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国家越来越重视养老产业的投资,并且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许多政策旨在促进养老保险的发展进而拉动内需,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基于生命周期假说并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利用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养老保险间接影响因子等变量建立模型,分析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居民消费,但最终会抑制居民消费。
  [关键词]养老保险;居民消费;时间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2-0106-05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the insurance industry has gradually crowded into the leading area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trend of world population aging, the aging problem in Chin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country attach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investment of the endowment industry, and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 many practical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dowment insurance may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and improve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This paper will use the time serie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hina's pension insurance on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Key Words: Endowment Insurance;Residents’ Consumption;Analysis of Time Series
  一、引言
  随着对外开放和改革开放的程度加强,我国经济实现了跨时代的飞跃,由从前贫穷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消费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最终消费率总体上呈现倒U字型的态势,从2005年的54.1%下降到2010年的49.1%,然后自2010年开始缓慢上升。消费率出现这种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最初我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引进了外资释放了消费需求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之后由于需求释放完毕出现了内需不足的局面。而社会保障支出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一大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研究养老保险对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随着养老金覆盖率的上升,养老金对于消费的影响就越来越重要了。
  宏观数据表明,相对于消费率,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逐年上升,中国的储蓄率1990 年为15. 3%,2000年为22.53%,到了2014年则达28.14%,排在世界储蓄的第二位。这是因为居民的住房性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以及其他消费性支出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提高,为了防止在未来无法养老以及非正常性失业,居民不断提高预防性储蓄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居民消费,而居民购买养老保险只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防,并不会在当前就体现收益价值,并且考虑到下一代的发展可能更可能还是会进行额外储蓄。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一方面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其影响表现为负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间接影响居民消费,其影响表现为正效应。但二者最终的合效应为负。因此应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从而挤出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同时使其能充分发挥其间接效应,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二、文献综述
  养老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专家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所以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养老保险对于家庭储蓄以及居民消费的相关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养老保险对于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有些学者认为养老保险对于会抑制居民消费;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养老保险对于居民消费作用不明显,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而对于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考虑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作用,這些相关研究主要考虑养老保险对金融资产的替代效应,有学者如Engelhardt (2011)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家庭储蓄有53%~67%的替代作用,因而会抑制储蓄从而促进居民消费。苏春红等(2012)认为养老保险从收入效应以及再分配效应两个方面来影响人们的消费,其研究表明养老保险的再分配效应会带来整个社会消费倾向的提高。朱波等(2014)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8)的样本数据对理论模型的部分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养老保险能显著提高40岁以上参保居民的消费能力,对所有参保居民来说约可提升9.4%的居民消费。乔琪琪等(2017)以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可有效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李建英等(2018)在费尔德斯坦扩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利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得出养老保险能显著刺激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而另外一些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这些学者考虑了养老保险计划的挤出效应,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信贷约束等等从而得出了养老保险会抑制居民消费水平的结论。Barro(1974)在传统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了个人储蓄的遗产动机并认为养老保险不会挤出个人储蓄,所以也就不会促进居民消费。康书隆等(2017)从借贷约束的视角出发分析得出在借贷约束的限制下低收入家庭由于相对养老保险缴费率更高挤压了收入,或将抑制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赵昕东等(2017)建立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得出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存在挤出效应,且在老龄化背景下会抑制消费。还有学者持中立观点,李雪增等(2011)运用GMM广义估计法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三、理论模型与分析
  (一)理论模型基础
  (二)实证分析及数据来源
  1.变量设置及数据来源
  之前大部分论文都研究全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的影响,但为了研究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对消费的整体相关关系,本文选取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Ct,单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养老保险支出PFt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其他控制变量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Yt,分析养老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关系。选取全国居民2006~2017 各年度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养老保险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虽然在1997年和2005年国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相应改革但整体影响趋势不变。这类数据可能在处理时存在异方差性等不平稳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协整和误差修正,本文运用stata13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相关数据直接来自相关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国研网》或者通过相应的预测得出。
  2.描述性统计
  通过stata13软件统计分析了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得出数据之间并不存在内生性和多重共线性。同时各相关变量描述性特征表如下所示。作出人均消费水平的对数InCt与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对数InPFt之间的相关关系图如图1,可以得出结论: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还不能确定养老保险于居民消费之间有一定的正向因果关系。
  3.单位根检验
  本文在对模型中变量(变量取对数)做单位根检验检测变量在1%、5%、10%的水平下是否平稳,若不平稳则对模型进行一阶差分后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可得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模型原值的状态下,InCt、InCt-1、InYt、InPFt的ADF值在1%、5%、10%的水平下是无法通过检验的。而对变量分别进行一阶差分之后,InCt-1和InPFt的一阶差分在三个水平下都通过检验,InYt的一阶差分在10%的水平下通过检验,InCt的一阶差分在5%和10%的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这表明在对模型原变量进行一阶差分之后数据已经趋于平稳。
  4.协整检验
  然后对于参数估计后的方程的选择结果显示:第一、LM检验后P值并不显著这代表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原时间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第二、模型估计去掉截距项时,各自变量InCt-1、InYt、InPFt在5%的水平下显著,且拟合系数更高,因此本文在估计模型时我们去掉截距项。而通过对原模型进行协整和参数估计可得回归方程模型,接着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以验证其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残差项的ADF值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即残差等式平稳。也就是说在1%的水平下,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消费水平的一阶滞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养老保险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5.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对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InYt与InCt的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5,并且因果关系显著,因此拒绝原假设,所以InYt是InCt的因,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消费水平。而InPFt与InPFt的检验结果不显著,代表不是的直接的因;与的格兰杰检验结果十分显著,代表InPFt是InYt的因,即人均养老保险支出通过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间接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所有变量的格兰杰检验结果显著代表模型整体的因果关系是成立的。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养老保险保险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接下来通过替换主要解释变量的方法对原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主要解释变量养老保险深度(IDEPt)替换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HIt),表示单位GDP下的养老保费收入Yt,反映养老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其控制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t代替,也可以反映城镇居民的经济条件。最后,为了消除异方差,我们对所有变量取对数。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7),EPS数据库。根据模型(3)进行回归,实证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到养老保险深度对居民消费水平仍然起负向促进作用,其余控制变量的结果及显著度与表3结果一致,表明原模型是稳健的。
  (四)拓展性分析
  本文在确立模型时采用人均养老保险支出作为衡量养老保险的指标,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和检验发现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不仅存在直接影响,还存在间接影响,这一部分影响表现为养老保險在支出通过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此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人均养老保险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交互项InPFt*InYt以分析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对消费的间接影响,观察参数估计结果是否显著,如果显著则代表之前的确两者之间存在间接影响。从市政回归结果可以看到,交互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我们把交互项称作养老保险间接影响因子,也就是说并且养老保险间接影响因子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养老保险间接影响因子提高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会提高0.028 个百分点。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 养老保险间接影响因子变量在实证分析中虽然显著,但系数较小,即提高养老保险支出通过影响可支配收入的间接提高居民当期的消费水平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居民消费大都还是受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养老保险会抑制居民消费。但是我们从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散点图可看出二者是呈正相关的,这与模型回归的结果是相悖的,但这并不矛盾。原因是单独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时是不考虑因果关系的,而回归结果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支出水平越高会抑制居民消费,这是因为我国实习养老双轨制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体制使得大部分参保企业养老金的人养老金待遇较低,这促使居民增加储蓄以支持退休后的消费;另一方面提高养老保险支出会提高养老保险间接影响因子,而其所带来的养老金收入较低从而不足以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因此在这时提高养老保险支出反而会增加储蓄,促使居民减少当期消费。具体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各项检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下降0.031个百分点。也即养老保险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消费。
  2.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并且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水平会上升0.568个百分点,这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且会促使人们增加消费。
  3.人均消费水平的滞后期与当前消费呈正相关,这表示前期和当期消费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人们总体消费是上升的。
  4.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添加养老保险间接因子变量后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下降0.189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说明养老保险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消费。
  对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健全养老保险保障体制。不仅只是提高养老保险支出,政府应该对于不同收入阶层或者不同职业的群体针对性的制定养老保险政策,减少不必要的养老保险支出。
  2.提高养老金待遇以及养老金替代率和覆盖率。这可以提高养老保险的收益率进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一方面提高了养老保险间接因子的作用,从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角度提高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
  3.拓展养老金发放渠道,构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指覆盖基本养老金保险、企业补充性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来说我国基本养老金补贴较低,企业年金因为只有效益高的企业养老金待遇才不错而存在不确定性,个人储蓄性养老金作为第三支柱覆盖面窄都是目前完善养老体系工作中的不足。所以政府应当加强这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这三支柱,鼓励企业建立其专属的企业年金;也应加强居民的个人投保意识,鼓励居民个人主动购买养老保险,这些都能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从而让居民享受到真正的社会福利,进而就可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不断增长。
  4.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相结合。实现养老基金高效合理管理从而实现养老资金“高收益”“稳风险”,同时进一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高效性,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人们手上資金多了就会有投资,进而就促使了居民增加消费。
  5.加强社保工作,改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支出包括医疗、教育等等支出,这些都是关乎民生的重要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消费决策。因此,应当改善医疗、优化教育产业提高社会福利,尽量做到人民治病上学政府保障,这将挤出居民预防性储蓄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6.控制房价,解决住房问题。随着房价的飞速上涨,住房性支出已经成为当前居民支出中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并且居民住不起房,奋斗一辈子就为一套房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控制住房价以及提供住房等政策可以缓解很多居民的住房问题,从而将这一部分支出转移到消费上来。
  [参考文献]
  [1]Engelhardt,G,Kumar,A,2011.Pensions and household savings:tests of robustnes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3(1-2),115-139.
  [2]Feldstein M.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5):905-926
  [3]陈彦斌,邱哲圣.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J].经济研究,2011,46(10):25-38.
  [4]侯向群.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收入门槛效应研究[J].消费经济,2019,35(2):34-42.
  [5]康书隆,余海跃,王志强.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家庭消费:基于借贷约束视角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7,40(12):165-188.
  [6]刘云鹰. 基本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
  [7]李建英,王绿荫,赵美凤.养老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3):53-61.
  [8]龙海明,熊黎,柳沙玲.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11):87-92.
  [9]李雪增,朱崇实.养老保险能否有效降低家庭储蓄——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31.
  [10]乔琪琪,冷昊泽.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8).
  [11]苏春红,李晓颖.养老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81-86.
  [12]王小龙,唐龙.养老双轨制、家庭异质性与城镇居民消费不足[J].金融研究,2013(8):109-122.
  [13]杨燕绥,于淼,胡乃军.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29-35.
  [14]赵昕东,王昊,刘婷.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与居民储蓄率[J].中国软科学,2017(8):156-165.
  [15]朱波,杭斌.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24):160-163.
  [16]顾思蒋,夏庆杰.中国城镇家庭储蓄行为研究:1995-2013[J].劳动经济研究,2018,6(5):42-81.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 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5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