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英姬 韩鹏 高宇 侯树斌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农民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相对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拉大。寻找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人力资本作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通过影响农民的信息获取、生产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能力来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寻找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对策,以期待为农民增收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力资本 农民增收 影响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20-02
一、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三农”发展的切入点是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农民收入得到某种程度的增长,但相对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拉大。寻找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寻找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问题。究其影响农民收入因素,有农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关于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理论界说法不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从农业内部角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民收入;二是把思路放在农业外,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学者的基本共识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重要就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等人力资本水平。
二、人力资本理论
1、人力资本内容。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济初期,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因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市场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对GDP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
2、人力资本理论起源和发展。最早的人力资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值。亚里士多德也认识到教育的经济作用以及一个国家维持教育以确保公共福利的重要性。第一个将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一代经济学宗师亚当・斯密在肯定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在各种资源中的特殊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劳动技巧的熟练程度和判断能力的强弱必然要制约人的劳动能力与水平。而劳动技巧的熟练水平要经过教育培训才能提高,教育培训则是需要花费时间和付出学费的。
3、现代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三、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1、教育和培训影响农民观念。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收益分析已经成为人力资本理论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农民自身因素约束,我国农民的观念相对落后,小农意识极其严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农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人才总量少。随着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职业教育的逐渐普及,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而言。其文化素质仍较低。接受新技能、新科技、新知识的能力弱,农村乡土人才严重缺乏。因此,通过教育和培训转变农民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2、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农民择业和就业。高素质的劳动力相对来说择业范围较广。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低,因此转移后如果能顺利就业的话,通常从事的也只是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职业;挣得的收入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始终处于社会底层。据调查,外出务工的劳动者70%文化水平只停留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外出务工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3、人力资本影响农民参与市场的能力。土地被称为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安身立命之本。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村劳动者。更容易摒弃传统农民保守、封闭意识,更容易融入市场经济,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因此外出就业的成功率往往较高,收入相对来说较高。相对而言,因为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明显存在缺陷,为了降低各方面风险,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兼业”为主。农村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流动性特征。因此,他们所找的工作往往不稳定工作环境较差,收入也维持在低水平。
四、改进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长期以来。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显得严重不足。加之长期实行向城镇教育、高等教育倾斜的教育导致农村基础教育严重滞后。目前,随着城乡收入差距趋势进一步拉大,以及我国市场化的内在要求。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劳动能力但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民的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探索由政府部门、用工企业、公共培训机构和私营培训机构等相关主体在农民工培训中有效合作。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国家整体就业培训系统之中,加强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和管理。
2、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对农民的歧视使农民工进城后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永远被户口这堵墙挡在城市之外。城市里的劳动力市场,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将农民务工时的身份平等化,让进城农民可以自由进入各级劳动力市场,参加各种职务的竞聘,让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增加,才能刺激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进一步消除城乡迁移障碍,逐步放开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各种限制。通过改革。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尽早消除歧视制度。
3、完善农村的各种社会保障。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注意到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重要性,并且实施有利于农民工的医疗、工伤,以及养老保险等计划。这些保障体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够促进农民工对自身的进一步投资。从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总之。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措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编号:08BRK008)]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简伟秀,文卫.农村人力资本提升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
3.朱韵洁.于兰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J].华东经济管理,2011(01).
4.夏洪滨,潘正茂.浅迷新农村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