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和外部控制一直伴随左右,合理的内外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就目前国企的发展情况而言,很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仍不完善,有待加强。基于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一方面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北京某国企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首先着重分析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原始记录储存不当等,然后针对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此类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制度建设出发,对该企业在内控管理上欠缺的地方进行完善,及时发现管理细节问题,通过实施精细化、高质量、规范化的内控管理,不断提高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之后,该企业的内控管理质量有明显提升,企业的利润率也有所改观。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让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了优化内控管理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国有企业一直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体,在我国施行计划经济时几乎一直处于垄断地位,改革开放后,政府出台了系列国企改革政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逐步降低,而国企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紧依附于政府这棵大树,开始走上市场,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想要得到长足发展,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一定要从上而下进行改革,传统的国企内控制度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加强国企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二、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就是在不违反企业组织规章制度的情况下,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和策略。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实现组织内部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可以有效规避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并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基于此,进行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必要手段。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了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借助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精确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执行能力,为企业的经营生产创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环境。此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还可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知,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管理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完備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国有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完备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对有些国有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国有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成本预算和金额核销的流程简单,往往由一个会计负责一个部分,而且对财务人员的权限也没有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此外,结合对国有企业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国有企业仅仅安排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对整个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管理。而且财务的权限也比较大,对一些资金的使用具有直接的豁免权。虽然财务拥有一点权限并非坏事,但是给予财务过多的权利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为单位后期发展带来隐患。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国有企业有必要落实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二)没有建立原始记录储存制度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风险,像出库单、领料单等原始资料属于企业机密,在保存的同时还要进行建档分类。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有可能致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但是根据对北京各类国有企业的走访调查得知,很多国有企业并没有建立原始记录储存制度,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经营信息外泄的风险。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财产管理制度
  财产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总的来说,国有企业的财产可分为单位使用国家财政形成的资产以及国有企业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的营收资产。但是根据对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一些单位的财产风险较为严重,这些单位不仅缺乏完备的财产管理制度,同时也没有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财产进行登记和分类注册,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财产流失。
  (四)没有建立材料购进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其部分生产资料是由政府出资进行采购的,一定要加强对材料的保护,避免物资遭受损失。国有企业中的个别员工,在领取材料时经常多报或谎报,从而导致材料流失,增加单位成本。由此可见,建立材料购进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五)没有建立信用担保管理制度
  资金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金钥匙,就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言,很多国有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不佳。相比于其他中小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难度相对较低,但这并不代表国有企业就不会面临信用风险。有些国有企业没有合理分析经营中的潜在风险,盲目预估收益,凭借信用担保追加资金投入,一旦发生经营情况不佳、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会严重影响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誉。
  (六)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高效的资金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让钱真正花在刀刃上。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的资金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实际拥有的现金;二是银行存款;三是其他货币资金。由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但是结合对北京某国企的调查结果来看,该企业在资金的使用情况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采购员申请采购资金只需要告知采购主管同意即可,主管签字后财务即可核发采购资金。这样的资金管理方式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管理风险,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埋下了隐患。
  四、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国有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财务部门,设立财务部主管专门负责对财会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岗位至少要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会计担任,出纳岗位人数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例如:对一些金额较少的账务进行报销时实行一般授权,而对于数额较为巨大资金进行支出时必须要有相关的领导签字授权审核后才能进行使用。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强化其专业技能,另外一方面帮助财务人员掌握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财务部门主管人员要定期对经手的账务进行审核和监督,将财务人员贪污的风险降到最低,国有企业在招聘出纳和财务时要实行亲属回避制度。同时,出纳人员支出的每一笔资金都要有明确的记录,支出凭据和现金凭据的金额必须相符,而且凭据要盖章签字后方可生效。   (二)及时建立原始记录储存制度
  国有企业需要及时建立和完善原始记录储存制度,加强对各种企业发展数据的管理。所谓的原始记录储存制度主要就是指,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出库单、领料单等众多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归档,选派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保证数据资料完整性的制度。
  例如,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可以先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企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数据单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这些数据记录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而后根据各个数据单据所附属的种类进行分类归档。在归档完成后,国有企业也需要对数据档案的管理进行规定,要求原始记录储存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应当严格遵守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保证数据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样可以减少档案的不必要损失,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原始数据档案的重视。此外企业在进行原始记录储存制度制定时,也应当对档案的借阅进行明确规定,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的调阅时,应当将自己的借阅时间与归还时间进行详细登记,并且在借阅笔记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如果借阅人员不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档案借阅,那档案管理员有权拒绝档案借阅。通过加强管理,强化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进行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一是限制对资产直接接触;二是材料定期盘点;三是记录保护;四是财产保护。其中限制对资产进行直接接触主要指限制一些无权限人群接触企业财产;而对材料进行定期盘点则是为了规避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的安全性;实施记录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妥善安置单位的资料,降低材料丢失带来的风险。前三种内容都是为了最后的财产保护服务的,财产保护是财产保全的重点内容。
  例如某单位因意外发生火灾导致办公楼严重受损,实施了财产保全的单位在灾后会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财产保全也对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一支笔”现象进行了制约,当出现较高的投资收益风险后,实施财产保全可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除此之外,对财产进行保全控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风险,比如国有企业濒临破产边缘时,可以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实施破产保护后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援助和补偿,不仅可以保障企业原单位职工的利益,同时还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四)建立材料购进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要想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就应当率先建立材料购进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种材料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例如某国有企业开展某个项目时,需要进行材料的申领时,可以将该项目的材料申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并派遣专业的申领人员。在材料申领过程中,材料的管理人员需要将材料申领数额进行详细的记录上报,及时发现材料申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谎报、漏报问题,及时处理。此外,材料购进管理制度也应当规定,材料购进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和财务人员对项目的耗资情况进行整体预估,分阶段投入材料采购资金,并且对每一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超出预算的部分进行核查,一方面有助于节约单位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材料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对项目方案做出调整完善。
  (五)及时建立信用担保机制
  金融风险是很多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风险之一,一部分领导在没有彻底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前提下,对未来的发展情况、市场情况做出了错误判断,盲目进行信用融资,一旦市场环境有所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灾难将是致命性的。基于此,国有企业为了规避金融信用风险,一定要建设科学的信用担保机制,加强社会信誉建设。例如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清楚掌握企业实际的运行情况,在不能很好地预估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尽量按照原有的融资模式进行融资,避免出现盲目增加信用投入的情況出现。而且,国有企业应当借助信息化工具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除此之外,在执行项目资金审批时一定要对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尽量同一些信誉好、质量优的企业进行合作。
  (六)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综合来说,内部控制是一个长期且动态的过程,对资金的管理是提高企业内控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对多数国有企业的调查显示,一部分国有企业将内控和资金管理完全割裂开来,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内控审计和资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了谁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内控管理。换而言之,内控管理不仅包含对资金管理工作的管理,同时还涉及企业结构、业务流程、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针对之前提及的很多单位没有建立完备的资金管理制度这一现象,企业除了落实资金管理制度之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强化对资金的管理。
  比如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上市公司的管理经验,成立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国有企业可以对审计人员开放专门的聘用通道,审计人员在任用时必须实行亲属回避制度。基于此,企业的人事部门一定要详细了解审计人员的情况,避免出现此类情况。许多国有企业在以往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组织结构等诸多因素的显著,致使审计工作丧失了原来的独立性,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丧失也就意味着审计部门的成员无法秉承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审计工作。从而导致企业的大部分缺陷和漏洞被人为的掩饰过去,审计工作最终流于形式。基于此,国有企业如果想要彻底地进行改革,一定要明确审计部门的岗位职责,在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时必须将公平工作作为一项指标,从企业内部入手进行整合,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公正性以及权威性等等。进行审计时,企业领导要给予审计人员充分的权限,审计人员有权限核查单位的各项财务资料,并负责对各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评价和鉴别等等,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五、结语
  对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面对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如缺乏完善管理制度、核心竞争优势不足等现象,从完善管理机制入手,深化改革,采用多种手段对国有企业内控管理进行完善,为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科学的指导方针,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预防经济市场不可预测的风险,从而保护国有企业不被经济市场的洪水猛兽所吞噬,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作者单位为经济管理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朱彩婕,刘长翠.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于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17(4):97-105.
  [2] 张璇,郑乔乔, 赵惠芳. 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国有企业分类改制的背景[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1):115-125.
  [3] 白默,李海英.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7(9):176-1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8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