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校内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对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资源有限,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尤为重要,这对高校校内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立足于高校校内预算管理的意义,分析高校校内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内预算管理;对策
  一、高校校内预算管理的意义
  高校的预算分为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部门预算是学校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按政府收支科目口径和经费来源编制的综合预算,是高校整体收入支出的统一规划。部门预算不能满足校内各单位分配的需要,因此需要高校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编制校内预算。校内预算是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数,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行的细化,按校内预算单位和项目编制的全面反映学校事业发展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财务收支计划。
  高校的校内预算不完全等同于财政的部门预算,它是高校内部利益单位的一次重新分配,是对部门预算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加强高校校内预算管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能够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通过加强校内预算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确保高校资金支出的合理化和可控性,进而有效降低高校的运营风险,促进高校平稳、健康发展;校内预算管理为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提供量化依据,预算管理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密不可分,从能够量化的财务数字可以反映出教学科研等活动的进展情况,同时提供了一些可以量化的干部考核依据,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内预算管理是对学校资源的内部分配。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校内预算管理并没有严格的统一规定,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预算管理方式。校内预算管理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本文试图总结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预算编制是校内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全年收入支出预算的总体规划,预算编制是一个是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平衡、全员参与的过程。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牵头部门,汇总各部门和学院填报的预算收入和支出,在统筹全校资源、充分考虑学校发展需要、参考往年预算收支的基数上编制预算草案上报学校审议。实际上各部门、学院是编制预算的责任主体,但在实践过程中各基层单位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只是简单的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流于形式,脱离实际,不经论证,为要钱而要钱,没有充分重视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的参与度不高,各预算单位仅仅是部门或者学院办公室的人员编制预算,参与人员有限,无法做到与工作计划结合编制预算。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大部门高校的校内预算编制是根据定额或者基数加增量的预算方法确定的;采用定额的一些项目编制,定额的基数定义不清晰,定额的标准存在很多年不变的情况,跟不上实际情况的变化,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校内专项项目经费基本上是通过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沟通,结合以前年度的支出,根据学校的整体的财力分配的。财务部门作为财务管理部门不可能对其他专业范畴内业务预算的合理性、真实性、科学性做出全面的判断,因此汇总得出的预算草案可能会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其他业务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满足于按规定上报,然后由财务部门汇总平衡。由于对专项项目缺乏项目调研、财务分析和科学论证,很容易造成项目计划和资金供求不匹配的情况,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三)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校内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想方设法争取经费,在争取到后,落袋为安,不重视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环节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只有将预算执行好,才能够使经费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有助于学校的年度计划和长期的战略目标实现。但是实际高校中,预算执行进度方面,各预算单位往往平时不关注预算执行,年底突击花钱,预算执行不均衡;预算执行的内容方面,实际支出内容与年初预算差异较大。财务人员只能审核相关票据的合法和合规性,无法对支出的内容做深层次的检查,导致一些业务支出超预算范围支出。对于整个项目来说,预算执行中弹性较大,预算调整和预算追加比较频繁;对预算资金使用没有全局把控,造成年底要不项目执行率不高,要不有的专项预算资金不足。
  (四)预算執行结果的分析考核及应用缺失
  “执行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要求。各高校应加大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应用。年末的预算执行分析不仅是结果的反馈,也应当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基础。但是大部门目前高校校内预算主要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两个环节,缺少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反馈,或者只是为完成决算报告进行了简单的执行结果分析。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不全面、不透彻、不深入。
  预算执行结果缺乏考核,绩效考核对于高校预算管理而言意义重大,科学、健全的预算考核机制制度是高校实施预算管理的有效保障。目前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缺乏绩效评价体系,也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评价。在执行中没有将部门或者学院经费与工作目标结合,没有与工作业绩挂钩,没有奖惩,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
  三、完善高校校内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学校应加大预算管理的宣讲力度,树立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全校范围内提升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预算管理应该是一个全面性的概念,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参与,只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更好的实现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战略目标。
  首先,学校的领导层面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远规划,立足学校的有限资源,做好战略部署,让工作业务和财务更好的结合,实现业务和财务的融合。同时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要深入学习了解预算知识,一项业务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要涉及到经费的收支,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密不可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基层人员对于本部门的预算安排有个一个清醒的认识,让预算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   (二)构建科学的校内预算支出体系
  根据高校的管理特色,建立科学的预算支出体系。根据校内各预算单位的特色,参照部门预算编制的規范,形成定额运行费和专项经费的管理模式。对于定额运行经费,强化基础数据的取数和测算依据的实际情况,逐渐规范定额的范围和定额标准的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定额标准调整机制,根据各部门的职能特色,各学院的学科特点适时调整定额的标准,保障各行政教辅部门和学院履职的基本需要。对于专项经费形成校内的评审机制;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及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组成的预算编制评审论证小组,对基层单位申报的预算进行科学论证,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利用信息化强化预算执行控制
  预算执行以预算为准绳,贯穿学校全年的业务活动,预算一经批复,应严格按照执行。学校应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对预算执行做出细致的规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控制、跟踪和反馈,对预算执行中的关键点实施有效地监督与管理,避免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行为;对进度偏离较大的项目,及时与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必要时通过相应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出台预算调整办法,进一步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加大校内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定期公开校内预算执行情况。
  (四)构建并完善高校预算考评机制
  预算考评对于校内预算管理意义重大,科学、完善的预算考评机制是预算管理有效的保障,通过预算考评能够对高校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反馈。预算考评不仅关注支出是否完成,还关注预算支出的效果。考评的结果应作为中层干部绩效考核及晋职晋级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作为下一年资源配置的依据。健全的考评机制,可以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实现学校有限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
  四、结语
  高校校内预算管理对于高校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想要做好校内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及相关制度保障。高校须认真看待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校内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切实优化高校财务资源的配置,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烨.C高校预算管理改进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7.
  [2]陈宁.高校校内预算管理相关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 (1).
  [3]王洪敏.关于完善高校校内预算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 (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8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