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高校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管理权,招生规模、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资金来源与支出更趋多样化,拥有财务管理更大自主权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财务管理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将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本文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财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及实施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规模不断增长,高校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办学经费的筹集也从原有的财政拨款单一模式逐渐转变为多渠道多元化的筹集方式。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愈加复杂化,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高校财务风险随之增大。通过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将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以及损失降到最低,进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环节
  (一)债务风险
  高校为了加强竞争能力,提高学校办学条件,积极加强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有的高校为满足办学空间兴建了新校区。为吸引更多优秀生源,高校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智能的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优化师资配置,大力引进尖端学术人才,培养青年教学骨干。学校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目前高校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收入,社会捐赠以及其他收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这些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以维持高校的日常运行及基本人员支出。高校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短缺的状况,如果负债规模超出了自身偿债能力,易造成资金链断开,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运营风险
  主要包括高校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和投资性风险。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收入和支出时间、规模不匹配的现象,学费收入先全额上缴财政再进行相应的拨付,国库资金再以零余额额度的方式按进度下达,中间包括报送用款计划、请款单并审核等环节,这些都存在一定的流程审批时间。高校支出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来核算衡量,一旦某一时间段业务量有较大增长,支出增加而额度没有到账时,会产生资金压力。部分高校盲目投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实验设备,重投入轻产出,忽略绩效考核和评价,形成资产闲置与浪费,影响预期收益,带来投资风险,占用大量资金影响资金的流动性。
  (三)管理风险
  随着办公信息化的发展,高校财务部门多应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日常业务的核算与管理,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使用不同的系统,这些系统不能实现一体化对接,从而形成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实现业财融合,影响了财务部门对业务整个全局流程的把握,容易存在信息盲点,导致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无法同步进行,从而影响决策,增加风险。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不断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流程。在整个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当中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在风险出现之前,对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第二环节是在出现风险时进行衡量,在已经识别出各种财务风险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进行衡量。第三环节是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在高校的财务风险经过识别和衡量后,找到合适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并提出解决风险的方法。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现状
  (一)高校缺少全局性整体性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高校由众多学院和行政教辅部门组成,相比财务部门更多关注财务风险管理,学院更多重视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工作,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较薄弱,技术能力和专业人员都不足,往往不能提前预判风险,事后为风险买单。这就导致了财务风险层层传导给财务部门,导致财务部门承受的风险压力比较大。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组织特性,又具备独立法人主体,易忽视自身作为“经济人”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导致高校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不相适合。高校的财政活动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对国家财政拨款的无偿使用,导致自身缺乏足够的风险成本意识。
  (二)缺少健全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评估系统
  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很多社会经济形势都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但是很多高校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较多是事后管理,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缺少健全的风险评估系统,没有真正建立业财融合一体化的风险评估体系,在业务起始源头环节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对新风险进行快速识别、反应和预警,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对损失进行量化,形成有针对性的具体防范方式、方法和路径,将风险的发生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提供行之有效的化解措施。
  (三)高校风险管理中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
  高校逐步开始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少相对完善的、准确的、系统的、有效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从实际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来看,很多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没有重视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对经济活动的运行缺少有效的审核,关注眼前事项,忽略了长期的可持续战略,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
  三、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思想站位,切实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高校运营管理的一部分。第一,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方面的教育,促使管理人员提高财务风险意识。第二,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先锋作用,将风险管理从个人行为一步步转变为一种集体意识。最后,在高校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中,设立财务风险评估系统,要求管理人员承担风险管理工作中的相应责任,将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与管理人员的考核相结合,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应遵行内控制度设计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结合学校的规模及财务管理特点,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重大投资、担保、抵押、贷款、大额经济支出事项等业务活动要制定专项内部控制制度。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梳理,科学合理设置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架构、职能,形成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不相容职务要分离,职务或岗位的设置要起到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审批權限流程要符合全面性和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问题产生的性质和原因,就制度设计或执行过程提出专项整改方案,跟踪内部控制执行整改情况。
  (三)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评估体系
  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评估体系主要包括能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参数,通过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可以明确的显示出目标对象的风险程度。在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的评估指标有高校偿付能力、运营水平、盈利情况、增长情况等。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应对财务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防止出现风险自留的情况,最大可能的通过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结论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全局系统性的工程,包含了高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高校要充分认识风险,加强财务管理监控,建立健全高效运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高校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蕾.从财务风险视角看高校财务管理[J].财务与管理,2016 (12).
  [2]谢爱香.浅析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0 (28).
  [3]陈爱东,唐静.论高校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财务风险的管理——基于内部治理的视角分析[J].会计之友,2009 (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13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