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丽新

  摘要:大学生理财存在三个错误观点,产生大学生理财知识匮乏、“钱不够花”等现象的原因,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要改变大学生理财现状,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理财。同时营造健康科学的消费文化环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 理财 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093-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方式和内容日渐多样化。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结构也与以往大相径庭。但是,大学生在理财方面的知识还相当匮乏,理财观念尚需培养。
  
  一、大学生消费及理财观念的现状
  
  当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以下几个对理财认识的错误观点。
  第一,“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理财顾名思义就是打理钱财。大学生手头的钱有限,更需要理财。通过理财来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理财就是买基金、买股票”。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股票和基金作为理财的工具,不是理财的全部。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它是为达到预先设定的经济目标,采取一类或多类金融投资工具,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达成其经济目标的计划、规划或解决方案。事实上,现金的安排、消费规划、教育支出、保险费用、投资和养老投入等都是理财的内容。可见,理财涉及生活的各方面,其内容不单单是股票和基金。
  第三,“理财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理财要求在投资活动中充分估计风险,计算收益,并将两者相对比,在力求财务安全的基础上,实规财产持续稳定的增长。那些妄想一夜暴富的人们,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忽视投资风险,结果往往被风险吞噬,欲速则不达。
  
  二、原因浅析
  
  大学生已成为中国最强大的消费群体,“钱不够花”、“月初富翁,月底负翁”已成为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家庭因素及社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考上大学,父母觉得子女为自己争光,光宗耀祖,对子女的消费有求必供,根本不问钱的用途。即便没钱,也要借钱来满足子女的需要。家长宁肯苦自己也不肯苦孩子。父母的这种“奉献精神”强化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造成了大学生对钱财的概念很淡薄,很难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理财的意义。0同时,现在社会有诸多消费观,如“借贷”、“信用”、“透支”等消费意识给在校大学生造成很强的影响。“今天花明天的钱”、超前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受到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市场引导的影响较深。
  其次是学校因素。多数学校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有关消费和理财的课程对于非财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几乎是不开设的。各高等院校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大多是学科知识竞赛或者文体活动,几乎不涉及理财知识。由此可见,理财教育对于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来说是空白的。
  最后,大学生自身消费观的不成熟。大学生在人大学前基本上没离开过父母,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所有的开销由父母操办。人大学后。衣食住行都得自己安排,父母给生活费和其他收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开始。此时的大学生消费心理尚处在不成熟阶段,相互攀比较为普遍,这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消费观。
  
  三、培养大学生正确理财观的对策
  
  为了能使大学生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的消费需求得以满足,引导他们的消费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的责任。因此,在高校开展理财教育已迫在眉睫。而从理财本身来说,家长、学校和社会只是外部保障,大学生自身理财观念的确立以及合理理财才是起根本作用的内部因素。
  
  1.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理财。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理财,必须提倡艰苦奋斗,不忘勤俭节约,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1)学会记账,掌握手上钱的来龙去脉。理财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记账。通过记账,能知道自己收入、花销状况和结余状况。通过记账。可以从每个月的开销中总结出各项开支的比例和一些根本不必要花销的项目,对不合理的花费有督导的作用,从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加以改善,这样一来不必要的花销将逐渐减少,最终做到开支有计划,节省费用。通过记账,还能制定下一步的投资计划,如用于购买书籍等。坚持记账的人对自己的开销结构一目了然,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钱财。
  (2)对个人收入作个安排,做到合理有效。当前,由于政府扶贫力度加大,高校的助学金比例和资助金额越来越大,奖学金的设定金额也逐年提高,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形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大学生的个人收入由原来的父母供给的单一来源向收入来源多样化转变。如今,大学生的个人收入包含父母供给的生活费,学校提供的奖、助学金,以及大学生自身通过勤工俭学挣来的工资等。大学生应当合理使用和安排个人收入,将之用于生活或学习方面,而不应该用于请客送礼或购买用处不大的东西。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把个人收入用于普通开销的结余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也为将来购买书籍、考研、报辅导班、实习、找工作等准备必要的资金保障。
  (3)学会正确区分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后现代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消费结构呈多层次和多元化。由于广告、传媒等效应,外来消费文化纷繁复杂,消费的价位远远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商品的品牌效应和奢侈品消费已被许多年青人所推崇。而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受到现代消费思潮的深远影响,其消费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等特点,他们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区分相当模糊。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生活与学习必需品的范畴,抵制各种优惠促销的诱惑,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应该多考虑其实用价值,而不应只为了品牌或个眭。应该靠自己灵敏的感觉去引领时尚,秀出自己的特色。
  (4)要合理使用信用卡,避免当“负翁”。现如今,使用信用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使用信用卡,特别是对花钱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使用信用卡需要慎之又慎。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方式,加上在刷卡过程中没有现金支付的感受,往往很容易引起过度消费。因为大学生控制自己消费的能力较差,一不留神,信用卡就会透支。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一般不易及时还款,可能造成没有必要的利息损失,甚至出现巨额透支,造成财务危机。贷记卡的透支功能也要慎用,因透支不但攒不下钱,而且成了“负翁”,其后果可能影响自己的信用度。这将得不偿失。
  2.营造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1)家长要更新观念,“适度供给”,言传身教。家长是子女最好的老

师。由于特殊的亲情关系,更利于消费文化的而教育。首先,家长要率先垂范,杜绝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其次,要更新观念,“适度供给”,帮助子女培养合理安排预期收入和支出的意识。最后,家长应把自己勤俭持家的行为言传身教给子女,把自己合理的理财观念及成功的理财案例传授给子女,让子女深刻体会到科学理财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掌握一定的理财技巧。
  (2)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首先,利用思想道德课和心理健康课的平台开展理财教育。理财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思想问题,应将理财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中。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现状,将理财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当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思想道德课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充分教育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金钱,学会辨别是非,使自身不受错误思潮的影响。同时,理财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结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实际情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对大学贫困生,要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对大学非贫困生,要教育他们勤俭节约。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财的观念。追求“绿色消费”理念;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消费效率;提倡文明消费,合理消费;体现环境保护的准则;体现社会生活规范,反映公共生活准则。再次,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使理财知识普及化。高校可以借助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讲座、小品、辩论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理财知识和理财观念教育,激起学生对理财的兴趣,使他们了解理财的基础知识,从而引起他们对理财的重视。此外,可以布置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利用假期做家情调查、设计家庭理财报告,尝试对家庭的收入进行规划安排,学会开源节流,科学理财。通过理财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父母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3)社会要规范消费大环境,引领消费大环境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今的消费大环境不甚健康,存在着攀比性、浮夸性、不切实际等特点。这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起着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规范社会消费大环境已是燃眉之急。首先,政府吸相关部门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可以采取经济、法律等手段对畸形的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实施干预。其次,社会要营造可供学生自力更生的环境。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获得合理报酬,解决自身的一些生活费,从而缓解贫穷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再次,大众传媒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引导群众量力而行,合理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培养正确的财富观念,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各尽其责,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大学生也应积极为自己创造条件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从而使自己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承担建设社会的历史使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