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熊市重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晓会 李箐
因2008年大跌搁置的各类创新,有无希望在2009年重启?
《财经》记者 乔晓会 李箐
“跌幅超过65%,全球股市跌幅排名第十三,在主要股市中跌幅排名第一。”这是在2008年底的最新统计中,上证指数获得的名次。
两年来轰轰烈烈的牛市在几个月里草草结束,投资者的狂热迅速降温。20万亿元市值蒸发,让所有参与者都付出了代价,而监管机构力挽市场的自信也随之化为泡影。
另一方面,股市的“过山车”再次印证指数的涨跌只是市场的表面现象。对于监管机构来说,与其花费过多精力平衡市场利益主体,处心积虑又徒劳地稳定指数,不如重建“地基”,完善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与体系,力推创新和变革,股市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回首2008年,融资融券、创业板、股指期货等诸多创新,均因为指数的调整而搁置,困扰市场多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几乎没有进展。进亦忧、退亦忧的改革措施,会在2009年破壳而出吗?
放下指数包袱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层来说,股市指数纠缠了太多因素。
从表面上看,证券市场关乎全国上亿股民的和谐稳定,因此关心指数的涨跌,是监管层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而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指数成为了衡量监管机构业绩的标准。正是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即使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监管层仍一再冀望中国证券市场扮演一枝独秀的角色。
然而,从去年4月开始,监管层的政策在大趋势面前,对市场的影响渐趋乏力,政策指挥棒对市场的作用逐渐失灵。
2008年4月,降低印花税和限制“大小非”政策连续出台;9月,央行降息、降低印花税和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政策出台;11月,“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出台;但市场一直处在反弹、消化利好政策、回落的循环之中。每一次反弹周期都不到月余,市场很快回落。
此外,中国证监会一直还在强调“维稳”基调,但仍未能改变市场下行趋势。
数据显示,2009年,包括股改产生的“大小非”在内的限售解禁股将超过6800亿股,相当于目前整个市场的A股流通数。这被市场认为是笼罩在头顶的“阴云”,也成为市场利益主体呼吁监管当局出手干预乃至“救市”的一个借口。
不过,去年的市场走势早已证明,“大小非”不过是一个伪命题;以“大小非”为假想敌的政策限制,并不能改变市场的预期。无论国资部门如何强调其持有决心,甚或有上市公司做出不减持承诺乃至回购决定,市场向下的势头丝毫未减。
对于规模巨大的国有股来说,解禁并不意味着变现。因为按照当前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在相当多的领域,国有需要保持控股地位,各级国资管理部门都纷纷表态要求严控国有股减持。
此外,干部管理体制并不市场化,国有股的变现并不会给国企高管带来个人利益,反而会削弱其权利,因此国有股的减持意愿并不高。与此同时,“小非”股东亦会考量抛售的价值最大化,只有真正急于套现的“大小非”,才可能毫无顾忌地抛售。
事实证明,在过去两年,证券监管机构自信的、以政策影响市场的方式已经失效。即使是力免经济下滑的宏调政策,于市场趋势而言也没有根本性影响。直接针对市场的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时间尤为短暂,这也凸显出证券市场的本质,价格永远以价值作为基础,任何试图以不改变价值影响价格的努力最终都将付诸东流。
留给监管机构明智的选择是:既然“政策救市”已经失效,就不要重新拾起这个“包袱”,指数的涨跌不应成为套在监管层脖子上的枷锁。
创新和变革
回顾2008年不难发现,证券市场计划中的多个创新与改革,均未能在这一年的下跌中实现。
困扰市场多年的新股发行体制,在2007年11月中石油上市后,达到被质疑的高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新股发行长期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大比例非公开发售(网下配售),使发行过程向机构投资者过于倾斜,与公开发售的价差更加剧了不公和造成寻租现象的发生;行政干预定价机制,询价环节流于形式,而首日大涨是价格扭曲最普遍的体现。
据《财经》记者了解,发行体制方面的改革近期将获得改善,最先可能在询价环节上率先实现市场化,取消窗口指导;同时推进配售权制度改革。
不过,这只是技术操作层面的点滴调整,真正的改革还应该彻底放弃审批制,进入备案制,让市场决定IPO的成功与否。只有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发行,才能够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真正完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进而真正解决上市公司质量差的问题,由证监会在其中包办代替的后果,只能是寻租行为大行其道。但是,从目前的迹象看,在2009年将看不到发行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由于担心给市场带来扩容压力影响,原定2008年上半年推出的创业板,至今仍未能推出。不过,由于近来中小企业融资不畅,创业板借此可能会在弱势中加快推出的步伐。但监管机构目前仍讳言创业板的推出,不想以扩容政策承担市场下跌的罪名。
融资融券则举棋未定。去年10月国务院批准启动融资融券试点,随后的国际金融形势及各方争议,令决策层的决定一拖再拖。来自监管层的信息显示,为了保证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不增加做空动力,引发指数下跌,该制度将会先单方面推融资,而融券则短期内不会推出。
然而,作为国际上一种非常成熟的交易制度,融资融券双向同时推出才是正常的。单向推出是否会出现制度缺陷而引发重大的问题,目前还难以预料。由于制度设计不够完备的南航权证在过去一年中所引起的骚动,足以为今后的创新提供警示。
股指期货并没有写进刚刚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业内预计其短期内推出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台湾前证券监管机构高官戴立宁认为,市场在牛市,参与者众、受益者多,稍有不慎的改革或创新,就会触动参与者的利益,改革创新的阻力很大。相反,熊市条件下,投资者损失较重,寄望变革能为改革创新提供助力,所以,熊市最有利于变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4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