制改革前,这一部分支出在缴纳营业税时不能进行抵扣;“营改增”后,制造业企业对广告宣传费用、物流运输费用等可以按照6%进行抵扣,将增值税作为价外税进行计算,无需再纳入制造成本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利润[2]。
  (三)“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税务处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继而影响到企业的会计报表形成和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积极学习政策内容,满足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和行业需求,合理设置增值税等各项会计科目。按照原本营业税处理和缴纳流程,企业需要对制造业企业内的增值税进行归集,然后进行核算处理。但“营改增”政策后,企业管理会计必须设置新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报表形式,正确梳理税务处理环节,避免因纳税问题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或法律风险。
  (四)“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自营出口业务的影响
  “零税率”是“营改增”政策后增值税所享有的优惠政策,“零税率”更优于“免税”政策,企业可以享受到免除“增值额”后所缴纳的税款。“零税率”的优惠政策被应用于出口制造业企业的税务缴纳中,可以减少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是一项优惠服务政策[3]。
  三、制造业企业应对“营改增”政策影响的积极对策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制造业企业管理层要充分了解“营改增”政策中的条款,认真梳理自身业务与“营改增”政策匹配的内容,从采购环节和原材料供应商筛选环节,在签约合同的过程中约定好交易金额和税率问题,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保证自身的权益。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对自身实际业务与“营改增”政策紧密结合,对于一些规定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业务环节,必须确认发票的专业和规范,验证发票上的业务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此外,制造业企业还要针对供应商选择、合同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设置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相关人员按照规定办事,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应对“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营改增”政策的出台对以往的税收政策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变,需要制造业企业仔细研读和理解,充分把握政策内容与精神,通过灵活变通更好地将优惠政策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实现企业的利益价值最大化。在各项经济活动开展前企业要确定好上游供应商的选择和下游服务对象,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梳理,积极利用税率优势最大程度增加税抵扣额,做好税务筹划工作,以此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三)改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为了避免财务收入核算偏高、核算结果不准确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制造业企业要尽快转变会计核算工作,尤其要加强对财务核算的复审环节,对财务核算流程进一步细化,从而实现收入核算和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同时,企业还要完善纳税筹划相关的规章制度,定期对财务管理专员进行技能上的培训,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企业财务账目的信息化管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升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增强硬件设备的投入
  硬件设备的投入是制造业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必要路径。与其他普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对设备建设的投入支出比较大,在“营改增”政策下,企业无论是租借还是购买设备都需要采用销项税额抵扣。在这一基础上企业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及时更新设备,这一举措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能降低企业经营税负;另一方面,新设备还能响应国家对低耗能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污染情况,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
  (五)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与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而财务管理的主体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在这一新形势下,制造业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求财会人员积极学习新政策的内容,不断更新自身的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方式,主动应对“营改增”政策对其工作带来的影响。此外,企业还要加强与本地区税务部门的联系,主动获取税务改革趋势的政策信息,不断更新企业的税务筹划防范,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
  (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营改增”政策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给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税筹空间,制造业企业的税务筹划一般要依据自身业务实际情况和税务筹划材料进行,通过对纳税人、经济活动等的分析和筹划后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同时,企业还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税法要求,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将纳税筹划与会计核算工作紧密联系,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营改增”政策后,制造业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新政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完善企业会计核算职能、加强信息设备的建设与投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充分利用“营改增”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尽可能享受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森波.试析“营改增”改革对制造业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13):231-232.
  [2]汤玮.论“营改增”改革对制造业的影响与对策[J].财经界,2016 (26):302+304.
  [3]韩建榕.“营改增”税制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6 (18):172-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7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