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寿山石现行产业链的不足与完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道忠

  【摘要】目前,我国的艺术品投资不断升温,并与房地产和证券股票一并组成了三大投资市场。但是,有关艺术品产业链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本文就“寿山石”投资为例,分析其产业链的构建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寿山石 艺术品产业链 收藏市场
  
  福建寿山石以其色彩斑斓,质地脂润,有“石中君子”、“国之瑰宝”的美誉。历代艺术巨匠的辛勤劳动,使“寿山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奇葩。北京奥运会,寿山石更雄踞国石推荐榜首,是四大专用礼品之一。本文正是基于寿山石在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上重要地位,分析其产业链的构建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以为完善我国的艺术品投资提供借鉴。
  一、寿山石的工艺特性
  (一)稀缺性
  由于寿山石投资市场的火热,导致了寿山石被短时间大量开采,以至于优质矿源大量枯竭,另外,由于寿山石雕技艺目前已鲜有传人。石料与技艺是寿山石艺术呈现稀缺的重要原因。
  (二)人文性
  除了优异的质地外,寿山石雕之所以成为收藏热点,就在于蕴含于石雕中的人文内涵。寿山石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寿山石雕、印章与寿山石文学为重要特色,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魅力。
  (三)增值性
  正是由于寿山石雕的稀缺性与人文特性,使寿山石成为艺术品投资中极具增值价值。被誉为“石中之帝”的寿山石其价格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上翻了数百倍。
  二、寿山石的产业链特性
  作为一种高档的艺术收藏品,寿山石已经发展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链。一件寿山石艺术品从其创作石料的开采到原石的加工,再上市流通,直到被玩家收藏,这一系列有序经济活动的集合便构成了寿山石的产业链。这一产业链反映了寿山石产业上下游所有节点与全部经营主体之间的供求关系。
  从寿山石艺术品的特征看来,由于矿源的有限以及开采的不确定决定了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经营主体,包括雕刻家与商家,对于上游供应主体(石农)的较强的资源依赖,这一特性赋予寿山石产业链更多资源带动的特征;另外,寿山石价格的昂贵与其文化内涵,使得其产业链末端多为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双高的中产阶级。
  三、寿山石产业链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
  寿山石产业的发展对于周边旅游业的带动以及提升城市文化形象都贡献突出。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寿山石产业链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
  (一)寿山石产业链的构建偏重销售的建设而忽视市场培育
  寿山石收藏热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而兴起的。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使得产业链建设更偏重于短期行为,一时间寿山石的商铺群遍地开花。然而,政府与相关行业协会却没有在寿山石收藏市场上采取相应的培育措施。比较贴近百姓的寿山石展与媒体推介的交流活动并不多见,使得寿山石只能被小部分收藏者所拥有。起初,连大部分在寿山石产地的福州市民都表示没见过真正的田黄――寿山石的学名。由于前期的收藏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寿山石产业的发展。
  (二)寿山石产业链中的各个经营主体缺乏有效联系
  由于寿山石在其产业链成形初期没有重视收藏市场的培育,以至于其产业链末端的艺术品收藏家对创作者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再加上寿山石产业链的中下游对上游强烈依赖,对于雕刻家的所有创作,下游商家只负责销售,艺术品收藏家进行购买,这种发展方式使得寿山石雕的创作内容多年来没有很大的突破,一直停留在传统题材上,这与国外成熟的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区别较大。国外的艺品术市场中的每个创作者身边一般会聚集相对固定的一群客户,他们常常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向销售商提出要求,然后由销售商将这些信息转达给画家,如此一来,创作者、中间商与收藏家之间就形成了有效的互动。
  (三)寿山石行业交易中出现商铺与地摊并存的现象
  目前,寿山石的实体交易平台往往以商铺和地摊为主,十分不利于寿山石交流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寿山石相关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尤其是大量地摊商贩的存在,使得一些层次较高的收藏者对寿山石望而却步,再加上销售商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在销售的过程中,没有突出寿山石的文化内涵,大大降低了寿山石的价值特色。
  (四)寿山石产业链缺乏明显的专业化分工
  目前,在寿山石产业链中,由雕刻家即生产者兼任销售商的情况非常普遍。早期形成的寿山石交易中心,大部分都以“前店后厂”家庭作坊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相比起国外的艺术品市场,这种交易方式比较落后,很难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并大大降低了产业链的活力。国外艺术品买卖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销售商来完成的,创作者通过销售来销售与拍卖其作品。通过这种代理销售的模式,销售商可以比较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能有效地对创作者进行艺术引导,对其作品进行包装宣传和文化推广。在此基础之上,国外的艺术品市场形成了较为专业的分工合作,使得整个产业链发展极具活力,并有效地促进其艺术品市场不断繁荣。
  (五)寿山石产业链上游石农仍采用粗放型开采与供应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对寿山石资源的开采实行有计划保护性,但是,由于执行缺乏力度,负责开采的石农依然采取爆破法等粗放型开采方式。由于开采的随意与盲目,使得产业链上游所得石材不能满足下游经营主体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缺乏良好规划也使得一些特别是高品位的石种出现断产,造成寿山石品位下滑,价格提升空间有限。
  四、寿山石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寿山石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促使寿山石行业交易向多元化发展
  针对目前寿山石市场交易平台单一的现状,要适时鼓励行业交易向多元化发展。首先,应该对目前寿山石市场上收藏家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钟爱收集珍惜寿山石雕的收藏者;仅以保值、投资为目的投资机构或个人;艺术品投机商;寿山石文化研究人士;以送礼为目的的购买者。针对不同的购买者,艺术品市场也应该明确定位,形成高、中、低端的市场分层,并为寿山石业界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活跃寿山石交易市场,形成业界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引入现代艺术品代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寿山石销售还没有引入现代艺术品代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寿山石产业链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成为制约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完善的艺术品代理制度成就了国际艺术市场的繁荣现状。寿山石市场缺乏有效的代理制度和现代商业运作模式,销售商与创作者之间的角色定位十分模糊,分工不明,难以形成各自优势,产业链的活力由此大大降低。目前寿山石行业中已开始有人进行代理方面的尝试,并获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一项完善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与民间两大部门的积极参与。只有建立起规范的代理制度,寿山石产业进入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三)大力推广普及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其本身所蕴含的特有文化本应该成为其卖点所在,但是,由于民间收藏品市场并没有对于寿山石文化进行有力宣传,从而没有使其文化效能达到发挥。大力推广与普及寿山石文化,不仅有利于其收藏市场的培育,提升寿山石文化的知名度,并扩大寿山石的收藏队伍,从而使寿山石文化成为全民共享的优秀国石文化。相关行业协会与文化部门可通过举办亲民展览会或者通过媒体宣传,加快寿山石文化推广的速度。
  (四)规范寿山石原石开采与销售
  由于粗放的开采与供应,寿山石的经营状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应该从源头上解决这一症结,就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对原石进行统一的开采,并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同时制定出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法与发展策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寿山石进行开采和销售。从而,使寿山石的价格走向趋于缓和,价格的平缓也有助于杜绝传统低效现象的持续。可以借鉴巴林石产业的管理模式,邀请石农入股,并采取混合所有的形式,通过科学的开采方法,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统一开采、销售。并定时组织开采工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最大限度地杜绝寿山石石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赖培清.光大寿山石品牌.丰富西岸经济区内涵[J].开放潮, 2007(7).
  [2]蔡宇.关于产业链理论架构与核心问题的思考[J].财经论坛,2008(9).
  [3]刘贵富.赵英才.产业链的分类研究[J].学术交流,2006(8).
  
  作者简介:黄道忠(1969-),男,汉族,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福州寿山石工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6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