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粮食贸易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粮食贸易企业作为调控国家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对接新一轮的国家科技与产业革命,强化自身发展优势。而这些优势的锻造都是建立在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之上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其促进机制创新、产业创新、价值创新的有力抓手,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粮食贸易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一、粮食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粮食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控环境有待改善。大多数粮食贸易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内控治理体系[1],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没有独立的内审委员会、内部风险管理部门等,主要的内控工作多由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承担,但财务部门人员本身工作内容较多,对于内控专业胜任能力也不足,无法促进内控相关工作的深入、全面的开展。2)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国有粮食贸易企业都依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规定制定细化了企业风险评估操作流程,并开展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但是由于这些工作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大多被简化或者形式化,导致风控措施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管理成效不佳。而且目前企业对于风险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不全面,风险识别与评价多依靠企业管理人员主观的经验判断,没有建立量化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内外风险不能准确地定性、考量、排序,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控策略。3)内控活动不规范。由于大部分国有粮食贸易企业都承担着国家大量的储存和购销业务,业务量较为庞大,尤其是在动态储备方面,在目前这种以贸带储的商业模式下,粮食贸易企业实际上也属于重资本行业类型,因此,企业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往来结算、资金调拨以及资金运筹等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加强资金结算中心货币资金管理就成为粮食贸易企业内控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但从部分粮食贸易企业内控现状来看,企业在关键资金管控岗位并未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资金支出授权审批控制不严格、全面预算管理管控作用不强,预算支出随意性大;财产保护机制不完善,在粮食运输、异地仓储等过程中,储存保管不到位,也未做好提前进行保险,导致货物的毁损、灭失损失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偿;粮食仓储业务内控制度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各粮库都是按照企业上级制定的内控制度执行,没有结合自身的内控特点对制度做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关键环节各岗位操作缺乏规范的行为依据。4)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在开展内审监管活动时,主要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完善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供应商及客户的选择、购销合同的签订、业务程序的执行过程、资本资产的支出情况、企业高管离任等非财务内容缺乏关注,存在较多的审计监管漏洞,容易引发一定的风险隐患。5)内控沟通与交流渠道不畅通。虽然一些粮食贸易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ERP资源管理系统强化了企业的业财一体化管理,但是企业在安装相关系统时,没有充分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对系统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许多模块功能与企业实际的需求不符,各个模块之间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和传递机制,导致各业务环节衔接不顺畅,管理人员仍然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业务开展情况,难以精准地作出内控决策。
  二、粮食贸易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和优化策略
  (一)改善内控环境
  粮食贸易企业领导者要增强内控意识,积极地推进内控体系的改进和优化,持续不断地去完善企业的内控治理结构、内控议事规则、明确内控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等职责权限[2],形成科学、制衡的权责分工机制。由董事会负责内控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推进实施;董事会下设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开展审计监管评价工作,要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具体内控实施计划以及工作任务安排;各专职岗位内控人员负责执行内控措施,强化对各业务流程及重要岗位的内控执行力度等。企业要加快财务人员转型,鼓励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方向进行转变,积极学习和了解内控相关的理论支持及实践基础,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胜任财务内控工作。将重要岗位人员的内控行为纳入绩效考评的范畴,将考评结果作为各部门预算额度、各岗位薪资奖金发放、职位升迁等的重要依据,以此来调动企业员工内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内控效果。按照国资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在不同层级之间形成合理的收入级差,按照“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基本原则增强全员的价值创造和资产回报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风险内控体系
  粮食贸易企业要将风险内控措施落实到位,建立风险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持续收集和分析企业的业务经营数据,为企业进行风险决策提供参考。要全面梳理企业的业务经营流程,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分析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建立风险识别和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指标量化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等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对指标进行赋权,按照风险危害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要明确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对导致企业产生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员进行严肃追究,将责任追究机制制度化、具体化,强化企业风险内控权威。
  (三)规范内控活动
  企业要规范内控活动,首先要加强对资金结算中心的管理,做好动态储备的“动”的控制,加快储存粮食库存周转,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申请、审批、付款等岗位的分离,强化资金支出过程的授权审批控制,防止不法分子以权谋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所有的人、财、物力资源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内,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综合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减少预算执行偏差,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的内部管控作用。企业要制定内控目标,将目标进行逐级分解细化,要求各级部门根据目标制定内控规范标准,各岗位人员根据内控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内控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四)健全内控监管机制
  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内审监管岗位,扩大单位审计监管的范围,注重经济责任审计和社会效益审计双重重点。为了确保审计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开展日常审计和不定期专项审计活动,尤其加强对重要业务环节及关键内控岗位的监管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风险行为,从源头控制风险隐患。企业要借助信息系统工具实时对业务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内控监管,通过事前的预算编审、事中的风险防控以及事后的评价反馈构建全方位的内控监管机制。
  (五)畅通内控交流与沟通渠道
  为了进一步促进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高效运转,企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一方面企业可通过搭建财务共享平台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对接,建立专门的财务信息数据库,来定期的进行财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合、组织、分析、提取等,形成相应的财务分析报告,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如通过将其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销售台账、应收账款、订货管理等与财务共享平台的数据对接,能够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业务流程优化、客户风险提示、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等提供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参考数据,更好的指导企业展开进一步的经营合作。另一方面企业要持续的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在系统中结合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价值链管理等的理论方法进一步强化系统模块功能,优化信息化业务处理流程。同时在系统后端加强流程审批控制,强化系统监控,规范系统操作程序,又能及时发现、跟踪、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异常或系统操作异常风险,确保信息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三、结束语
  綜上所述,粮食贸易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深入分析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策略,逐步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卢成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粮食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J].纳税,2018 (18):140-141.
  [2]何永民.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9 (20):239,2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88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