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定增失利敲响PE警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亚宁

   “现在投PE那么贵,还不如到二级市场上买点股票玩玩。”常常有二级市场的高手们在耳旁鼓捣PE们。一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二级市场内忧外患,也总是雪上加霜,夹在中间的一些PE机构实在难受,鼓捣久了,干脆“从了”。
  事实上,去年以来,也确实有不少PE机构或者带有PE性质的投资公司参与了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定向增发一度让一些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二级市场的节节溃退,这样的形势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最近被媒体“频繁关注”的雅戈尔颇为典型。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雅戈尔斥资约14.8亿元,参与了黔源电力、广百股份等11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其中,除云天化、新疆众和、东方锆业3家小幅浮盈外,其余8家均出现浮亏,共计浮亏4000多万元。
  无独有偶。此前就有江浙PE人士透露,由于项目竞争激烈,PRE-IPO价格高企,有不少PE基金与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甚至社保合作,联合投资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
  雅戈尔参与定增的浮亏无疑给PE行业敲响了警钟:二级市场的萎靡能够让定向增发20%―70%的利润蒸发,这种传导效应自然会继续向前,扩散到PRE-IPO领域的投资。那么,定增失利之后,PE行业的下一个危机在哪里?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深思。
  打问号的第一点是,这些高价投进的PRE-IPO企业能否一直维持持续的增长?不能不说的是,确实有一些企业一旦错过了上市的良机,就很难时运再来;不能不担心的是,中国的新股发行节奏放缓或者暂停(这都有过历史),这样的企业究竟能走多远?不能不让人揪心的是,尽管多数VC、PE都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但是,愁雾惨淡的外围随时都影响着中国,这种愁绪也在国人的心底阴云不散。
  打问号的第二点是争抢PRE-IPO企业的PE模式能否持续?毫无疑问,哄抬价格,一拥而上等不健康的竞争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那么,对于一些专注于PRE-IPO项目的投资机构来说,出路究竟在哪里?
  打问号的第三点是运气是否会继续眷顾那些有运气的机构?一单定向增发获利并不意味着你的下几单同样获利,资本市场上,没有人能永远好运。中国的PE行业历史太短。去年、前年的市场成就了一批投资机构。创业板推出,一批2007、2008年冒出的机构因为“踩对点”而迅猛崛起。但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脱颖而出,那个靠运气赌一把的年代已经渐去渐远。
  在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再造卓越》中,柯林斯专门提到了“运气”。他说,很多人获得成功是撞大运的缘故,如果这些人不能认识到运气在他们成功中所起得作用,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和能力,最后他们也就难免不狂妄自大了。对于一些自信心过于膨胀的机构来说,这一点尤其具有警示作用。
  最后还是让数据说话。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共有2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IPO,合计融资33.59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34亿美元。9月IPO个数和融资总额的环比及同比均出现下降,其中IPO个数环比下降7.4%,同比下降35.9%;IPO融资总额环比下降20.8%,同比下降57.6%。
  除去中国概念海外上市遇冷的因素外,IPO个数及融资额双双再创新低究竟意味着什么?警钟已经响起,“向前走、专业化”势在必行!
  (作者曾为南方都市报财经记者,创投、私募观察者,现供职于国内某著名创投机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2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