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业企业财务内控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助推下,我国制造业行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但随着进入行业的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制造业市场逐渐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给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财务内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想打破当前的发展困境必须不断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充分应用预算管理实现内部资金的有效管理。本文以制造企业为主体,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内控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制造业企业;财务内控
一、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企业财务内控的意义
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组织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加强经营风险控制、确保企业资金的完整性等,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从企业的资源配置入手,通过预算控制的作用,以最低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对制造企业来说,全面预算在财务内控中的应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推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应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内的资金收支情况、资源配置情况,以制定预算目标的方式控制各项经济活动的成本支出,指导企业的业务活动,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2)合理运用有限资源。制造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各项资源的使用价值,只有实现对企业内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分配,确保预算编制内容的合理性,科学配置既有的资源,从而才能拓宽企业的收益空间;3)降低成本消耗。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内控中应用,是从产品制造的业务流程入手,删除不增值环节,减少资源浪费,规范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目的[1]。
二、目前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
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内控的结合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经济状况。当前制造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首先,企业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制造业企业在实施财务内控时常以预算编制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指导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但目前很多制造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如财务数据不够全面、信息传递效率低等。很多企业采用“二上二下”的编制流程,但预算编制多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不仅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精准性,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2]。此外,各业务部门预算参与积极性不高,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
其次,企业对成本预算控制力不足。可以说生产与采购是制造企业成本支出占比最大的两部分内容,关系到后期的产品定价以及企业利润空间等。但一些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成本管理工作还局限于基本的财务收支以及生产成本管理方面,忽视了对采购成本的分析,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同时,一些部门往往在预算结余较多的情况下进行年终大量采购,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还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精准性。
最后,制造企业还存在“重编制、轻考核”的现象。虽然大部分制造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通过会议等方式反复商榷预算目标和编制内容,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预算管理办法。但在预算执行结果考核过程中为了降低考核对各部门工作积极性的打压,往往不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考核。再加上企业内缺乏合理的奖惩机制,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严进宽出”,考核存在主观随意性,无法对后期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发挥指导作用[3]。
三、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内控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其经营管理应立足于市场环境和发展战略,以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定为基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财务审计部门等措施落实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责任,加大预算控制力度,提升财务内控管理的执行,为企业创造更客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性,制造企业要通过培训、下发文件等方式大力宣传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意义,要求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工作,并加强对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再教育活动,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对历史经验数据有一定的依赖性,但预算管理是对预期成本与收益的预测,与外部市场环境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制造企业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将订货、成本以及价格等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因素,在设备采购工作进行前就要做好对技术参数方面的分析比较,生产成本的预算也不仅要考虑到生产本身所需要耗费的成本,还必须考虑设备产能情况、技术工艺水平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及时更新设备和工艺,依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做好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合理配备,提高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在预算审批下达后,企业预算管理中心还要专门负责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与反馈,为企业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现阶段的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制定,一旦确定,除非外部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严禁内部人员自行调整,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最后,制造业企业在选择全面预算编制方法时大多采用的是定期预算法或固定预算法,编制方法过于单一也不利于适应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因此,企业也可以在充分了解行业竞争、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滚动预算或弹性预算等。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对制造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风险管控和成本风险控制这两个方面。首先,制造企业要控制赊销规模,对内部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在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下,强化对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并建立风险预留资金体系,提升资金的运转效率,减少资金断裂造成的财务风险;其次,制造企业要重视成本管理,开展降本增效工作,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的方式控制好一线生产环节的成本消耗。同时,采用ERP系统对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督,严格控制职务消费,杜绝资源浪费问题;最后,制造企业还要提升内部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尤其要重视对生产决策、资金流动率、负债率等方面财务信息的分析与监督,及时做好风险应对与防范工作,并以成本、收入和利润为主要信息形成财务报表,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
(四)强化预算执行与考核监督力度
一方面,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在企业中能够切实执行,制造企业可以依据内部组织结构将各项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和细化,明确预算职能和责任,将预算执行情况落实到月度和季度的考核中。同时,企业还要严格对年度预算进行严格执行。尤其要重视产品销售、成本费用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力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另一方面,制造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将预算管理与企业员工的业绩考核直接挂钩。通过对实际目标值与预算目標值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及时找出预算目标未达成的主要原因。当然,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企业还需要设置各项量化考核标准,引入第三方机构,在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的作用下有效调动员工对预算管理的积极参与性,从而实现企业既定的预算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重视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确保预算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的一致性,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萍.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业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 (11):135+151.
[2]赵玉碧.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05):174-175.
[3]张青.试析全面预算管理在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7 (21):65-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8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