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智慧校园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于一体,在高校校园中应用广泛,推动了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给师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平台,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4.081
  [中图分类号]G647;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4-0-02
  0     引 言
  智慧校园是一种综合化的应用服务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科研、校园生活一体化的智慧学习、教学、生活环节,借助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充分改变了师生互动模式,促进管理、教学、校园资源、科研信息高度整合,提高信息的响应、交互速度,让师生能够准确、迅速获取信息。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1     高校数字化建设现状
  高校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纷纷开展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但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①硬件齐全,软件缺乏。这一问题是当前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常见问题,硬件设备选购容易,但是配套软件往往花费了大量资金还无法满足学校需求;针对性不够,使用不够便利,无法获得师生认可,不仅难以整合校园资源,更阻碍了智慧校园的建设进程。②系统过于大众化。大众化的智慧校园系统无法满足个性化管理、教学需求,更无法突出学校特色,智慧校园的构建要立足学校实际,逐一细化系统功能,这种细化往往需要长期的过程,并在更新中不断完善。③系统独立性过强。在智慧校园建设上,缺乏统筹全局的观念,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院系之间各自为政。从表面看,高校虽然建立了智慧校园系统,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难度重重,管理分散,数据片面,数据和资源无法共享,管理任务重。④操作平台不统一。数据、资源割据,各个职能部门的规范不同,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无法统一归纳搜集的数据信息。⑤信息标准不统一。目前,虽然不少高校制定了详细的信息管理制度,但是执行力度小,这是影响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
  2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与内容
  建设智慧校园的主要目标是使教育事业实现信息化,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提供便捷,为学生学习开通绿色通道。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不少高校在建设智慧校园时,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进行改造,但是校园网设施在长期使用下,没有及时升级、改造设备,也不能与智慧校园的智能性、安全性匹配,如链接不稳定、端口宽度不够、内容容量小、身份识别不科学、安全审计不完善等。智慧校园建设要求主光纤可以达到万兆以上,科学控制网络输出端负载,让传感网、局域网之间形成整体,设置必备的安保措施,保证信息安全,具备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基于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要求,平台内容划分为:教学管理、教育管理、自主学习、服务平台等。
  网络结构不同,适合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也存在差异。对于高校这类分层次拓扑结构,要应用与之相符的安全防护模式,根据应用网络结构,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①物理层:在外界出现自然灾害或者人为主观破坏与非主观错误时,要保障设备、设施的使用安全,这是智慧校园的首层防护。②网络层。网络层的安全问题包括“客户端访问权限”“远程接入安全”“网络用户身份认证”“域名系统安全”等。通过网络层,可以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和破坏。③应用层。应用层涉及的问题如E-mail、萬维网服务等,在保障提供服务的数据、软件安全性的基础上产生。④操作系统层。任何类型的操作系统,都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包括系统设计本身的安全隐患,如系统漏洞、访问权限,设置的安全问题漏洞,外部的病毒与黑客入侵。高校网络办公系统一般应用微软系统,本身存在安全漏洞,若防火墙未及时升级,很容易被外部攻击,导致资料外泄,数据被非法盗取。⑤安全管理。制度化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安全性,因此,高校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责任。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
  3.1   架构模型建设
  3.1.1   网络层设置
  为了保证设计符合整体性要求,在网络层设置上,遵循分层结构思想,包括“核心”“汇聚”“接入”,以智慧校园设计为原则,三位一体,将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有效执行特定功能,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合理设置网络组件,发挥各个网络组件的价值。网络层次化设计结构简单,将网络转化为基本单元,可以很快排除故障,既节约时间,又能降低风险,在系统升级时,不会影响系统其他部分的运作。
  3.1.2   物理层设置
  在智慧校园网络设置中,主要设置汇聚层、接入层即可,在开发系统过程中,提供在线操作功能,坚持负载均衡原则。
  3.1.3   网络安全设置
  安全性是保证智慧校园网络系统安全的主要措施,在设计时,要全面规划,具体方式包括开启防火墙、提升设施物理安全性能、应用杀毒软件、合理配置设备口令、VTP域认证、访问控制及数据备份等。
  3.1.4   数据存储方案
  在智慧校园中,数据的存储极为关键,通过数据的存储、积累、分析,能够提升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在早期建设中,数据库一般都与服务器、存储设备并存,而随着数据量逐年攀升,这种信息存储方式已不适用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应用存储区域网络(SAN),连接光纤,建立数据中心,储存各个部门的数据,应用双机冗热备份系统,采用SAN方式连接,能够解决传统存储方式的依赖性问题。数据库采用SOL Server 2008数据库,该数据库为中型数据库,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可以便利地进行联机分析处理与分布式事务处理,有多元化的编程接口工具,让海量数据处理、分析成为可能,也为后续程序设计提供新的支持。   3.2   智慧校园建设应用
  3.2.1   教育管理应用
  教学管理内容包括学籍、师资、教学计划、智能排课管理等方面。学籍属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各类资料文件,在智慧校园平台中,学籍管理并非单一的学籍方案,还涵盖注册管理、学籍监控、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在师资管理上,针对不同教师,应用不同的管理模块,包括教师档案、学科分配、聘任申请、工作量统计等方面;在教学计划模块中,根据教育部、高校教学大纲,按照学期、学年为时间节点制订教学计划,作为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在智能排课管理上,根据教学计划、大纲要求配置各类课程,避免教学资源出现矛盾与冲突。
  3.2.2   教学管理应用
  ①考试管理。在高校教育中,考试是一项重点任务,也是评估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标准。在考试管理模块中,划分为参数设置、数据统计、补考管理、排考管理等板块,可以提前设置参数,安排考试,避免在教室的使用上出现冲突。②选课管理。选课内容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在智慧校园平台上,按照学期统一规划,学生可自行选择,对于未完成学分者,提供补修、重修机会。③成绩管理。成绩是评估教学成效的主要参数,在学生评定中,需要设置成绩标准,只有满足标准者才能申请毕业,成绩内容包括学科成绩、补考成绩等。④实践管理。实践是培育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现阶段,我国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高校中,实践教学涵盖3类,即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以学科竞赛为例,智慧校园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在线申请”“在线审核”“资料打印”等功能,由教务处负责上传信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在接到通知后,提交报名,再由相关人员审核,未通过则自动退回,通过后可保存、打印资料。⑤毕业生管理。根据高校毕业标准,对毕业生内容进行审核,包括学位达标、毕业资格等,判断学生是否取得合格分数,纪律、学习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审核通过后,形成正式档案。
  3.2.3   移动APP客户端
  目前,学生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用智能手机,学生可以了解各类信息。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上,要基于这一趋势出发,更新办学、管理理念,开发移动APP客户端,让学生可以隨时掌握校园动态,提高学习、生活效率。其中,移动APP客户端模块包括3个方面。①学习模块。提供电子课程表、图书馆、考勤、校历、科研等内容。如,由于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多,很容易记错时间、地点,出现旷课问题,借助APP中的电子课程表,可便利查询上课教室、时间;借助APP中的移动图书馆,可随时查阅热门资料、热门推荐,设置归还提醒。②生活模块。在校园APP中,将学校的新闻、通知置入首页,每日更新,为学生推送相关活动安排,使他们能够掌握学校的各类讲座信息、相关规定、考试安排等内容。③校园模块。推送学校简介、校园文化等内容。
  4     结 语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发展的客观趋势,在具体建设上,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调配资源,提高信息、数据利用率,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惠仙.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风,2018(19):76,85.
  [2]刘皓.公安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3):189-190.
  [3]刘文.基于智慧校园的高校网络安全优化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2):99,102.
  [4]杨瑛霞,王静.智慧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3):5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5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