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创新教育逐步深入各大院校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我国的就业形势,进而推动我国“双创”的发展。基于此,论文就目前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开展的基本原则入手,分析院校开展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难点,提出相关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有效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Abstrac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novative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promote China'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 innov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innovative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hoping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the reference of colleagues.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Keywords】  big data background; "internet +"; innovative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1-0102-02
  【作者简介】曹孟德(1983-),男,山东济宁人,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
  1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推动着社会不断进行变革,创新教育思想也孕育而生。創新教育主要是指以创造精神为目标所开展创新系列教育的活动,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于“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势在必行。
  2 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开展的基本原则
  2.1 部署性原则
  院校在开展创新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时,首先要以“社会主义”为教育的第一要义,以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创新教育的重大方针;其次明确院校创新教育的部署性原则,细化创新的方向与形式,为今后社会培养一大批创新高效型的人才;最后,院校还应当投入大量的创业资金,以此来支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就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进而推动我国“双创”事业的发展[1]。   2.2 普及性原则
  院校的创新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要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平常的职业生涯教学之中,秉持着普及性的原则进行广范围的宣传,积极策动学生参与创新就业活动之中,大力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另外,应当将创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来创业,能有效实现素质教育,进而推动我国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2.3 协作性原则
  仅院校进行创新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加上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就应当联合社会各界与国家的支持与协作,给予院校全力的支持,积极开设相关的参观与实践渠道,让大学生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灵感,以此来实现国家所推崇的创新教育事业发展[2]。
  2.4 针对性原则
  院校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针对院校的办学特色来进行创新教育,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的念想。除此之外,院校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与集中教学,以此来带动全校学生共同创业。
  3 现阶段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难点
  3.1 创新教育信息的预判性较弱
  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但部分院校未全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于创新教育信息的采集仍停留在几年前,没有很好地整合互联网创新教育的资源,导致整体的创新教育质量不高。除此之外,大数据时代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院校对于创新教育信息知识进行了表象的整合,没有深入其创新教育的精髓之处,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3]。最后,院校对于选择创新教育的预判性较弱,选取的信息都是较为落后的信息,没有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仅仅依靠教师的人工判断进行选取,很难提升创新教育信息的预判性。
  3.2 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多数院校大都注重学生的就业率,而就此忽略学院的创新创业率,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仅以满足社会工作需求的形式进行培养,难以觉醒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院校对于创新教育的开展仅仅浮于表面,只是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创新教育,其开展形式较为单一,仅仅以在课堂上口头宣传,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也会阻碍创新教育的开展。
  3.3 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思想束缚
  多数院校教师大都是老教师,其思想还被束缚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之中,其对于学生的创新教育要求不强,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极高,也就导致大部分应届生拥有较高的学术专业能力,但是缺少一定的创新思维,只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另外,多数教师只专注于学术性的研究,没有选择创新性的科研项目,没有什么专业的创新教育指导理念,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也侧面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4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遍不高
  大多数学生都是从九年制的应试教育中渡过的,深深地被考纲、标准答案所束缚,难以跳脱出原有的固化思维模式,加上其习惯了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更不用说创新创业思想的觉醒。
  4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4.1 构筑创新教育的云平台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云计算也孕育而生,其计算的高效化、虚拟化,能有效减少对于PC机硬件、软件的要求,通过云平台的创建,能够有效帮助院校进行系统性的创新资源整合,不必去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另外,通过这种云平台的构建,能够帮助院校实时把控创新教育的动向[4],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教育信息的预判性,也能让学生通过云平台及时了解到创新信息的走向与趋势,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创新教育云平台。
  4.2 探究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整合多方资源,主要以创新教育为第一要义贯穿整个培养模式,适当融入企业与市场的元素,根据现代化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相对创新职业规划培养的课程,能够有效提升院校的创新教育水准与质量。与此同时,院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获取企业的技术与运营的支持,能够有效将学生的创新教育成果转换成实际的成果,不仅能推动院校创新教育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4.3 组织创新教育的活动形式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教育的理念也在逐步地进行转变,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逐步转变为能力培养思想,将教授逐步转变为传授,以下便是创新教育的多种活动形式。
  4.3.1 搭建创新教育的网络平台
  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掌门一对一等网络课堂平台正在逐步兴起,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形式。基于此,搭建创新教育的网络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院校的创新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这类的网络平台及时上传一些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创新教育的信息,也可以发布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上传,可以准确地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5],也能及时修改创新教育的课程。
  4.3.2 线上线下的创新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理应贯穿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能仅将创新工作浮于表面,不能仅将创新教育放在课程之中,而应当深入学生课余生活之中,通过线上线下的创新教育模式,深度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之中,长此以往,能够侧面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教育思想,进而推动院校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院校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通过构筑创新教育的云平台、探究培养的新模式以及组织培养的新形式等手段,能够有效提升院校的创新教育質量,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楚钧.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6(27):191-192.
  【2】张晓."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2):79-80.
  【3】刘琴,丁立婷.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29(3):6-10.
  【4】翟继友.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6(6):22-26.
  【5】王庆,沈诗林.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创业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J].人民论坛,2018,598(17):130-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14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