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信用社网点费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银行息差普遍收窄,尤其是资产负债业务占比极大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向成本要效益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必须认真解答的课题。本文分析农村信用社在网点费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单位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信用社 费用管理 预算 监督
  一、引言
  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的费用是指各个营业网点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职工薪酬和业务管理费用。其中,职工薪酬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及五险一金等费用,业务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公杂费、水电费等与业务经营相关的费用。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支农助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呈现出营业网点数量多、区域分布广的特点。对各个营业网点费用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农村信用社资源浪费、成本上升,还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内控管理的风险隐患。因此,加强对各营业网点费用的科学管理,不仅是农村信用社节约资源成本、提升效益必须执行的措施,也是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农村信用社网点费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费用预算管理较为粗放
  农村信用社对辖区营业网点的费用预算管理较为粗放。预算编制时总行财务部门每年年初会以文件的形式直接核定各个营业网点的年度费用总额,各营业网点只需在核定总额内列支即可。预算的编制需要所有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参与配合。全体员工都是预算的执行者,只有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才能高质量地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农村信用社基层营业网点对本网点费用预算编制完全没有参与。各营业网点在该预算编制方式下担心费用的节省会导致下一年度费用核定总额的减少,因而产生了用完预算的行为,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农村信用社财务部门每年年初会依据上一年度各营业网点费用总额及执行情况上作简单的分析后核定各个营业网点本年度费用总额。财务部门核定各营业网点本年度费用总额并没有对上一年度营业网点费用的执行情况作详细的分析,也没有充分考虑业务发展情况、人员变动情况,仅简单地进行费用总额的微调。一方面这可能制约业务拓展,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二)费用审批流程不够科学合理
  农村信用社采用集中运营的报销模式,由各基层营业网点填列原始报销单据,经总行财务部门报账中心审核、入账、支付。其采用的是当前较为主流的报账模式,但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报账流程信息化程度低。农村信用社目前依旧保留的是依据原始单据进行线下处理,仅在账务处理及付款环节采用线上操作,线下过多的审批环节无疑大大降低了费用报销效率。首先,原始单据由各营业网点填列、初审,再递交至报账中心进行复审、入账支付,由于各营业网点地域分布广而散,报销效率受到制约。其次,部分大额费用需要分管财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财务审批委员会审批,由于单据流转和工作安排等原因,也会影响其进度。最后,全辖区的报销业务集中统一于报账中心处理,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在月末、季末、年末等报账高峰期会造成业务堆积,甚至会造成报账人员因工作量超负荷而导致账务差錯。
  2.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信用社的财务人员基本由内部选拔,柜面人员到财务会计人员的角色转换并没有中间过渡期,导致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素养不能适应财务工作。有些网点的主管会计在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素质偏低,工作能力与普通企业主管会计相差甚远。因此,经常出现报销单据填列错误、会计科目使用错误,致使报销单据在营业网点、报账中心多次流转,极大地降低了报销效率。
  (三)费用管理内部监督不力
  1.总行财务部门对基层营业网点费用列支监督不力。总行财务部门作为基层营业网点费用主管部门,缺乏对营业网点费用列支真实性的审查力度,没有深入审查其发票来源,是否真实购买发票所载服务。财务部门对基层营业网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盘点流于形式,或直接交由网点自主盘点。由此,导致存在营业网点以票套取费用、账实不符的现象。此外,费用管理及考核办法的执行有效性缺乏监督,基层营业网点普遍存在突击报账、用尽额度的现象。
  2.总行财务部门自我监督不力。总行财务部门内部对报账中心的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缺失。报账人员走完报销流程,会计传票归档后,并未进行“回头看”式的检查整改工作。因而,一些账务处理差错得不到及时更正,存在一定的风险。
  3.单位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监督不力。农村信用社审计部门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基层网点柜面业务、信贷业务等审计工作上,对同属机关的财务部门的审计频率低、审计有效性差,且费用管理的专项审计处于空白。农村信用社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之间经常有人员相互轮岗,导致审计独立性遭到破坏,其审计有效性大打折扣。
  4.监事会的内部监督缺失。农村信用社虽然设置了监事会,但其并未被赋予监督职能,无法起到监督董事会或经理层的舞弊行为,导致管理人员干预行为的存在。由于高级管理人员权力较大,在费用审批中偶有出现先支付后审批的逆程序报销现象,无疑会给单位带来风险隐患。
  (四)费用管理考核措施单一
  农村信用社出台的费用管理及考核办法对于费用管理的考核不完善、不到位,费用管理办法中考核的规定相对单一。一方面,费用的奖励与营业网点的业务挂钩,其初衷是调动全行开拓业务的积极性。但是该办法忽视了一个关键要素,即每一个营业网点的费用都是由该网点负责人直接支配,包括奖励费用。考核出现了空白区,导致普通员工对费用的考核漠不关心,其激励的初衷也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其考核办法中仅有对费用的奖励措施,对“厉行节约”并没有考核规定。此外,关于费用超支的考核亦没有将营业网点普通员工纳入其中,导致普通员工在使用单位资源时往往出现浪费行为。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网点费用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费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科学地编制费用预算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的计划、协调控制、监督考评的功能。针对农村信用社预算编制粗放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决。
  1.科学选择预算编制方式。预算方式的选择并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而是依据单位实际选择合适的编制方式。该方式可以包含不同特定预算编制方式的某一特点或多个特点。农村信用社可依据单位实际灵活地选取预算编制方式。一方面,“一把手”要带头倡导预算的重要性,在全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加强员工的培训及教育,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将全体员工看成预算的参与者、执行者。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听取各基层营业网点的意见,上下之间充分沟通。鼓励其在沟通中提出意见,凸显员工的参与感与主人翁精神。良好的管理环境、不断强化的员工参与感及主人翁精神有利于在预算执行中避免员工浪费资源的行为,也能有效地减少“用完预算”的行为。
  2.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首先,全面地分析对比各个营业网点的费用列支情况,包括近几年的增减情况、费用构成情况、每月费用列支占比等。从分析中了解各营业网点花了多少钱、钱花在什么地方、花得是否合理等信息,为预算提供数据支撑。其次,深入基层各营业网点。一方面,加强与网点沟通,了解营业网点的需求;另一方面,熟悉营业网点人员、设备的新旧、配备情况,为预算提供实际依据。最后,建立专项预算机制。专项预算能夠很好地满足合理情况下营业网点特殊的费用要求,有利于业务发展。
  通过对预算编制方式及方法的改进,不仅能高质量地完成费用预算编制,也能为预算的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强化费用管理效果。
  (二)改进费用报销流程
  农村信用社采用的集中运营报销模式,虽然是当前主流模式,但其操作流程还需加以改进。
  1.提升报账流程信息化程度。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发展,升级报账系统,实现报账业务的线上操作。第一,通过升级系统实现原始单据等资料的扫描上传、线上审批。由此,减少原始报销单据的流转,提高费用报销效率。第二,执行差异化审批。一方面,依据风险高低、业务性质制定层次清晰的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将风险较低、业务性质较常规的费用审批权限下放,改为基层营业网点会计及负责人共同把关,总行财务部门备案待查制,从而简化审批环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报账中心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引进人脸识别和电子签名技术嫁接到移动OA,发挥移动办公优势。移动办公可以打破审批的时间、空间限制,不仅能提高报账效率,也能解放高级管理人员。第三,将部分常规的公杂费、招待费、差旅费等实行闭环式管理。通过选定可靠的供应商,将报账系统以安全的方式直接对接供应商、营业网点。依靠系统将网点、供应商、报账中心实现对接,网点在指定供应商处购买服务直接触发报账中心进行审批、账务核算。月末,由银行与供应商进行款项支付。通过该模式,既能规范采购、杜绝票据假冒,又可以简化报账流程。最后,不断强化系统功能,实现多系统的链接。报账系统、人力资源系统、OA系统等多系统链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快速传递,优化管理环境。
  2.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聘请专业讲师对现有网点负责人、会计主管、财务部门员工进行费用管理、成本控制等财务会计知识专业培训。将培训作为常态化工作,设置培训、考评机制,以考促训,以考促评。其次,鼓励全行员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考取专业职称。制定长效的激励措施,将职称与薪酬、晋升挂钩,在全行营造不断学习、力争上游的文化氛围。最后,不断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全行树立“不做假账”的思想,从思想上规范会计人员账务报销流程。
  (三)加强费用管理的内部监督
  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是控制成本、合理降低风险必须采取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
  1.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是我们做好内部控制的基础。农村信用社当前的内部环境不够好,应该从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企业员工素质等方面改进。一方面,依据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内审部门等的职责与权力,做到权责相匹配、相互制衡;另一方面,全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内控意识,调动全员监督费用管理的积极性。
  2.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财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网点费用报销全流程的审核。将报销流程的事前、事中、事后一并纳入监督范畴。事前全方位地了解费用报销项目是否真实发生,可采取电话与供应商核实等措施;事中分别询问网点报销经办人、审核人进行核实;事后对营业网点费用报销进行账实核对、费用构成分析等监督。
  3.财务部门内部加强对报账中心的监督。每月由财务经理检查报销单据的规范性、账务处理的准确性等,每季度由分管领导抽查,将自我检查监督形成常态化并纳入考核中。还可以创造性地以优秀的网点主管会计为检查人员对财务部门报账中心进行监督检查。既能加大监督力度,也能加强上下级沟通,理解彼此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今后的报销效率,还可以选拔后备人才。
  4.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对费用管理的日常监督和专项审计强度。将费用管理的日常监督及专项审计进行制度化的规范,纳入审计部门每年的年度审计计划中,切实提高审计频率。严格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相关利益人回避原则,对财务部门进行审计时切实增强审计效果。
  5.切实赋予监事会监督实权,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执行效果。监事会成员应定期组织大额费用报销检查,切实履行对高层的监督,防范舞弊行为。农村信用社应当扎实开展反舞弊工作,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规范举报途径、处理程序等,促使举报、投诉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并将该制度传达至全行所有职工,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监督工作,全行营造风清气正的管理环境。
  (四)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
  针对农村信用社在费用管理方面的考核措施单一的情况,笔者认为必须扩大考核范围、细化考核指标。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3个流程对费用管理加强考核。
  1.事前,即费用预算编制。要求各职能部门、营业网点“一把手”、费用报销的经办岗等必须参与到预算编制中,并签订考核责任状,与绩效、年度评优挂钩。
  2.事中,严格考核费用报销的真实性、规范性、及时性等,挂钩所有员工薪酬。首先,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将费用报销纳入网点每月绩效考评,与网点员工绩效挂钩。由此,一方面促使员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形成群众监督规范费用报销。每月公布每个营业网点费用报销在考核中的分数,并建立信用台账,对多次排名靠后的网点实行暂停下月费用列支等处罚措施。每月针对各网点费用报销情况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召开分析沟通会议。表扬先进,树立典型;鞭策落后,责成费用管理不力的营业网点组织整改。
  3.事后,对每月费用考评进行汇总给出年度考评。年度考评与年终奖励挂钩、与下一年度费用预算挂钩。并将年度费用考评作为网点评优、负责人履职情况考评、个人评优的指标之一。召开年度费用管理分析会,分析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改进方向。通报各网点费用报销执行情况,查漏补缺,加强费用管理。
  四、结语
  通过科学的编制费用预算,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内部监督以及丰富费用管理考核办法等措施能有效地解决农村信用社对基层营业网点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费用管理,是节约成本、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2] 刘家利.财务信息化在费用报销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9(2):39-40.
  [3] 吴敏.关于优化商业银行财务报账模式的探讨[J].金融会计,2018(2):12-14.
  [4] 徐丽.基于战略导向的银行费用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19):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4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