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推进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已成为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可从课堂价值、课堂环境、课堂制度、课堂交往和课堂样态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开展相应评价,不断促进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本和动力之源[1],也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创造、自觉遵守的一种精神思想,体现师生关系中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课堂文化建设与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的构建对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文化评价体系的目的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强化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着力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推进产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着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诚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这给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同时也赋予了课堂文化建设新的使命。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作为院校建设的软实力,有助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大国工匠”。
  良好的课堂文化展现出一种积极的、以学习为导向、合作协同、师生共同提升的课堂样态[2]。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文化评价体系,其目的是对课堂文化体系进行评估、诊断,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文化體系的建设,使高职院校课堂文化真正能够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出崇尚劳动、敬业诚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高技能技术性人才。
  2 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文化评价理念和特色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堂文化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2.1课堂价值体现大国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做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这正是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精神理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精湛、高超的专业技术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具备敬业守信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瑾细致的工作作风,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是大国工匠精神的精髓,也应是高职院校课堂文化价值的精髓。
  2.2课堂制度体现行业规范要求
  课堂制度是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帮助教师有效管理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相比普通院校的课堂制度,高职院校的课堂制度内涵更为丰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方向更具有指向性,所以其课堂制度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纪律约束,还应涵盖其职业领域、行业企业的规范和要求,让学生提前获得今后所从事行业的规范和要求的感性认识。
  2.3课堂环境体现企业文化特点
  课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涉及教学设施设备,教室环境创设等;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班级风气以及班级文化等[3]。在这里课堂环境主要指物质环境。课堂的教学设备满足职业技能的传授、教室的环境创设能体现专业的独特性,彰显专业、行业、企业文化的内涵。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4课堂交往体现协作共享
  课堂交往是课堂的主旋律,师生间的交往、生生间的交往,以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有效的课堂交往更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如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实践操作等都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共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5体现“工匠研学共同体”
  样态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可以解读为实体的个别表现或暂时状态。课堂活动样态就是指课堂活动的表现和状态。“工匠研学共同体”是课堂文化理念下理想的课堂活动样态,是“协作+教学做一体”或是“协作+实践+愿景驱动”式活动样态。“工匠研学共同体”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为载体,强调促进成员的全面成长。高职课堂文化建设中,应体现“工匠研学共同体”的课堂样态,在相互学习、合作实践的理念下,使师生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共担学习任务、共克学习难题、共享学习成果,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
  3 高职院校课堂文化评价内容和主要指标
  课题组经过调研、分析、总结、提炼,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文化从课堂价值、课堂环境、课堂制度、课堂交往和课堂样态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课堂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传统文化为底色兼顾产业、行业企业文化的多元素文化方面;课堂环境主要体现在平等对话、协作共享的学习空间构建方面;课堂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融入行业规范要求,共建共治方面;课堂交往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信任、友善协作、互助分享方面;课堂样态,主要体现在愿景驱动,实践互动和协作创新方面。
  3.1课堂价值
  新时期,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应以德育为出发点和基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视野,深刻理解“德”的深刻文化背景和内涵,使道德成为课堂文化的感性氛围,成为师生文化认同的坐标原点[4]。目前,在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中,专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还不够。因此,在评价内容上,课堂价值指标主要包括对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文化、行业企业文化,以及教师独特教学理念的评价。   3.2课堂环境
  在产学研结合的背景下,高职课堂文化应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因此,在评价内容上,课堂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对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室环境创设中融入行业企业文化的评价。
  3.3课堂制度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将行业企业的规范要求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课堂制度建设中,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因此,在评价内容上,课堂制度指标主要包括对课堂制度建设中引入行业企业管理理念,以及与行业规范制度对接的评价。
  3.4课堂交往
  课堂交往最基本的体现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频率,以及师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沟通程度。师生关系融洽、互动有效,课堂气氛和学习气氛浓厚热烈,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高。因此,在评价内容上,课堂交往指标主要包括对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的频率,以及交往方式的评价。
  3.5课堂样态
  课堂样态也就是课堂活动样态,即教学模式的呈现状态,如灌输式、对话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式等等,而“工匠研学共同体”课堂文化理念下的课堂活动样态,应是“协作+教学做一体”活动样态,或者是“协作+实践+愿景驱动”式活动样态。课堂的理想样态是形成学习共同体,民主和平等是学习共同体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在评价内容上,课堂样态指标主要包括对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的呈现状态、师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工匠研学共同体”构建的评价。
  4 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评价的方法
  4.1课堂观察法
  课堂文化的结构决定了课堂文化有显性和隐形之分。课堂文化有些是一目了然的,如教室的教学设施设备、环境创设等,有些则属于隐性文化,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用心、仔细观察。课堂观察法主要用来观测课堂环境、课堂交往和課堂样态中的部分指标。在课堂观察的应用中,事先对观察者进行培训,明确观察任务,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的使用,以便能及时记录、整理观察数据,确保准确地收集观察资料。
  4.2访谈法
  在课堂文化评价中采用访谈法,主要是考虑到在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访谈中,可以更好的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收集客观公正的事实。访谈法主要用来观测课堂价值、课堂交往、课堂样态中的部分指标。在访谈过程中,还可以就课堂文化建设,以及对课堂文化建设的评价等问题征求意见。
  4.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获得大量数据,调查结果容易量化,且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在高职院校课堂文化评价中,主要对课堂价值、课堂交流、课堂样态中的部分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用以观测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成效。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课堂文化评价内容、主要指标和评价方法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动态优化,以让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更加具有针对性,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  冯燕华,关文信.课堂文化的生态哲学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8-131.
  [2]  邹升柳,朱成菊,颜松海等.谈高职院校课堂文化的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为例[J].文教资料,2019(10):86-87.
  [3]  朱毓高,朱德全.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理念的变革与实践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5-9.
  [4]  刘和存,付玉东.新时代新疆高职课堂文化的结构优化研究[J].智库时代,2020(2):153-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43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