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治理长江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敏华 于达维

  投资将逾500亿元的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能否在部门和省市的利益交织之中,为航运改善以及生态重建奠定基石?
  
  “今天宝钢水库蓄水特别多,大概咸潮又要来了。”
  4月8日,在长江口生活了40多年的上海宝山区罗泾镇新陆村党支书王利华颇有感慨地对《财经》记者说。
  站在长江口南岸边的大堤上,左侧是汹涌的江水,右侧是库容40万吨的宝钢水库。水库建成于1985年,不仅保障着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宝钢的用水,在海水倒灌引发的咸潮凶猛时节,也是整个大上海的应急水库之一。
  对于王利华而言,现在的长江口和他的记忆已经难以重合。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滩头越来越大,水越来越浅,水质越来越差,鱼的品种和数量也越来越少了。
  长江口,系指自江苏常熟徐六泾至长江入海口的河口50号灯标处,长约182公里。自徐六泾以下,崇明岛将长江分为南支和北支,其中南支由长兴、横沙两岛分为南港和北港。随后,南港再由九段沙分为南槽和北槽,形成长江口三级分流、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
  长江自300万年前形成以来,一直从此处东流入海。沿着这条“黄金水道”,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由于这一段河道宽阔、水沙条件复杂,整个长江口一直在随着岁月推移而演变。
  3月10日,由水利部负责论证研究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下称《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这个总投资逾500亿元的宏伟“蓝图”,将在未来十几年中再次改变整个长江口的大格局。
  
  航运为先
  长江口扼守着中国含金量最高的一条黄金水道。据交通部统计,2007年,长江干线水运年货运量首次突破了10亿吨大关,超越了欧洲的莱茵河以及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全世界最为繁忙的“水上动脉”。在长三角,90%以上能源、外贸物资的运输,都依赖水运。在整个长江中下游沿岸,码头、泊位鳞次栉比。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为了确保宝钢所需要的深水航道的畅通,长江口综合整治就提上了日程。然而,水利部长江设计院上海分院院长徐建益告诉《财经》记者,长江口河宽水浅,河势不稳定,沙渚移动快,如果不熟悉航道,船只很容易遇险。因此,要确保长江口的通航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
  在江苏、上海交界处的浏河码头,《财经》记者遇到在一条客轮渡船上担任轮机长的王师傅。在这条轮渡上工作了20多年的他回忆说,上个世纪80年代时,这条航线还是一条直线,现在却要多绕十几公里,原来一个多小时的航程也增加了大约45分钟。
  对于长江口范围内的暗沙变动引起的河势变化之快,1997年主持编写《长江口综合开发整治规划要点报告》的徐建益,也深有亲身体会。就在该报告出台不久,随着1998年和1999年长江流域的两次洪水,长江口的河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此后,三峡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对于长江口水沙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更何况,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其潜在影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水利部下属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下称长江委),不得不于2002年启动新一轮的长江口规划修订工作。到了2004年9月,一份由长江设计院牵头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2004年修订)》(下称《要点报告》),正式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查。
  据《财经》记者了解,与1997年版本相比,此次修订版补充了长江口岸线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意见和非工程措施规划等诸多内容。之后,《要点报告》又经过反复酝酿,才最终形成刚刚由国务院出台的《规划》。
  目前,位于长江口南支南港北槽的深水航道,经过十年建设之后,其水深已经从最初的负7米提高到负10米,并一直上溯到南京市。航道水深达到10米,就意味着5万吨级的第四代集装箱船可以乘潮进入长江口。
  根据这次规划,长江口的航道水深将最终提高到12.5米。届时,不仅5万吨级船舶可以全天候进入长江口,10万吨轮船也可以乘潮通航。目前,江苏省亦在积极争取把这一水深延伸到南京,如果顺利实现,届时南京这个不临海的城市也有望一圆国际重要海港区的梦想。
  要把长江口真正打造成航运通途,首要任务就是稳定河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师大河口海岸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吉余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长江口的关键性工程有三个,即徐六泾节点、南北港分流口和南北槽分流口。目前这三个关键性工程中,仅南北港分流口未治理;而《规划》实施后,长江口治理的大局“将可奠定”。
  
  北支工程取舍
  如果说在以航运为先的南支治理方面,长江口所在的上海市、江苏省以及各个部门有着基本的共识,那么北支的情况要微妙得多。
  北支为长江出海的一级汊道,西起崇明岛,东至连兴港,一度是长江通海的主航道所在。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不断的淤积萎缩,在航运上已经风光不再。目前,北支的入海流量,长期徘徊在整个长江入海总流量的1/20以下。
  淤积加重,和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长江水流量不断下降有关。原来长江水流速很快,泥沙不容易沉积;现在上游来水比较少,流速很慢,自然泥沙就越积越多,并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北支之淤,不仅导致航道变迁,同时,由于入海流量过低、流速过慢,在涨潮时,腥咸的海水也很容易长驱直入,甚至通过这一通道进而倒灌南支。
  早在1959年,北支就开始出现盐水倒灌南支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盐水倒灌的威胁还将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在过去30年内,上海附近的海平面已经上升了超过11厘米;预计未来十年中,还将继续上升接近四厘米。河口专家甚至预测,至2050年,上海市沿海的上升幅度将达到50厘米左右,长江三角洲北部沿海约45厘米左右。
  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切实危及到上海市、江苏省的淡水资源,长三角也日益成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2007年年初,长江口的咸潮来势之凶猛更是达到了近十年之最,上海市水库取水口盐度最高时超标五倍多。
  要彻底解除盐水倒灌的威胁,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占入海流量比重已经很低的北支完全堵死。但这种治理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就是会破坏北支现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同时也不利于长江北岸地区排涝以及水资源利用。
  接近规划的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最终采取的是上海市提出的“中缩窄”方案,就是通过适中围垦缩小部分河宽,来加快水流速度,从而在保留北支的同时,解决进一步淤积以及海水倒灌问题。
  按照这一规划,上海市可谓“一箭双雕”。
  目前上海市主要水源地――黄浦江的供水能力已达极限,因此,未来的水源地只能更多地寄希望于长江。除了现有的位于长江口南岸的宝钢水库以及陈行水库,投资160亿元、预计2010年建成的青草沙水库,就位于南支北港南侧,该水库可满足1000万人的需求。在解决了海水通过北支倒灌问题之后,未来的水源质量也将更有保障。此外,围垦也将使得“寸土寸金”的上海市,获得宝贵的新增土地资源。
  然而,对于江苏省来说,这一方案可谓有利有弊。随着海水倒灌问题的缓解,江苏省位于长江口南岸的太仓水库也将获益。此外,在“中缩窄”之后,江苏省也可以利用航运条件得以改善后的北支开辟新的航道;像江苏海门、启东等地区,远期可望借此开辟最高3000吨级的水上运力。
  不过,业内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亦承认,由于这一方案造成水位抬高,也会使得排水不畅的问题更加突出,导致位于上游的江苏在洪涝时期面临更大的考验;此外,水流加快之后,对于江苏沿江的堤岸冲刷也会加剧,要确保安全就必须追加投资。

  鉴于此,江苏省一直要求上海市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由于双方至今仍有分歧,规划虽定,但据《财经》记者了解,北支工程正式启动或许仍待时日。
  
  清水难求
  咸潮只是影响长江口水质的一个因素而已。要真正还长江口可以放心饮用的清水,挑战仍然艰巨。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2007年,长江的主要污染物入海量高达640万吨,其中仅重金属排放量就超过了2万吨,这还不包括2162吨的有毒物质砷。目前长江口及其近海水域,已成为中国近海污染最严重的海域。
  河口水作为江海混合的水体,目前仍无专门的水质评价体系。多年来,河口水质有地表水和海洋水两种参考标准。
  上海市环保局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由于水利部、环保部和海洋局之间采用不同的检测数据,部门之间就很难协调。以地表水标准来看,长江口目前的水质为III级,江中心基本为II级。不过,水利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长江口的南港和竹圆段不仅铅与镉两种重金属含量超标,水质也已经沦为V类(仅比最差的劣V类略微好一些)。
  由于河口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营养盐比例失衡,近年来东海赤潮发生的频率逐年上升,已经逐渐威胁到沿岸的海洋生态环境。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赤潮高发区目前多集中在东海海域;其赤潮发生次数和累积发生面积,分别占到了全国海域的73%和84%。
  不尽污水滚滚来,加上过度捕捞,使得整个长江口区域的渔业资源量遭到严重破坏。水利部门的统计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渔业产量远小于六七十年代,整个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已经出现了全面衰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师大河口海岸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吉余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过去很多长江口的鱼类,现在已很少能看到。如长江口特产之一的刀鱼,由于物以稀为贵,目前每斤价格已经上涨到两三千元。即使在3月这样的传统汛期,捕捞刀鱼也似大海捞针。
  原国家环保总局曾经组织有关机构,对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过为期两年的调查分析。2006年底完成的这一课题显示,长江口3.8万平方公里海域范围内,接近八成都是IV和劣IV类海水。而从海底采集上来的样品中,长江口有近三分之一没有任何底栖生物,海底“沙漠化”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虽然早在2007年1月,《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就已经通过审查。作为回应,水利部在《规划》中也承诺依据长江口水功能区划,计算提出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量,实施总量控制。 但有关专家对《财经》记者坦言,鉴于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污染源头主要来自长江流域的中上游,因此仅控制住长江口的排污量,收效仍然十分有限。寄希望这次《规划》能带来水质和生态的质变,或许并不现实。
  
  “水”“土”之争
  长江口所拥有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在水中。目前,这一区域拥有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中华鲟幼苗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前三者由上海市管辖,后者则为江苏省级自然保护区。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段红东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大量滨海湿地无人管理与湿地资源过度利用并存,不仅严重影响了湿地生物资源的贮量,也对长江口湿地生态平衡产生威胁。
  以长江口北支北岸和崇明东滩为例,多年来为上海市贡献围垦土地约460平方公里。但是,这些围垦行为也加速了长江口北支的萎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河势不稳的风险。
  据《财经》记者了解,上海市为了追求土地平衡,每年平均要围垦6万亩到8万亩土地。然而,在增地和湿地生态保护之间,很难做到两全。
  此次《规划》设计过程中,滩涂部门曾积极主张通过促淤的方式形成新的滩涂,从而来置换已经淤高的滩涂。他们认为后者生态价值已经不高,更适合用于土地开发。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由于上海市区土地供应紧张,地方政府也希望用这些新围垦的土地,来置换成市内的建设用地指标。
  然而,正是出于保护这些自然保护区及其他湿地资源的考虑,环保部门对《规划》草案中涉及的围垦范围、速率等都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取消了一部分来自围垦部门的圈围要求。
  例如,上海市曾拟在崇明东滩南面的北港北沙和九段沙的部分地区进行围垦,认为这两个区域湿地价值已不高。但这一设想受到环保部门反对,东滩南侧的高滩和九段沙部分的围垦计划,在最终通过的规划中都被取消。
  除了滩涂围垦与湿地保护的内在冲突,其管理权也同样存在不确定因素。多年以来,水利部与国家海洋局在河口海域存在管理上的交叉重叠。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上海市海洋局局长张惠荣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口滩涂围垦需要先取得海域使用权以后,方可进行围、填活动。因为“不论海陆分界线划在哪里,沿海滩涂围垦均是严重改变或者影响海域特性的活动”。
  张惠荣强调,海洋和水利部门不存在职能冲突,但种种迹象显示,如何使得众多相关职能部门,在长江口综合整治中形成合力,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例如,据《财经》记者了解,水利部在规划中打算新建、改建长江口水文站网,但实际上海洋和海事部门在这一区域已经有观测站;水利部认为长江口现有生态监测体系不完善、基础资料不够全面,但海洋局却认为这些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根本问题是不同部门之间没有观测资料和环境评价共享机制等。
  因此,长江口未来的出路,不仅取决于诸多技术问题,更取决于体制问题。
  毕竟,不管部门、省市之间的职能和利益如何分割,作为实体的长江口都只有一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5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