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入研究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荔

  摘 要:深入研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和各类人员特点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凝聚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深化改革 聘用制 岗位管理 新型用人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055-0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按照党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和各类人员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这项改革的关键是要做好制度转换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既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又要公正公平地聘用人员;既要按照制度、规定操作,又要体现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这样才有利于凝聚优秀人才、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科学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有140多万个,工作人员3000多万人。山西省有各类事业单位近3.8万个,从业人员近100万人,除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和已经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外,有95万名左右工作人员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聘用范围。深入研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稳步推进聘用制度,有序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是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一些事业单位机制僵化,人浮于事,缺乏活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事业单位成了许多人向往的避风港,职工普遍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许多人认为一旦进入事业单位,就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彻底打破“铁饭碗”,按照公开、竞争、公平的原则,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在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制,逐步形成一套以竞争为核心的,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聘用制度的核心就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聘用制,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由固定用人转向为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变为法制化管理,由行政依附关系转变为平等人事主体,由国家用人转变为单位用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对终身固定用人制度的改革,这一制度将成为今后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
  二、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人员合理配置
  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各项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行聘用制和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前提,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顺利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一些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管理体制出现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体制不顺、用人机制不灵活、缺乏活力、效率不高等问题,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是人员能进不能出、专业技术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升不能降,导致事业单位没有活力,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建立一套既区别于党政机关,又区别于企业,充分反映事业单位岗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从理论上讲,所谓岗位设置,就是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社会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为完成社会公益任务和自身发展需要,对不同工作岗位进行划分和设置。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侧重于对工作人员身份的管理。一个人的身份(干部、工人;领导、群众)一旦确定,一般是终身不变的,这不符合现代人事管理的要求。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通过制度调整实现科学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以岗定酬。实行岗位管理,淡化身份色彩,强化岗位管理,淡化行政手段,强化法律意识。岗位设置管理从制度框架上对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是革命性的变革,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要切实做好,并发挥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作用。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要成为既定的制度,不断深化。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按岗聘用,这要作为基本管理制度,要体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奖励处分等一系列人事管理制度的前提、基础和依据。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要切实做好收入分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贯彻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明确了通用的等级标准,明确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加大了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改革力度。通过改革要充分体现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急需规范岗位设置管理来配套。抓紧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尽量缩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岗位设置的“时间差”,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利益,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三,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要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科学设岗,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按照实行聘用制度的要求,建立起竞聘有序、精简高效、分配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三、围绕岗位设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涉及山西全省事业单位近100万职工,特别是7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设置,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山西省事业单位今后通用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加强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健全完善岗位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环节。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的不同特点,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各类人才自身的实际情况,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研究制定相应的岗位管理办法,赋予单位岗位管理的自主权。各事业单位可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从制度上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
  事业单位改革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平稳顺利推进,不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单位与职工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发扬民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社厅办公室 山西太原 030002)
  (责编:廉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315.htm