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题项目: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價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我院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课题编号:AY17B014。
  摘要:构建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本文针对高职工科类专业的教学评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对策,增强了高职教学质量,可为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开展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一、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一是能及时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学习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态度;二是能客观、准确地全面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教学目标;三是要对教师改进教学、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起到促进作用。所以要综合利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科学地对学生发展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其次,实施差异化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象的需要,既要实现横向比较,更要注重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形成个人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时反思改进或激励奋进。再次,评价还应具有时效性和动态性,以随时形成每个学生(或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并推送给学生本人(或教师),以及时反思改进。最后,评价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使师生互动、效果评价不会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宏观目标的框架下,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描述。同时也对各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相应的要求,课程教学目标要全面体现其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各门课程的教学能否实现其预期的教学目标,决定着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明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目标。为实现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上岗实习等目的,应合理选择实践教学教材,列出实践教学大纲,合理配备教师,定期通过考核方式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教育内容的合理。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合格情况、所有项目竞赛情况、创新研发情况以及毕业、就业等情况。
  (二)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为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效率,切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非常必要。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及时做好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改进工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组织机制。三级监控组织,主要通过评价中心、实训中心、教务处组成。为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管理作用,需做好各层面质量评价工作,经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严格约束不同岗位人员的行为。
  (四)设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机制。实践教学活动、所有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等,均需实行严格的监督、反馈。通过对日常实践教学秩序进行检查,经初期、期中、期末对实践教学检查,能够准确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各科室和中心反馈信息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三、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
  (一)构建教学评价团队
  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评价团队应有效的设置专业结构以及职业和年龄结构。教学评价机构设置专业人员并做好队伍建设工作,聘请一些退休的教授担任评价工作。 然后,将工科专业人员、理科专业人员相互结合起来,聘请其他领域专家,对实践教学活动加以全程监督、管理和指导。主要经高职院校退休人员、教育管理人员构成教学评价队伍,进而做好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团队建设工作,有效保障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建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特色评价机制
  经以往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评价机制,很难实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主要表现无法确保监控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职能为对日常教学活动质量进行监控及评价;构建教学监督中心对教学全程加以严格的检查;设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构成实践教学监控评价主体机制。加强理论教学监控和评价,重视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工作。
  (三)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制度。基于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建立学校、学院和教研室三级质量管控机制,开展多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使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制度得到落实。学校层面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质量评估办公室负责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二级学院负责本学院的教学质量保证工作,教研室负责专业和课程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形成各个层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报告,提高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有效性,重视诊断与改进工作中的改进环节,确保诊断与改进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优化基于实时数据的管理系统。转变教学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建立“用数据说话”的理性决策思维,在全面、系统的数据基础上分析问题,形成对教学评价工作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通过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常态化的数据分析、预测预警与改进机制,对工科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和职能管理提前计划、连续监测、实时考核、及时预警与持续改进。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数据采集管理工作制度,实行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制,完善平台信息采集督促机制,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数据的完整性。对数据平台进行动态化管理,充分发挥平台分析与预警功能,监控日常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基于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分析,形成教学质量监控、分析与反馈机制。针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资源与条件等,进行学生互评、师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自我反思、改进学生态度与方法,教师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条件、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积极投身下次教学。
  (五)开展对关键项目的诊断与改进。修订和完善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从专业定位、专业师资、课程教学、实训保障、学生发展等5方面采集专业发展信息,根据教学质量管理数据,形成专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常态化专业诊改机制,促进校内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实行课程内部质量自控、学校复核、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反馈、质量改进的循环闭合的教学质量保证运行机制。健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根据学校、企业、学生不同的角色特点,对关键环节教学质量进行量化,通过实时数据信息的汇总,实现全过程、网络化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六)建立和健全公开、透明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创新持续改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明确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相关质量标准,树立全面、正确的现代教育质量观、人才发展观和职业道德观,从而形成全校教学质量价值体系,建设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软环境。学校通过建立自我保证的质量文化,让全体师生员工以提高质量、维护质量作为行为准则,从而形成集体协作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质量改进观,使部门(单位)、团队、个人都自觉成为质量生成与保证的主体。各主体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方式和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方法,让追求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四、结语
  为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新教改的要求,高职院校方面需结合自身情况,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评价机制,以此持续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整体质量,使教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艳玲,姜福金,王耀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5):23-26.
  [2]潘强.大数据分析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6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