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宇璇

  【摘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单位中时有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进一步提出了几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财会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
  
  会计信息对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决策的语言,也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它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的所有制其表现也有区别,但其主要表现有这样几种:
  1.会计资料失真。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常见的方式为扩大或缩小金额达到隐匿事实的目的;成本费用核算过程中采取乱挤乱占成本,非生产经营成本的成本化等;经营成果上弄虚作假,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虚设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达到虚盈的目的。
  2.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不能够严格的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进行设置,会计账目的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有的商品已售出,未作销售,从而有帐无物,或无帐无物;有的商品售出,因原材料发票未到,也未作估价入账,进而多转、少转或不转销售成本,账面价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存货不及时定期盘点,存货的丢失、亏损和盈溢不作账务处理等,造成数量不实。
  3.会计政策的变更处理方法不当。一是国家规定的会计政策已经发生变更,而企业仍沿用旧的会计政策;二是会计政策变更要求用追溯调整法,而企业为了达到少计成本费用等目的而采用未来适用法。
  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
  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事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实状况下,很多会计人员知识老化,更新较慢,对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理解把握得不够准确,严重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丧失原则。所以会计人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2.企业领导的非法干预。有一些企业的领导只在乎自身的利益,唆使企业内的会计人员编造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达到骗取国家及企业以及投资者金钱的目的,从而导致大量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虽然对于做假帐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本身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会计只是受人指使,责任在于有权支配会计企业领导。企业领导处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作假,或虚增利润骗取配股资格、上市,或隐瞒利润以逃税。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源泉。
  3.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各级部门监督检查不利,特别是单位领导人执行财会法规的监管上存在许多漏洞,使违法行为有可乘之机。执法不严,执法部门和人员在处理违法案件时,往往因为涉及到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上下牵连,关系复杂,对责任人的处罚普遍较轻,甚至免于处罚,这在客观上对警戒违法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固有的监督功能由于体制的变革等原因被严重削弱,致使失去对财会人员、单位的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其财会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都无法控制。从审计监督看,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
  4.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法律功能主要是对人的活动进行约束和规范,但任何完善的法律制度,都无法阻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要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关键在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制定比较完善的财经法规制度只能起预防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是否能将违法违纪者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即是所在企业的钱财、物品的管理者,又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所以就必须要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工作和培训教育。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才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2.强化企业领导人员的法规教育。单位领导不但要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还要带头执行,做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更在于非会计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或授意、指使、强迫财会人员做假账;或阻扰、干扰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负责人违法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所以,改变“财权一支笔”的做法,实行重大会计事项会签制,重大经济活动投标制,健全民主理财制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遏制企业领导人经济违法,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措施。
  3.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健全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单位领导人员应该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担负法律责任。比所以要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首先,要加强国家的行政干预。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发现问题要按规定从严惩处。其次,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性原则,在赋予注册会计师权力与义务的同时,就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约束并保证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使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发展逐步迈向法制化、规范化。克服会计人员由企业直接领导,无法独立、公正执业的体制弊病,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4.完善法制建设,严格执法。治理会计失真关键是要完善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要加大《会计法》的宣传力度,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企业领导、会计人员等自觉守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进行必要的处罚,要严肃处理,使会计信息在法制的维护下恢复其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朱锦余.会计信息失真综合分析及对策[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8).
  [2]樊珂辰.如何看待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财政与发展, 2006,(5): 49.
  [3]马殿平.针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6,(3): 42.
  [4]曹艳娟.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5]林福澄.从经济学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J]. 广东审计, 2002,(7): 16-18.
  
  作者简介:唐宇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企业理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6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