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战略导向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孔凡云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GDP产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整体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人才之间的“调和点”愈加增高。在市场宏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很多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对自身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革新,在人才管理机制、企业运行机制中进行了全面的监管。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引进了相应的“战略发展”以及“全面预算管理”来对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自身缺乏一定的主导因素,导致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所起到的管理模式结果呈现“未完善”的问题。因此,“战略发展”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结合遇到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将就基于战略导向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展开讨论,阐述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讨论中结合企业战略的实际发展目标出发,研究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有效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关键词:战略导向;企业全面预算;综合管理;预算编制;预算考核机制;研究讨论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在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中,企业紧跟我国的发展步伐,其自身的经营成果得到了全面性的提升与发展。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帮助企业自身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因此在我国各个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大规模的运用。在企业进行自我发展的过程之中,为了保证其整体在战略规划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将就我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从实际构建以我国社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战略导向。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应分析
   1.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在我国的综合发展中,为了保证其整体的发展规划更加全面化,企业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根据企业综合的市场状况条件(包含了自身的运行特点)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采取综合有效的方式,对企业自身内部结构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资源进行统籌调配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可以有效得知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如“企业预算编制”、“企业预算执行”以及“企业预算考核”、“企业预算分析”。在“企业预算编制”阶段,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了确保真实性,需要对未来市场的整体需求状况进行初步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制定相应的规划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编制相应的“企业销售预测”。在对上级部门的工作汇报中,以“企业销售预测”为基准目标,将其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而处于“严谨性”、“逻辑性”的综合考虑,在“预算编制”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例如“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这些有效的预算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各具不同,需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换算。此外,在年底的清算中,企业自身的综合发展将进入下一个预算年度。因此也需要在整体的预算环节中根据“企业市场环境”、“企业经营条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修改所编制的预算内容,并保证其自身的预算以及调整需不偏离自身单位的整体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每一个会计年度末,对相应的执行分析而言,企业都需要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各部门的实际表现生成预算分析报告。在此报告中,需要注意,企业自身的考核与评价,需要根据此报告做出相应的依据(但并不是绝对依照)。此外,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根据不同单位、企业的性质不同(如政府扶持企业,轮胎店等)其相应的预算管理目的也不尽相同。
   2.全面预算管理特点
   在我国的基本“全面预算管理”中,根据相应特点需要展开综合分析的包含“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中,财务部门进行“执行”和“分解”的操作。这种“执行”和“分解”的操作包含了企业运行的全方面基础;此外,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其自身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全面预算管理”与其他执行的“单面”重点相比,其更注重“企业效益性”以及“企业综合性”。在预算编制管理中,为了保证后续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可以综合降低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企业自身的预算指标整体预留有相应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整体编制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考虑到在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特殊管理方式,帮助企业具备更好的风险应变能力。
   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1.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过程相脱节
   虽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我国已经开始施行,并保持了约有10年左右的发展,整体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际的实践和发展中,受不同企业规模的限制(例如事业单位、国企、私企、三资外企等;也泛指企业的整体规模大小),“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的企业间的应用也存在相应的问题。这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整体的发展趋势,更是导致我国在国际中,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弱性”。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的整体发展需要得到全面且充分的调整。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之下,我国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国企业的发展在50年内实现了“翻倍增长”,履行了“改革开放”的目标举措。但在发展过程中,受某些不可抗因素影响,各企业的综合起点存在“不一致”的问题。首先,这种“不一致”的行为首先表现为“企业预算编制”与“企业预算执行”呈现脱节现象,且相互之间的“预算管理过程”流于形式。根据系统性的分析,造成这种现象总共有两种后果,其一是缺少必要的科学编制,导致相应的预算人员在针对企业自身进行“销售预测”时过于简单,在设计规划时没有后续的紧急预案;此外,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基础性企业运行机制,在企业自身整体的发展中,这种“基础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际作用以及实际意义。这就意味着在企业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中,相应的预算编制人员需要“长远”以及“战略”眼光。这种“长远”以及“战略”眼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工作中,依靠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以及企业的集中培训才能做到。因此,缺乏这种“长远”以及“战略”眼光,将对企业后续的发展极为不利。很容易导致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的综合性问题。此外,在部分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性质发生了非常不利的改变,其自身的机构设立以及某些指标仅针对于上级的综合考察,无法对企业起到必要的约束作用。因此,企业自身、企业管理层、企业的综合规划均未对此产生统一的具体认知。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企业各部门之间明显缺乏沟通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相互独立,部门中的员工进驻中企业自身的利益,目光发展短浅,对企业整体层面的效率需求考虑不周。    2.没有建立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此外,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困扰这些企业综合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在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与其他发展规划不同,其自身非常注重管理规划体系。很多企业在自身的管理发展中,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业绩经营中,难以维持后续的经营风险以及经营挑战。此外,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如何进行综合有效的战略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的综合管理中,如果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不充分,很容易导致企业后续的发展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与干扰。因此,在企业后续的工作中,很难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降低了整体的发展效果以及发展趋势。
   三、战略导向视角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议
   在我国的综合发展中,想要保障整体的自我发展目标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实现综合性的战略指标。在整个战略体系的规划中,其自身必须努力打造与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全面预算管理环境。在这个“全面预算管理”环境中,企业自身的成功发展需要相关部门设立一个“目标规划点”,在后续的制定中,企业自身要想保证全方面的综合发展,就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实现全面的安排与实施。例如在完善自身的组织管理架构,并在这个组织管理架构中,根据相应的规划设置完整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此外,在日常运行中,企业自身还需要将相应的战略规划综合渗透到各部门中,有效强化其自身的发展战略,保证整体企业员工充分意识到战略发展的重要性。在设立“目标规划点”中,需要各部门紧密合作,保证各主体可以依照自身的业务特点实现并设置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同时,根据不同的管理重点进行全面的安排。对“企业预算编制”、“企业执行”和“企业考核”等领域加强控制,综合保证企业的全方位战略发展。
   1.制订年度预算方案以及高度的关联性
   在企业制定其“年度预算方案”中,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定,全方面保证整体合作的有效性。在“实际情况”的设定中,需要企业自身在制定“年度预算方案”时,必须根据现有“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进行综合设定,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提升。在自身的发展规划中,做到“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出发”,“从企业制订的长期计划出发”、“从企业自身的短期计划出发”,“从完成预算的计划出发”。并在后续的审核中,根据整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审批。在审批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必要的“二次审核”机制,并根据不同的机制审核结果,设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在“二次审核”中,其宏观所致并不是狭义上的领导层“二次审核”,而是不同部门的“二次审核”。并在“二次审核”中实行“W机制”。例如某项重要的决策,领导层在进行初次审核后,需要静止2天,随后在第三天再次审核;在第三天审核完毕后,由次级部门进行二次审核,并在二次审核后再次静止2天,然后在第三天的时候进行二次审核。领导层以及次级部门综合审核后,完成两个“二次审核”,且“二次审核”均依照“W机制”进行,将全面提升企业的发展,保证其发展措施长久有效(见下图)。最后,在综合设定中,企业需要将“长期的、长远计划”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分解为各个不同的小单元(分解过程以及实施目标可依照'番茄法'进行综合设定)。通过不同的小单元设立不同的目标,并通过短期目标设立“预算方案”。此外,正如文中所言,我国企业之间存在不同的特殊情况,“全面预算编制”应使用“混合式”的预算方法。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1)完善预算考核机制
   在进行“预算考核机制”时,为了保证整体目标的完善性,需要从三个层面综合进行。例如为了体现考核机制的有效性,应该保证采用必要的“比对方案”。在“比对方案”中,对企业的部门进行逐级考核,考核的指标需要逐层进行。在进行考核时,需要注意整体的考核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部门之间的跨动。此外,在考核参与人员中,应是上级人员考核直系下级。很多企业在设定考核目标时,虽然做到了“逐层考核”,但是这种“逐层考核”存在一定的“单向性”。这种“单向性”体现在企业的第一领导层考核第二领导层,第二领导层考核第三领导层,以此类推,直到基层员工考核。但是“第一领导层”的考核却无人来做。很多企业认为第一领导层的所有决策都是正确的,无需进行管理评定。但这种狭隘的认知是错误的,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且企业中的第一领导层接触到的事物都与企业自身的存亡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关于“第一领导层”的考核需要回归本质,完成循环。由公司基层员工以及各部门领导反向考核,形成具有“可持续循环发展”的考核机制,做到“永动机”。其次,在考核中,针对不同的等级,其考核机制应该具有不同的考核周期,避免考核机制“同质化”降低了整体的考核效果。在对员工进行考核时,应设立“循环周期”,一般来讲,企业的循环周期包含了“月”、“季”。“月”为小型考核,而“季”则为大型考核,与公司自身制定的销售规划一致。而针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其考核周期需要以“周”、“月”为主。之所以采取以“周”、“月”为主的考核制度,是为了保证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提前设定对下级的管理制度,预留出“执行时间”,并从一定角度中保证整体考核制度的“公正度”和“及时性”。企业要及时公开发布预算考核的标准,增加考核透明化,保证企业员工的整体参与性。
   (2)科学制定预算考核指标
   在企业设定管理考核目标时,其整体的预算考核指标需要满足相应的特性。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制定“量化考核”,在“量化考核”中,根据不同的指标设立不同的责任主体,完成全面的自我提升,避免无用功。例如在考核中必须遵循“基本原则”,在“基本原则”中,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为员工设立完美的考核环境;此外,要保证整体的考核指标与战略发展目标一致,在整体的一致性中对不同的对象标明考核范围。企业的“一致性”必须以基层员工为基础,如果不以基层员工为基础,则整个考核体系将毫无意义。最后,对不同的考核目标进行必要的绩效指标考核,且在相应的指标中保持“寬松性”。此种“宽松性”指的是不能跟某一指标过分要求,其基本数量以及基本目标需要设立合理。不能过分强调某一单一指标,考核指标不宜过多,数量要设计合理。考核机制设立的最初目的便是通过考核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个人绩效考核,个人绩效考核的整体规划并不是针对个人,而是整体,员工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引进平衡计分卡
   在平衡计分卡的设立中,其可以有效保持公司整体运行机制的平衡。在企业的发展中,其不仅是单纯的“销售”,更是一种包含了大量基准目标的责任。例如企业大致需要符合“企业业绩”、“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企业运营”、“后勤管理”等,还需要预防员工的突发性伤害,如“工伤”、“猝死”等。因此,企业自身需要考虑并兼顾的事项极多,对于某些方面就会出现监管不力的现象。这些细小的问题聚集在一起,将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综合预防并根治这种“风险”。为了保证整体的根治风险更为有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平衡计分卡”。使用“平衡计分卡”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财务”、“企业内部”、“企业业务”等过程的平衡。在基本内容实施中,通过集中性的预判,可以保证整体的预算绩效得到充分考核。引进平衡计分卡中,可以将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生成不同年度的预算方案,有效保证整体的综合发展,优化企业自身的资源配置,有效促进并达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企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整体发展。并通过资源发展为我国人均GDP产值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提升效果。创造了就业机会,帮助居民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准,从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我国的社会治安,降低了犯罪事件的发生概率。在我国的综合发展中,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整合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我国综合发展中,对于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部署已经实现了有机增长,且形成了必然趋势。因此,在整体的战略化发展中,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具有“更加明确”、“更加合理”的分析。在建立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将其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一致的协调性,保证整个管理体系呈现精准、合理的分布。企业在后续发展中,“预算管理”与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起到有效的协调,并就自身的短期发展目标进行有效且必要的“综合判断”。通过“综合判断”,使企业自身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章莉,叶青.基于战略导向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No.2876(28):45-51.
  [2]刘赛楠.基于战略导向的软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00(023):128,130.
  [3]辛晓颖.试析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民商, 2019.
  [4]辛晓颖.试析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民商,2019,000(006):66,127.
  [5]周凌燕.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
  [6]谢建军.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2):321.
  [7]姚忠华.试析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9(33):16-17.
  [8]岳林香.对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时代经贸2019,473(12):40-41.
  [9]翟皓颖.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SJZ钢铁厂为例[J].财讯,2019(10):82-82.
  [10]王周喜.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1).
  [11]纪开琴.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城市周刊,2019,000(022):P.81-81.
  [12]张木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000(027):98,100.
  [13]柳林,邓杰.战略导向精细考核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成效[J].财会学習,2019,000(034):81-82.
  作者简介:孔凡云(1982- ),女,汉族,山东曲阜人,本科,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公司内部控制、公司全面预算、企业成本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67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