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探讨河南省2005—2017年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趋势,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基础,选择2005、2010和2017年数据,构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2005—2017年河南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社会进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协调度。从时间上看,河南省城市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慢,仅有少数城市由于内部发展失衡导致协调度降低;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度分为五个等级,郑州市等级最高,依次排列,耦合协调度呈现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包围结构,总体呈现“中高周低”的分布趋势。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 K9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2-0097-04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ary trend of economic-social-environmental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7, based on 18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data of 2005, 2010 and 2017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progress-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measure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shows an upward trend of fluctuation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2005 to 2017,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ess will affec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to a large extent. From the time point of view, the urban coordination degree of Henan Province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but the rising speed is slower, only a few cities are reduced because of the imbalance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pace point of view,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s divided into five grades, Zhengzhou City ranks the highest, ranks in turn,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takes Zhengzhou as the center. Semi-surrounded structure shows a general distribution trend of "mid-high cycle and low cycle".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Economy; Society; Environment;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隨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已经进入重要转型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城市全面协调发展[1]。
  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已从多角度研究。祁敖雪从城市群角度分析我国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2-4];张晓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5]。郭桂萍在钱纳里新关系标准基础下,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长江流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6-7]。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构建经济、社会、环境三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2005、2010、2017年地级以上城市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试,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分析评价,希望能对河南省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评价体系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河南省18个市的经济、社会、环境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 (2005、2010、2017),作图的行政区边界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http://ngcc.sbsm.gov.cn/)1:400万数据。
  (二)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时间维度分析
  2005—2017年河南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耦合协调性发展差异显著,2005年耦合协调度0.522—0.871,2010年为0.553—0.803,2017年为0.522—0.831。全省18个市,仅郑州市处于优质协调期,其余17个市基本处于初级协调期。只有三门峡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协调度处于微上升状态,大部分处于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也有部分城市呈现下降态势。   在城市发展中,经济作用凸显,三者协调发展更是当下发展需求。郑州市经济发展较快(图1),2005年协调性最好,但从2005—2017年郑州市总体下滑,影响郑州市协调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经济发展迅速,流入人口多,导致社会公共服务人均质量受到影响。济源市由于政策变化,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和环境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协调性不断下降。周口市、驻马店市等市区则是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指数较高,经济发展缓慢,从而导致协调性低(图2、图3)。
  (二)空间维度分析
  从空间上看,2005—2017年河南省耦合协调性分布不均衡,郑州市等级最高,耦合协调度呈现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包围结构。
  2007年河南省耦合协调性范围为0.522—0.871,以郑州市为中心,周围城市逐渐降低,与郑州市相邻的焦作市和洛阳市以及北部的安阳市耦合协调指数较高,南阳市、济源市协调指数为三等水平,全省东部及东南区域耦合协调性较差,周口市、驻马店市等由于地理位置、政策因素影响经济、社会、环境指标均低于周围城市;2010年耦合协调度为0.553—0.803,以郑州市为中心,外围城市呈现“较低—低—高—较高”的半环状态势,以新乡市、安阳市呈现“O”字构型,整体呈现“南北高东西低”局势;2017年耦合协调度为0.522—0.831,略有增长但总体呈现“中高周低”格局,分布相对集中,二等协调城市由北部的安阳市和新乡市变为洛阳市,安阳市、濮阳市、新乡市、济源市、许昌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呈“S”型分布,开封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南阳市、信阳市呈“T”字型,商丘市2005—2017年耦合协调性均最差。整体来看,郑州市一直处于全省最高等级,但协调指数有所下滑,东部及东南部除商丘市之外的其余城市发展迅速,尤其是周口市和驻马店市,耦合度协调性从2005年的最低等级上升为2017年的较高等级。开封市发展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得益于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河南省经济、社会、环境数据,构建合适的评价体系,以地级市为基本单元,运用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算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2005—2017年河南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演化,实证分析综合协调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5—2017年河南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社会发展是影响协调度的主要因素。优势城市各指标相辅相成,弱势城市各指标相互促进作用较弱。从时间上看,河南省城市协调度处于上升趋势,上升速度较慢,仅有少数城市由于内部发展失衡导致协调度降低;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度郑州市等级最高,并呈现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包围结构,整体为“中高周低”的分布格局。
  鉴于此,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性,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对于各个城市的整体发展,都需要经济推动发展,提升人力资本。在快速发展经济时,必须兼顾社会公共服务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经济薄弱的城市要加大经济支持,促进其经济发展,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发挥优势,加大对社会各项公共服务的建设力度,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各市间经济流动。在发展中不能只重视经济发展,也要加快社会进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对河南省生态环境资源做出评价且合理进行空间管理,推动生态环境的建设。只有将三者有效结合,才有利于推进河南省经济—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柏乃,张维维,贺建军.我国经济社会协調发展的内涵及其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13,30(7):3-8.
  [2]祁敖雪,杨庆媛,毕国华,李佳欣.我国三大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12):75-84.
  [3]李雪松,龙湘雪,齐晓旭.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3):505-516.
  [4]旷开金,刘金福,蓝陆云.福建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测度及时序特征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8(11):3-8.
  [5]张晓,白福臣.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9):75-80.
  [6]郭桂萍,沈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8(23):138-141.
  [7]唐勇,席元凯.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分析——以江西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8(23):150-152.
  [8]刘海龙,谢亚林,贾文毓,等.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J].经济地理,2018,38(5):161-169.
  [9]蔡平,蔡刚,郭思亮.区域低碳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1):114-120.
  [10]陈俊科,李红,王锡波,等.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研究[J].节水灌溉,2016(10):105-108.
  (责任编辑:顾晓滨 梁宏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5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