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多数国有企业虽然已经陆续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实际发展上也呈现出了很多新问题,其中,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显著,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所应具备的积极影响与价值也未能体现出来。通过对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已经十分突兀,且对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转、整体发展等都产生了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就其如何加强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持续经营发展中无法绕开的重要事宜,国有企业亦是如此,且大多数国有企业本身规模较大,其更需要一个健全、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对自身运转与发展提供支撑保障。现阶段,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环境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继续沿用以往的内部控制理念、模式和方式方法并不可取,在对内部进行控制的整体进程中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进而诱发具体问题的产生。大多数国有企业并未认清、也不知道怎样对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应对。鉴于此,新的发展阶段探寻出新时期国有企业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1]。与一般性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多的内部控制资源,但内部控制需求同样十分巨大,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与制约。虽然内部控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在所难免,但国有企业需要对一系列内部控制的问题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并积极对内部控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消除一系列问题的负面影响。对于各类型国有企业而言,如何在发展中对各种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制度层面的内容是基础,内部控制本身是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的总称,而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在开展上也需要有专门的制度予以支撑和保障[2]。很多国有企业内管理活动在开展上或多或少会受到行政化管理理念的影响,虽然制度化管理依然是最为主要的管理形式,但基础性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内部控制视角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导致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在开展上无法得到有效指导与规范。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很容易陷入到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之中,且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很难形成。一旦制度上的缺陷长期存在,制度上的不合理很容易成为其它层面内部控制问题形成的诱发原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內部控制的实际压力。
(二)内部控制缺乏重点
国有企业大多规模较大,且内部控制中需要对各个事务予以兼顾,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对各项内部控制事务予以兼顾缺乏现实上的可能性。很多国有企业并没有科学的进行内部控制规划,机械且混乱的进行内部控制尝试也导致内部控制中的重点极为缺失。在缺乏一个具体的内部控制重点时,国有企业很难对内部控制资源进行较好统筹与利用,很多内部控制资源也会处于闲置和浪费的状态之中,想要在内部控制层面取得突破也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内部控制问题变得极为突兀,其由于长时间以来国有企业没有养成进行内部控制规划的习惯,内部控制缺乏重点这一问题也并未得到较好应对和解决。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缺失
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缺失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且正在对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转,以及对内部控制实际有效性的发挥产生负面影响。任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都会存在着一定不足,很多问题也会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缺乏了相应评价与监督机制时,国有企业很难对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方式方法选用的实际有效性进行较好感知应对,相应的内部控制调整与优化也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而在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时,中层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的履行很难得到保障,即便是一些较为明显的内部控制问题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诸如财务层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时,不仅财务层面内部控制进程会明显放缓,相关问题甚至会诱发具体财务风险的产生。因此,相关评价与监督机制的缺失也是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整体运转中存在的一个明显困扰问题。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想要更好进行内部控制;首先要在制度建设层面入手,制度化管理应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基础,其通过对制度体系的完备建设对具体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的建设也较为可行。例如,长春一汽集团在2017年年初进行了大面积的内部控制建设尝试,其中,制度体系建设事宜成为了一项前置性工作,集团内部核心管理层在科学分析既有制度体系构建与运转状况的基础上,发现了很多不足并在后续制度体系建设层面进行了针对性弥补。通过改善内部控制权责关系,明确主要内容,在基础原则和预期目标得到了制度化确立后。整个制度体系的较好运转也驱动了内部控制活动的高效开展。从以上国资企业内控活动的高效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内控体系发挥作用,得益于制度体系的越发完善,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也得以形成,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上的主动性优势也大为增强,基础性制度更是较好指导了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
(二)将财务层面内部控制作为重点
国有企业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不仅要在制度建设层面进行对应调整,更要明确出具体的内部控制重点,从而更为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内部控制。
例如,徐州重工作为一家知名度较高的国有企业,其在内部控制上将财务层面内部控制作为了核心,早在2016年便进行了管理会计岗位设置,并对作业成本法这种具体的管理会计工具进行了应用。通过不同层面作业成本的统筹与分析,并积极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财务层面内部控制力度的增强也较好增强了整体上的内部控制实际有效性。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管理,国有企业可以将财务层面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中的重点与核心,并借助预算管理对资金等资源进行的配置,凸显出财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实际有效性,将内部控制的价值更好显现出来。将财务层面内部控制作为重点且围绕着财务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优化后,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也能够更为具有层次性。
(三)构建内部控制相关评价与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需要构建出一个内部控制相关评价与监督机制,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的一个保障性机制。具体来说,国有企业核心管理层可以抽调部分人员共同组成评价与监督小组,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实际、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与监督标准的确立。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监督,国有企业可以对内部控制实际状态进行分析,发现具体管理与控制活动开展策略的实际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目标达成的压力。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国有企业能够更为精准的进行内部控制。通过常态化的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国有企业可以对系列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完善,对相关问题不断发现和解决完善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国有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四、结语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并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建设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实施。运用动态思维和眼光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的审视,避免内部控制建设局限于一种形式之中导致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功能性缺失,要构建起内部控制相关评价与监督机制等措施,来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运行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许哲.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7 (17):76-77.
[2]刘莹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17):97-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5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