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新入职卫生监督员培训需求及培训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健康中国”行动是党中央近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提升卫生监督员的执法水平,规范南宁市卫生健康服务,南宁市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求,自2016年起对新入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本文通过对培训需求和培训现状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卫生监督员的培训建议。
【关键词】培训需求;培训现状;卫生监督
近年来,“健康中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南宁市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各国的重要门户城市,人民健康服务水平必须配得上“门户”的地位。南宁市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南宁市卫生健康部门委托执法的机构,需要负责权责清单中的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目前,南宁市卫生健康部门监管的行业可以大致分为八类:医(医疗卫生)、传(传染病防治)、公(公共场所)、水(生活饮用水)、消(消毒产品和消毒餐饮具)、学(学校卫生)、放(放射卫生)、职(职业卫生)。这就意味着卫生监督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才能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卫生监督员的执法能力越强,这个卫生监督机构的综合实力就越强,这个地方能提供的卫生健康服务就更规范。
根据2014年至今的招录统计数据显示,南宁市卫生监督机构共招录32人,其中1990年后出生的29岁及以下人员24人,30-39岁人群8人,无40岁及以上人群。从他们的专业构成来看,医学相关专业共21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19人,临床医学专业2人;非医学专业共11人,其中会计与审计专业3人,法学专业2人,国防军事类2人,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2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1人,食品检验专业1人。在这32人中,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共10人,卫生事业相关工作经历的有11人,其他行业工作经历的有11人。由于新入职卫生监督员在校所学专业不一,工作经历不尽相同,工作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学校学到他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在踏入社会后需要根据工作环境继续进行学习,因而必须对新入职卫生监督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
一、培训需求倾向
本文围绕“新入职卫生监督员培训”对南宁市卫生监督机构近五年的会议纪要、通知等文件进行分析,并对32位新入职卫生监督员进行访谈,得出以下信息,详见“表1”。
通过对比管理人员和新入职卫生监督员对培训的需求倾向,不难看出,组织培训的管理人员倾向于每个新入职卫生监督员都能学习并掌握所有专业的知识,希望在短期的集中培训之余利用个人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新入职的卫生监督员虽然也想参加培训,但是希望学习的内容與工作岗位的专业相一致并对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扩展,培训学习的时间应该全脱产而不应该过多占用个人时间。在培训考核上,二者的想法也相差较大,不管什么阶段,“学生们”都是不怎么期待考试的。可以说,组织培训管理人员对培训的强度和培训效果期望相对被培训的新入职卫生监督员高。
二、培训现状
2015年底,南宁市卫生监督机构管理层成立学委会,经过学委会讨论后,决定从2016年1月开始对本机构新入职未满五年的卫生监督员进行卫生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定期考核,并邀请各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员共同参加。培训以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培训为辅,集中培训时间为每月第一周周五下午,按照年度计划表,每月培训内容由本机构内不同专业领域的责任科室负责人安排专家或资深卫生监督员进行授课及指导。每次集中培训结束后必须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间则安排在次月培训当天的上午,考核结果按照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并公示,同时会将成绩排名表以正式红头文件的形式发送至各县区卫生监督机构。为了方便现场教学,2017年初又与八大领域共25家单位签订教学协议,授予现场教学基地铭牌。
经过三年多的培训,已完成各专业领域的基础培训,开始对专业化细节内容进一步培训,并分别于2016年、2017年举办两场卫生监督技能竞赛。目前看来,培训模式基本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倾向一致。
三、培训效果评估
由于2018年、2019年入职卫生监督员参加培训时间尚短,且尚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培训效果评估可能会“打折扣”,对2014年至2017年间入职的20名卫生监督员的培训效果评估相较而言更具有意义。
(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除2016年1月第一期培训考核有1人考核不合格外,之后的每期考核均全员通过。每期考核成绩排名先后与所在岗位的专业相关,本岗位的专业或相似专业的考核则排名靠前,专业关联程度小则排名靠后。
(二)工作业绩。由于执法部门无直接经济收益产出,本次仅对无该专业资深卫生监督员现场指导的情况下有能力开展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的情况进行统计。20人中能按照标准程序开展行政检查的卫生监督员共18人,其中1人检查范围覆盖5个专业,8人检查范围覆盖2个专业,9人检查范围覆盖3个专业。能承办行政处罚并顺利结案的卫生监督员共13人,其中1人行政处罚范围覆盖5个专业,5人行政处罚范围仅限本专业,处罚范围包括2个专业的共4人,3个专业的共3人。20人中没有一人能覆盖医、传、公、水、消、学、放、职8个专业。
(三)对培训的反应。重要的是对培训的反应。管理人员普遍认为,现行新入职卫生监督员培训模式非常好,既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相应技能的演练和展示,培训范围包括了本机构所有监管行业的内容,受训人员一定很快就能承担起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而且来年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每一年都应该这样坚持下去。被培训人员目前的普遍看法却是“培训是一种任务”,是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不是权利。虽然每一名新入职卫生监督员都相信集中培训当时是有用的,对个人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均表示,由于部分专业与所在岗位的专业关联小,加之岗位调动需经过人事管理部门的同意而不能随意换岗,实际工作中无法运用培训所得的知识,次月考核时基本已经忘记培训内容,即使“临阵磨枪”通过考核,考核结束后依然会忘记。如果在工作之余抽空对培训内容进行复习将需要投入大量的个人时间,这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接受的。
四、培训建议
(一)转变培训观念。从机构管理人员的角度看,组织培训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完成工作目标,而是为了提高卫生行政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卫生监督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接受培训的新入职人员角度看,需要真正认识到知识培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由“要我参加培训”转变为“我要参加培训”。
(二)分析需求确定培训模式。组织培训时,制定的培训计划应该综合考量组织培训方和接受培训方的意愿,培训模式不应该仅仅是“我给你什么样的培训”,还应该参考“你想要什么样的培训”,综合考量之后得出的培训计划将比仅考虑一方意见制定计划更加合理,培训的满意程度也会更高。
(三)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培训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时间和场合能够实践应用,比如工作内容轮换或扩大原本的工作范围。虽然培训学习不是为了必须有用,但根据人的记忆曲线,如果不能时常用一用,必定会遗忘,那么培训将会变成徒劳。
【参考文献】
[1]孙肖潇,卢伟,朱素蓉,谢洪彬,梁茵,孙国新.上海市卫生监督机构新进人员素质结构和培训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9,26(2):45-48.
[2]张婷,王峥,薛镭,李星星.基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及其体系开发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03):25-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85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