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丽 魏凤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山东省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居民生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物价上涨、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文章以山东省1998年至2009年12年的数据为样本,设置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每10万人拥有的医生数、每10万人拥有的病床数、每百万人拥有的移动电话数、人均住房面积、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等10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物价的合理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安全度等,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生活质量 因子分析法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12-03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2010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6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18元,其中,食品支出4206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32.1平方米。2005年和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745和19946元,增长速度为46.13%,年均增长率为13.2%。其中,2007年,增长速度最快,为17%,2007年以后增长速度下降,直到2010年又达到了12%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现代化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多,家用汽车、空调、电脑、移动电话等每百户拥有量不断增加。
  一定程度的生活水平虽然不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充分条件, 但作为保持较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山东省当前居民生活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消费结构不合理、物价上涨、各阶层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住房拥挤、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失业增加、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合理评价对提高山东省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方法
  本文设计的居民客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含有多个指标, 并且指标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使得分析的复杂性增强。因子分析法能够用几个因子反映原来较多的变量,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因子分析方法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rmen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它的核心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原有的众多、相关性的指标进行线性组合提取因子。因子分析的具体步骤:设置指标和选取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利用SPSS获取相关系数矩阵,提取因子和命名因子,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并进行评价。
  三、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和参照已有的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省实际情况,选择了人均可支配收入(V1)、人均消费支出(V2)、每10万人拥有的医生数(V3)、每10万人拥有的病床数(V4)、每100万人拥有的移动电话数(V5)、人均住房面积(V6)、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V7)、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V8)、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数(V9)和人均绿地面积(V10)能确切反映居民客观生活质量的10个指标来构建居民客观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样本数据
  本文选取1998年至2009年12年的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数据,构成样本数据:
  (二)显著性检验
  在样本数据标准化之后,进行显著性检验。由表2可知,巴特利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233.457,相应的概率P接近0。如果显著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水平a,应拒绝0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822,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具有因子分析的必要性,所选用的数据适合因子分析。
  (三)相关系数矩阵
  本文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得到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如果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值均小于0.3,不适合因子分析),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相关,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也为下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四、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
  (一)提取因子及其命名
  因子分析是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名为提取因子,本文提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通过SPSS17.0,将多个线性相关的变量组合成独立的、少数的几个能反映总体信息的综合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表5是因子分析的初始解,显示了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10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所有特征根,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放出都可以被解释,第二列是在制定提取条件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可以看到,所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大于76%)可被因子解释,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表6(第八列至第十列)描述了最终因子解的情况。可见,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比没有改变,也就是没有影响原有变量的共同度,但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更容易解释。因此,本文提取了包含93.6%以上信息的前2个综合因子F1和F2。
  在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到10个变量在第1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意味着它们与第1个因子的相关程度高,第1个因子很重要;第2个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均很小,对原有变量的解释作用不显著。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由表5可知,每百万拥有的移动电话数、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数、人均绿地面积在第一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一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命名为环境质量因子;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每十万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十万人拥有的病床数、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数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命名为基本生活因子。由图表旋转成分图直观地看出,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每十万人拥有的医生数比较靠近两个因子坐标轴,表明如果分别用环境质量因子刻画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用基本生活因子刻画每十万拥有的医生数,消息丢失较少,效果较好。
  (二)因子得分表达式及得分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写出因子F1和F2得分函数,表达式为:
  F1=-0.09V1-0.095V2-0.233V3-0.15V4+0.247V5+0.18V6+0.045V7
  +0.345V8+0.291V9+0.231V10
  F2=0.269V1+0.274V2+0.381V3+0.328V4-0.1V5-0.024V6+0.126V7
  -0.226V8-0.158V9-0.08V10
  在计算因子得分的基础上,根据其方差贡献率与两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之比对得分进行加权汇总,从而得到山东省每一年度的居民生活质量得分公式:

  F=49.870F1+43.741F2
  通过计算提出各年度总因子的得分排序(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山东省居民的总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总因子得分由1998年到2009年逐渐提高。在2003年以前,因子得分为负数,说明山东省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总体比较低,2003年以后逐渐好转。从环境质量因子F1的排序可以看出:1998年到2005年,每百万拥有的移动电话数、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数、人均绿地面积等体现的环境质量因子在居民生活质量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2006年至2009年,环境质量因子得分偏低,主要是由于务工潮的来临,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占用了城市居民公交、住房、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因此,2006年以来城市的拥挤、环境的恶化逐渐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基本生活因子F2的排序,说明近几年来,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持不断增加,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城镇居民的总体生活质量是不断提高的,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结论认为:要提高居民综合生活质量水平,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控制物价上涨幅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逐渐丰富。但2010年以来,市场物价水平呈现较强的上升趋势,对城市中的中低收入群体影响很大,中低收入群体用于购买肉、蛋、奶、鲜菜(鲜果)等主要副食品的数量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支出却有所增多。物价的上涨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物质生活质量,消费支出增加。科学发展观要求,物价的上涨幅度必须小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的增长幅度,这样才可能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真正改善,而不只是收入名义上的增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只涨工资不涨物价是不可能实现的,物价上涨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国家、政府必须适度控制物价的上涨,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二)增加对文化设施的投入,进行城市文化基础建设
  政府要把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对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加强政策配套,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在文化项目建设上,政府要在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上向文化方面倾斜。包括免费提供建设用地或减收土地租金,减免建设中的各项税费。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利用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国家要重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市中修建大型休闲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商贸步行街公益性文化设施,单位庭院等。为了广大居民闲暇时读书学习、休闲娱乐、歌舞健身的提供好的去处。
  (三)提高城市安全度
  随着务工潮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务工人员对城市的交通、安全、住房、城市规划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城市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房价、物价飞涨”、“自然环境恶化”、“社会保障不健全”、“城市规划布局杂乱”、“交通效率低下”、“就业压力大”、“城市安全指数低”和“城市化过快”等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因此,政府必须进行合理的指导和规划。
  (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
  拥有良好的或者社会所认为的最基本的居住条件,会严重影响到居民的道德水准、社会行为规范乃至对当地社区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个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水平和对当地社区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对周围社区,对当地社会,都有着直接的外部性作用。住房,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住房极端困难者由于缺乏安定适宜的居住环境,身心健康受到较大困扰,很容易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保障性住房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亮点,也是调控房价的重要的手段。保障性住房是面向城市的中低收入者,解决他们买房贵、住房难的问题,这是最大的安居工程,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邢文雅,郑惠群.海南省9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J].重庆科学学院学报,2008(3)
  2.彭念一,李丽.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03(9)
  3.山东省统计年鉴.1998―2009年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责编:贾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